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矽胶绝缘垫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4465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矽胶绝缘垫片,包括呈圆管型结构的垫片主体,所述垫片主体的顶部通过橡胶连接圈弹性连接有呈圆管型结构的补损垫片层,所述橡胶连接圈呈内部中空的圆管型结构,所述垫片主体的顶部与补损垫片层的底部位于橡胶连接圈的内部弹性连接有呈环等距分布的多组挤压弹簧,所述补损垫片层的顶部设置有呈圆管型结构的橡胶外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首先,通过垫片主体底部与连接元件的挤压,吸附在连接元件表面,再通过橡胶外圈对螺母或螺栓头的束缚,防止螺母和螺栓头的转动,垫片的抗松动能力强,其次,通过挤压弹簧挤压补损垫片层,对螺母或螺栓脱丝段进行补损,提升了垫片的适应性能。

A kind of silicon rubber insulating gas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矽胶绝缘垫片
本技术涉及垫片
,尤其涉及一种矽胶绝缘垫片。
技术介绍
垫片是两个物体之间的机械密封,通常用以防止两个物体之间受到压力、腐蚀、和管路自然地热胀冷缩泄漏,由于机械加工表面不可能完美,使用垫片即可填补不规则性,垫片通常由片状材料制成,如垫纸,橡胶,硅橡胶,金属,软木,毛毡,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玻璃纤维或塑料聚合物。然而现有的矽胶绝缘垫片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垫片在作用在螺母或螺栓头与被接零件之间时,当螺栓螺母受到大的震动时,螺母或螺栓就容易发生松动,造成密封不严实的情况,垫片的抗松动性差,其次,螺母或螺栓在使用时会有脱丝的现象发生,从而导致螺母和螺栓与被接零件间旋合松动,现有的垫片大多未设置对脱丝现的应对的功能,垫片使用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垫片抗松动性差和适应性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矽胶绝缘垫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矽胶绝缘垫片,包括呈圆管型结构的垫片主体,所述垫片主体的顶部通过橡胶连接圈弹性连接有呈圆管型结构的补损垫片层,所述橡胶连接圈呈内部中空的圆管型结构,所述垫片主体的顶部与补损垫片层的底部位于橡胶连接圈的内部弹性连接有呈环等距分布的多组挤压弹簧,所述补损垫片层的顶部设置有呈圆管型结构的橡胶外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垫片主体的底部呈内凹结构,所述垫片主体内凹处的顶部开呈环形等距开设有贯穿垫片主体的呈倒L型结构的第二通孔,所述垫片主体的外侧位于第二通孔水平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性密封布,且第二弹性密封布的顶端与底端与垫片主体的外端面位于第二通孔处的上方和下方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橡胶连接圈的外侧壁呈环形等距开设有多组第一通孔,所述橡胶连接圈的内部位于第一通孔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弹性密封布,且第一弹性密封布的顶端和底端与橡胶连接圈的内壁位于第一通孔的上下和下方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垫片主体和补损垫片层均采用绝缘的矽胶材质,所述垫片主体与补损垫片层的内部滑嵌有多组呈C型结构的插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垫片主体的内径和外径与补损垫片层的内径和外径相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补损垫片层的外径与橡胶外层的外径相等,且补损垫片层的内径小于橡胶外层的内径。