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远红外理疗功能的眼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795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远红外理疗功能的眼罩,包括眼罩本体和控制器;眼罩本体还包括外层面料层、反射隔热层和发热层等,外层面料层设置在眼罩最外侧一层,发热层是附着有碳材料的纤维层,以远红外线形式发射热量;反射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发热层外侧,用于确保所述以远红外线向人体方向传播;控制器分别与发热层和电源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发热层的加热动作,调节加热温度。该眼罩中发热层采用碳材料柔性纤维布,拥有高的远红外发射率和良好的透气性能;同时,无可见光波,均匀发热,温度自由控制,低压安全,携带方便,不会对眼睛造成损害,还具有能量利用率高、可低电压条件下工作,功率和发热温度可控、安全性能高、环保无污染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远红外理疗功能的眼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眼罩,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理疗眼罩,属眼罩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用眼过度的现象时有发生,经常会感到眼睛发酸、困乏、流泪,甚至视力下降。眼罩作为缓解眼部疲劳的有效方式,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市面上现有眼罩可分为一次性眼罩和可重复使用眼罩,一次性蒸汽眼罩的原理是通过内部的铁粉与空气接触发热透过无纺布均匀地释放出蒸汽,发热时间在15-40分钟不等,但不具备温度调节功能;可重复使用眼罩即USB发热眼罩,发热片一般为PI/PET膜层的形式,透气性十分不好,且不具备蒸汽功能。可以有效发热且具备一定理疗效果的材料,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应用,因而致使眼罩的理疗设计理念发展很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远红外理疗功能的眼罩,其中发热层材料为远红外辐射材料层,进一步为“自发热”的新型碳材料柔性纤维布,属于为远红外保健纺织布料,拥有高的远红外发射率和良好的透气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远红外理疗功能的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罩包括眼罩本体、佩戴结构和控制器;所述眼罩本体还包括外层面料层、反射隔热层和发热层,所述外层面料层设置在所述眼罩最外侧一层,所述发热层为附着有碳材料的纤维层,通过所述控制器与电源相连,以远红外线形式向外发射热量;所述反射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发热层外侧;所述佩戴结构与所述眼罩本体连接,用于固定所述眼罩本体;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发热层和所述电源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发热层的供电功率。更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层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发热层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用于获取所述发热层的实时温度。更进一步地,所述眼罩包括接口,所述接口包括第一磁吸扣和第二磁吸扣,所述第一磁吸扣设置在所述眼罩本体上,所述第一磁吸扣与所述发热层连接,所述第二磁吸扣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一磁吸扣和第二磁吸扣相匹配且电相连,并通过磁吸力固定。更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层的形状与所述外层面料层相对应;所述发热层设有内侧电极和外侧电极,所述内侧电极设置在所述发热层对应眼球位置的外部,所述外侧电极环绕在所述内侧电极外侧,以使所述发热层对应眼球的位置不发热;所述内侧电极和外侧电极间距相同,分别与所述电源正负极相连。更进一步地,所述佩戴结构包括防漏光结构,所述防漏光结构设置在所述眼罩本体的鼻翼处,按照鼻翼形状向外凸起,与佩戴者鼻形贴紧,用于防止佩戴时产生漏光的现象。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能够与遥控器或智能手机、手表通过无线信号进行连接,对所述发热层进行控制。更进一步地,所述眼罩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的形状与所述外层面料层相对应,设置在所述外层面料层内侧,与所述外层面料层相邻;所述功能层设有小型震动粒子,所述小型震动粒子设置位置分别对应眼部穴位,所述眼部穴位至少包括:鱼腰、攒竹、清明、承泣和太阳。更进一步地,所述眼罩包括透气内衬层,所述透气内衬层的形状与所述外层面料层相对应,设置在所述发热层内侧,与所述发热层相邻;所述透气内衬层顶部设有开口,用于插入蒸汽产生层,所述蒸汽产生层用于吸附水或精油并通过所述发热层加热产生蒸汽。更进一步地,所述蒸汽产生层是透气布料包裹的硅胶细颗粒,所述硅胶细颗粒用于吸附空气中水分,并在所述发热层产热时,通过热脱附方式使水分挥发产生蒸汽,作用于眼部进而防止眼部干燥。更进一步地,所述眼罩包括亲肤层,所述亲肤层设有透气孔,用于使所述蒸汽通过作用于眼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所述远红外辐射材料面即发热材料层是附着碳材料的柔性纤维布,拥有高的远红外发射率和良好的透气性能,该纤维布通电后,以远红外辐射的形式向外传递热量,无可见光波,均匀发热,温度自由控制,低压安全,携带方便,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眼睛造成损害,还具有能量利用率高、可低电压条件下工作,功率和发热温度可控、安全性能高、环保无污染等优势。本技术中的眼罩还设有具有震动粒子的功能层,在通电加温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远红外对眼周穴位的重点理疗。