加热装置及保温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559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及保温系统,涉及临床医学技术领域,包括:加热部、防水层、固定层和连接层;加热部设置于防水层内,防水层、固定层和连接层依次层叠设置,连接层用于贴合在皮肤上。通过将加热部夹设在防水层之间,避免加热部与外界液体接触,利用固定层和连接层将防水部和加热部包裹,且连接层的外表面贴合患者需要加热的皮肤上,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患者躯体加温装置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触电安全隐患以及存在患者感染的风险,无法为患者提供特定部位的保温,实现了避免出现触电情况和感染情况,且可为患者特定区域保温的技术效果。

Heating device and insu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装置及保温系统
本技术涉及临床医学
,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保温系统。
技术介绍
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和疼痛共同构成了生命五大体征,保持体温恒定是保证机体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体温异常可引起代谢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正常人核心体温为36.5~37.5℃,体表温度为33℃左右。核心体温是指机体深部重要脏器的温度,与体表温度相对应,二者之间温度梯度约为2~4℃。围手术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核心体温低于36℃的现象称为围手术期低体温,又称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目前,临床并非常规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体温监测,对患者围手术期体温保护亦多限于被动保温,主动保温措施尚未普及。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患者躯体加温装置主要是两大类,第一类为放置在患者身体下方的保温毯,基本原理为利用电加热的方法,加热填充在保温毯中的导热介质(多数为水),再间接给患者加热保温。第二类为通过空气加温装置,使一定温度的空气吹入覆盖在患者体表的夹层覆盖物中,利用热空气在夹层中的热对流,再间接给患者加热保温。但是,传统的患者躯体加温装置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触电安全隐患以及存在患者感染的风险,无法为患者提供特定部位的保温,实际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及保温系统,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患者躯体加温装置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触电安全隐患以及存在患者感染的风险,无法为患者提供特定部位的保温,实际使用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加热装置,用于术中患者体温加热,包括:加热部、防水层、固定层和连接层;所述加热部设置于所述防水层内,所述防水层、所述固定层和所述连接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连接层用于贴合在皮肤上。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层包括贴片和连接膜;所述贴片与所述固定层连接,所述连接膜与所述贴片远离所述固定层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膜贴合于皮肤上。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膜设置为一次性贴膜。进一步的,所述加热部为碳纤维材料。本技术提供的保温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防水层上,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部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加热部的温度,并将此温度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内设置有温度阈值,对应控制所述加热部的开启或关闭。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系统包括连接线;所述防水层、所述固定层和所述连接层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加热部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连接线控制所述加热部的工作。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系统还包括体温检测探头;所述体温检测探头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体温检测探头用于检测患者体温,并将此体温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装置中。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加热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检测装置均设置于所述防水层上,且多个所述检测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为35℃~43℃。本技术提供的加热装置,用于术中患者体温加热,包括:加热部、防水层、固定层和连接层;加热部设置于防水层内,防水层、固定层和连接层依次层叠设置,连接层用于贴合在皮肤上。通过将加热部夹设在防水层之间,避免加热部与外界液体接触,利用固定层和连接层将防水部和加热部包裹,且连接层的外表面贴合患者需要加热的皮肤上,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患者躯体加温装置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触电安全隐患以及存在患者感染的风险,无法为患者提供特定部位的保温,实际使用效果差,实现了避免出现触电情况和感染情况,且可为患者特定区域保温,使用体验更佳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保温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和加热装置;检测装置设置于防水层上,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与加热部电连接,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加热部的温度,并将此温度信息传递至控制装置中,控制装置内设置有温度阈值,对应控制加热部的开启或关闭。通过在加热装置上设置检测装置,利用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加热装置的温度,并利用控制装置根据检测出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工作,实现加热装置的实时保温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温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温系统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加热部;200-防水层;300-固定层;400-连接层;410-贴片;420-连接膜;500-控制装置;600-检测装置;700-连接线;800-温检测探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装置,用于术中患者体温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部(100)、防水层(200)、固定层(300)和连接层(400);/n所述加热部(100)设置于所述防水层(200)内,所述防水层(200)、所述固定层(300)和所述连接层(400)依次层叠设置,所述连接层(400)用于贴合在皮肤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用于术中患者体温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部(100)、防水层(200)、固定层(300)和连接层(400);
所述加热部(100)设置于所述防水层(200)内,所述防水层(200)、所述固定层(300)和所述连接层(400)依次层叠设置,所述连接层(400)用于贴合在皮肤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400)包括贴片(410)和连接膜(420);
所述贴片(410)与所述固定层(300)连接,所述连接膜(420)与所述贴片(410)远离所述固定层(300)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膜(420)贴合于皮肤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膜(420)设置为一次性贴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100)为碳纤维材料。


5.一种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500)、检测装置(600)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
所述检测装置(600)设置于所述防水层(200)上,所述检测装置(600)与所述控制装置(500)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500)与所述加热部(100)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600)用于检测所述加热部(100)的温度,并将此温度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装置(500)中,所述控制装置(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种皓吴博张艺青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飞杰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