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止水接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4510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止水接头装置,包括连接在软管内部的接头壳体,接头壳体内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部可活动地插接有止水芯,止水芯内部设置出水腔,容置腔包括止水腔,止水腔的上部设有第一锥形腔,止水芯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芯头、芯身和芯尾,芯头包括密封主体,密封主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内套设有第一密封圈,密封主体的上方设有密封挡台,密封挡台和第一密封圈的外径均大于止水腔的直径,密封主体、芯身和芯尾的外径均不大于止水腔的直径,芯尾的外径大于软管内部出水通道的直径,芯身外壁上设置有和出水腔相连通的通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于提高止水灵敏度、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具有较好的止水效果。

Automatic water stop joi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止水接头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道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止水接头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龙头一般都安装有出水接头,以便于和软管连接而满足洗衣机或其他设备的进水需求。为防止使用过程中软管因为意外脱落而造成漏水现象,可以在水龙头上安装止水接头。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7454863U,名称为一种自动止水出水咀,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止水咀,其在止水芯的侧面上部开设通水孔,利用止水芯和密封硅胶垫的分离或结合来实现水流控制,但是该方案存在以下缺点:密封胶垫在组装时容易变形,使得止水芯穿过密封硅胶垫时会发生摩擦卡阻,导致止水灵敏度较低,甚至会导致止水芯直接卡死在密封胶垫内部无法实现自动止水功能;另外其通水孔的开孔小,导致水流的流量较小。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626506A,名称为一种防脱止水转换器,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止水转换器,但是该方案存在以下缺点:结构复杂,需要设置连接头、转接座及其相关的密封结构,加工难度较大;另外其活塞内芯的下端设计为喇叭状,生产时先不制作该喇叭口,需将活塞内芯装入转接接座并穿出出水孔后,再将活塞内芯的下端扩大为喇叭状,该活塞内芯的结构不但组装过程复杂,而且不便于加工,在加工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冲压扩孔等设备,活塞内芯容易出现扩孔开裂等现象,大大降低了活塞内芯的可靠性而降低了止水效果,且开裂变形的飞边、毛刺等结构容易对用户造成人身伤害;此外其在活塞内芯的上部开设过水孔,过水孔的开孔小,导致水流的流量较小。综上所述,现有的止水接头存在止水灵敏度低、结构复杂、不易加工以及止水效果差的问题,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止水接头装置,利于提高止水灵敏度、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具有较好的止水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止水接头装置,包括用于和软管相连接的接头壳体,所述接头壳体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部可活动地插接有止水芯,所述止水芯内部设置出水腔,所述容置腔包括止水腔,所述止水腔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锥形腔,所述止水芯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芯头、芯身和芯尾,所述芯头包括密封主体,所述密封主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密封挡台,所述密封挡台和第一密封圈的外径均大于所述止水腔的直径,所述密封主体、芯身和芯尾的外径均不大于所述止水腔的直径,所述芯尾的外径大于所述软管内部出水通道的直径,所述芯身外壁上设置有和所述出水腔相连通的通水孔,所述出水腔自芯身向芯尾延伸并贯穿所述芯尾。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芯身外壁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通水孔,芯身的两侧的通水孔呈对称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水孔采用方孔。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水孔沿芯身轴向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芯身长度的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芯尾外壁上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套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直径大于所述止水腔的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水腔的下部设置有第二锥形腔。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接槽。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壳体的外壁下部向壳体内部方向凹陷形成台阶密封面。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壳体内部还连接有平垫片,所述平垫片位于所述止水腔的上方,所述平垫片的内径大于所述密封挡台的外径。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壳体上方设置有用于和水龙头相连接的内螺纹。