结合眼霜等护肤产品一起使用,有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为了避免使用过程中,眼球产生干涩不适的感觉,本技术中的眼罩对内部发热层的电极形状做了特殊的设计,通过使内侧电极设置在眼球外部,使发热层产热部分限制内外侧电极之间,从而使加热点避开眼球部位,既可以对眼周穴位重点理疗,又可以避免对眼球的直接加热。本技术中的眼罩设有透气内衬层,内衬层顶部开口的设计能够实现多种功能夹层的取放,夹持蒸汽产生层能够及时有效地补充眼周肌肤所需要的水分;夹持冰袋则可实现冷敷功能。优选地蒸汽产生层是通过透气材质包裹的硅胶细颗粒能够通过硅胶细颗粒吸附空气中水分或通过喷水方式,在发热层产热时产生蒸汽,防止眼部干燥,同时细小的硅胶颗粒还具有一定的按摩作用。本技术中的眼罩外观层选择了简约时尚设计,符合现代审美,亲肤层采用亲肤面料,使佩戴更舒适。同时,为了避免佩戴时有漏光现象,还特别进行了鼻翼防漏光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具有远红外理疗功能的眼罩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具有远红外理疗功能的眼罩携带控制器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眼罩本体的分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电极布置方式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电极布置方式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电极布置方式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电极布置方式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电极布置方式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电极布置方式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电极布置方式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电极布置方式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电极布置方式示意图。附图编号:1-眼罩本体;11-外层面料;12-功能层;13-反射隔热层;14-发热层;15-透气内衬层;16亲肤层;2-佩戴结构;21-开口;22-连接件;23-防漏光结构;3-接口;4-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12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申请文件中的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方位或位置关系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建立的。附图不同,则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故不能以此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定。本技术中,术语“安装”、“相连”、“相接”、“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远红外理疗功能的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罩包括眼罩本体(1)、佩戴结构(2)和控制器(4);/n所述眼罩本体(1)还包括外层面料层(11)、反射隔热层(13)和发热层(14),所述外层面料层(11)设置在所述眼罩最外侧一层,所述发热层(14)为附着有碳材料的纤维层,通过所述控制器(4)与电源相连,并以远红外线形式发射热量;所述反射隔热层(13)设置在所述发热层(14)外侧;/n所述佩戴结构(2)与所述眼罩本体(1)两侧连接,用于固定所述眼罩本体(1);/n所述控制器(4)分别与所述发热层(14)和所述电源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发热层(14)的供电功率。/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19 CN 20192156709071.一种具有远红外理疗功能的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罩包括眼罩本体(1)、佩戴结构(2)和控制器(4);
所述眼罩本体(1)还包括外层面料层(11)、反射隔热层(13)和发热层(14),所述外层面料层(11)设置在所述眼罩最外侧一层,所述发热层(14)为附着有碳材料的纤维层,通过所述控制器(4)与电源相连,并以远红外线形式发射热量;所述反射隔热层(13)设置在所述发热层(14)外侧;
所述佩戴结构(2)与所述眼罩本体(1)两侧连接,用于固定所述眼罩本体(1);
所述控制器(4)分别与所述发热层(14)和所述电源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发热层(14)的供电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14)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发热层(14)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4)相连,用于获取所述发热层(14)的实时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罩包括接口(3),所述接口(3)包括第一磁吸扣和第二磁吸扣,所述第一磁吸扣设置在所述眼罩本体(1)上,所述第一磁吸扣与所述发热层(14)连接,所述第二磁吸扣与所述控制器(4)相连,所述第一磁吸扣和第二磁吸扣相匹配且电相连,并通过磁吸力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14)的形状与所述外层面料层(11)相对应;所述发热层(14)设有内侧电极和外侧电极,所述内侧电极设置在所述发热层(14)对应眼球位置的外部,所述外侧电极环绕在所述内侧电极外侧,以使所述发热层(14)对应眼球的位置不发热;
所述内侧电极和外侧电极间距相同,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辰宇王慧慧杨惠恋李筝杨作
申请(专利权)人:碳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