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气前端电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654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暖气前端电锅炉,所述电锅炉包括水箱和至少一组加热组件;所述水箱内密封;所述加热组件一端插入所述水箱,另一端与暖气片组的回水管相连;所述加热组件为中空双层加热管结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导电结构;所述加热组件的中空部分连通所述水箱和所述回水管;所述加热组件双层管壁之间具有发热层,所述发热层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导电环,上下两个所述导电环通过两个所述导电结构分别连接电源两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升温快,能耗小,使用安全。

An electric boiler with heating front e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暖气前端电锅炉
本技术涉及采暖
,具体涉及一种暖气前端电锅炉。
技术介绍
暖气片取暖是传统的取暖方式,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取暖方式。暖气片取暖无论是集中供暖,还是独立供暖,都是通过前端锅炉加热并循环暖气片中的水介质来实现取暖。目前,集中供暖通常主要采用烧煤或燃气的方式加热,由于供热面积大,且运输管径多而复杂,损耗大,所需热量多,且热量转换效率低,升温慢,为保证供暖热量,能源消耗大,且污染严重。独立供暖多用于家庭,可节省集中供暖中运输管径的热量损耗。独立供暖主要采用燃气壁挂炉、电锅炉、分散式取暖器、电热膜供热等供热设施,但燃气燃烧率低、污染大、安全性低,电热转换效率低,能耗大,且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且使用和维护成本大。同时,由于目前的取暖系统中水循环慢,热量利用率低,热量损失大;供热设施升温慢,有些家庭不得不选择大功率的供热设施,甚至在家中无人时,大多数家庭还会让其保持低温运行,以便回家后可尽快升温至舒适温度,不仅加大了能耗,提高了使用成本,还占用了更多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暖气前端电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锅炉包括水箱(2)和至少一组加热组件(3);所述加热组件(3)一端插入所述水箱(2),另一端与暖气片组的回水管(4)相连;/n所述加热组件(3)为中空双层加热管结构,所述加热组件(3)包括导电结构;所述加热组件(3)内层的中空部分连通所述水箱(2)和所述回水管(4);所述加热组件(3)双层管壁之间具有发热层,所述发热层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导电环,上下两个所述导电环通过两个所述导电结构分别连接电源两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暖气前端电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锅炉包括水箱(2)和至少一组加热组件(3);所述加热组件(3)一端插入所述水箱(2),另一端与暖气片组的回水管(4)相连;
所述加热组件(3)为中空双层加热管结构,所述加热组件(3)包括导电结构;所述加热组件(3)内层的中空部分连通所述水箱(2)和所述回水管(4);所述加热组件(3)双层管壁之间具有发热层,所述发热层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导电环,上下两个所述导电环通过两个所述导电结构分别连接电源两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气前端电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内密封;所述发热层为生长或附着在所述加热组件(3)双层管壁间的碳基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气前端电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双层加热管结构由外层发热管(3.1)内套接内层发热管(3.2)构成;所述加热组件(3)还包括上部紧固件(3.6)、连接件(3.9)和下部紧固件(3.12),所述加热组件(3)通过所述上部紧固件(3.6)固定在所述水箱(2)上;
所述外层发热管(3.1)在所述水箱(2)内,所述外层发热管(3.1)上下两端与所述上部紧固件(3.6)和所述下部紧固件(3.12)分别密封连接;所述内层发热管(3.2)套接在所述外层发热管(3.1)内,所述内层发热管(3.2)上端密封嵌套在所述连接件(3.9)下端,所述内层发热管(3.2)下端密封嵌套在所述下部紧固件(3.12)的中空凹槽(3.12.2)中;所述连接件(3.9)上端穿过所述上部紧固件(3.6)与所述回水管(4)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气前端电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包括外层电极接触圈(3.3)、内层电极接触圈(3.4)、并联导电杆(3.5)和导电条,两个所述外层电极接触圈(3.3)和两个所述内层电极接触圈(3.4)分别紧贴所述外层发热管(3.1)上下两端和所述内层发热管(3.2)上下两端的所述导电环,所述外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辰宇王慧慧李筝王志朋
申请(专利权)人:碳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