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止水接头装置,能够实现快速自动止水,止水效果好,止水灵敏度高,止水芯不易出现卡阻问题;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加工工序少;提升了止水芯的质量和使用可靠性;组装方便快捷、生产成本低且通水时能够有效增大水流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自动止水接头装置和软管构成的装配体的爆炸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中止水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接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自动止水接头装置和软管正常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软管脱落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接头壳体,11、容置腔,111、止水腔,112、第一锥形腔,113、第二锥形腔,12、卡接槽,13、台阶密封面,2、止水芯,21、芯头,211、密封主体,2111、第一环形凹槽,212、密封挡台,22、芯身,221、通水孔,222、出水腔,23、芯尾,231、第二环形凹槽,3、软管,31、出水通道,4、第一密封圈,5、第二密封圈,6、平垫片,7、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阅如图1-图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止水接头装置,包括用于和软管3相连接的接头壳体1,接头壳体1内设置有容置腔11,容置腔11内部可活动地插接有止水芯2,止水芯2内部设置出水腔222。接头壳体1在使用时,接头壳体1的一端和水龙头的水嘴相连接,另一端插接在软管3内部。软管3用于和洗衣机或其他设备相连接以对其起到供水作用。其中,容置腔11包括止水腔111,止水腔11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锥形腔112,第一锥形腔112的小端和止水腔111的上部相连接,止水芯2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芯头21、芯身22和芯尾23,芯头21包括密封主体211,密封主体211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2111,第一环形凹槽2111内套设有第一密封圈4,密封主体211的上方设置有密封挡台212,密封挡台212和第一密封圈4的外径均大于止水腔111的直径,密封主体211、芯身22和芯尾23的外径均不大于止水腔111的直径以便于止水芯2的上下移动,芯尾23的外径大于软管6内部出水通道31的直径以便于软管6对芯尾23起到抵顶作用而连通水路,芯身22的外壁上设置有和出水腔222相连通的通水孔221,出水腔222自芯身22向芯尾23延伸并贯穿芯尾23,出水腔222用于和软管3内部出水通道31相连通。通过第一锥形腔112的设置,使得止水腔111的上方构成一圈过渡斜面,该第一锥形腔112的内壁斜面能够与第一密封圈4相互作用而有效提升密封可靠性,有效防止漏水,同时在止水芯2穿过接头壳体1时,利于第二密封圈5受外力挤压而逐渐压缩变形后顺利穿过止水腔111而达到提升组装效率的效果。其中,密封挡台212的作用如下:软管3脱落后,止水芯2迅速下落而使得密封挡台212迅速下落至止水腔111上方并和第一密封圈4一起到封堵作用,使得通水孔221处不再进水,从而起到止水作用。同时密封挡台212也可对止水芯2起到限位作用。其中,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5均可采用O型圈。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芯身22外壁的两侧均设置有通水孔221,芯身22的两侧的通水孔221呈对称设置,以增大水流量。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止水接头装置,包括用于和软管相连接的接头壳体,所述接头壳体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部可活动地插接有止水芯,所述止水芯内部设置出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包括止水腔,所述止水腔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锥形腔,所述止水芯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芯头、芯身和芯尾,所述芯头包括密封主体,所述密封主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密封挡台,所述密封挡台和第一密封圈的外径均大于所述止水腔的直径,所述密封主体、芯身和芯尾的外径均不大于所述止水腔的直径,所述芯尾的外径大于所述软管内部出水通道的直径,所述芯身外壁上设置有和所述出水腔相连通的通水孔,所述出水腔自芯身向芯尾延伸并贯穿所述芯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止水接头装置,包括用于和软管相连接的接头壳体,所述接头壳体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部可活动地插接有止水芯,所述止水芯内部设置出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包括止水腔,所述止水腔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锥形腔,所述止水芯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芯头、芯身和芯尾,所述芯头包括密封主体,所述密封主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密封挡台,所述密封挡台和第一密封圈的外径均大于所述止水腔的直径,所述密封主体、芯身和芯尾的外径均不大于所述止水腔的直径,所述芯尾的外径大于所述软管内部出水通道的直径,所述芯身外壁上设置有和所述出水腔相连通的通水孔,所述出水腔自芯身向芯尾延伸并贯穿所述芯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止水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身外壁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通水孔,芯身的两侧的通水孔呈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止水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孔采用方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龙华姜成春朱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