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螺母或螺杆安装时,将橡胶外层向外侧剥弯,旋合螺母或者螺杆,通过螺母或螺杆头对补损垫片层和垫片主体的挤压,垫片主体底部的内凹处向外张拉,内凹处逐渐变小,内凹处里的空气通过第二通孔向外挤压第二弹性密封布排出,气体排出停止后,第二弹性密封布弹性收缩堵住第二通孔,此时第二弹性布类似单向出气阀,利用气压将垫片主体底部吸附在螺母与被接零件之间,此时再将橡胶外层剥直,包裹住螺母或螺栓头外壁,利用橡胶外层对螺母或螺栓头进行束缚,通过垫片主体底部吸附固定在别接零件的外表壁,以及通过橡胶外层对螺母和螺栓头的束缚,防止震动时,有效防止了螺母或螺杆的旋转松动。2、本技术中,当螺母或螺杆发生脱丝时,挤压弹簧将补损垫片层向上挤压,同时,橡胶连接圈张拉,橡胶连接圈内部空间增大,外部空气通过挤压第一弹性密封布向橡胶连接圈内部进气,进气停止后,第一弹性密封布弹性收缩,将第一通孔堵住,此时第一密封弹性布类似单向进气阀,通过挤压弹簧和橡胶连接圈内部气压的作用,使得补损垫片层与螺母或螺杆紧密贴合,对螺母或螺杆的脱丝进行补损,防止了螺母或螺杆旋合的松动,提升了垫片的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矽胶绝缘垫片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俯视图的示意图。图例说明:1、垫片主体;2、橡胶连接圈;3、补损垫片层;4、橡胶外层;5、第一通孔;6、第二弹性密封布;7、第二通孔;8、挤压弹簧;9、第一弹性密封布;10、插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矽胶绝缘垫片,包括呈圆管型结构的垫片主体1,垫片主体1的顶部通过橡胶连接圈2弹性连接有呈圆管型结构的补损垫片层3,橡胶连接圈2呈内部中空的圆管型结构,垫片主体1的顶部与补损垫片层3的底部位于橡胶连接圈2的内部弹性连接有呈环等距分布的多组挤压弹簧8,通过挤压弹簧8的设置,使得补损垫片层3能自动向螺母或螺杆头方向补损,补损垫片层3的顶部设置有呈圆管型结构的橡胶外层4,通过橡胶外层4对螺母或螺杆头进行束缚,防止螺母和螺杆头的旋转松动。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垫片主体1的底部呈内凹结构,垫片主体1内凹处的顶部开呈环形等距开设有贯穿垫片主体1的呈倒L型结构的第二通孔7,垫片主体1的外侧位于第二通孔7水平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性密封布6,且第二弹性密封布6底端和底端与垫片主体1的外端面位于第二通孔7处的上方和下方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弹性密封布6的顶端和底端与垫片主体1固定连接,当有第二通孔7内部有气压推动时,第二弹性密封布6向外张拉,气体通过第二弹性密封布6的侧面排出,排气停止后,第二弹性密封布6弹性收缩将第二通孔7堵住,防止气体回流至第二通孔7内,类似单向出气阀原理。具体的,如图1-3所示,橡胶连接圈2的外侧壁呈环形等距开设有多组第一通孔5,橡胶连接圈2的内部位于第一通孔5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弹性密封布9,且第一弹性密封布9的顶端和底端与橡胶连接圈2的内壁位于第一通孔5的上下和下方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弹性密封布9的顶端和底端与橡胶连接圈2的内壁位于第一通孔5的上下和下方固定连接,补损垫片层3向上移动时,橡胶连接圈2内的空间增大,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将第一弹性密封布9向内挤压,外部空气通过第一弹性密封布9的侧边排入橡胶连接圈2的内部,停止张拉后第一弹性密封布9弹性收缩将第一通孔5堵住,防止气体外泄,使得第一弹性密封布9类似单向进气阀。具体的,如图2所示,垫片主体1和补损垫片层3均采用绝缘的矽胶材质,垫片主体1与补损垫片层3的内部滑嵌有多组呈C型结构的插栓10,插栓10的设置防止在垫片未安装时的挤压弹簧8将补损垫片层3向上挤压。具体的,如图4所示,垫片主体1的内径和外径与补损垫片层3的内径和外径相等,使得补损垫片层3可充当垫片主体1的一部分。具体的,如图4所示,补损垫片层3的外径与橡胶外层4的外径相等,且补损垫片层3的内径小于橡胶外层4的内径,使得橡胶外层4可以包裹螺母或螺栓头的外壁,对其进行束缚,防止其转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矽胶绝缘垫片,包括呈圆管型结构的垫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主体(1)的顶部通过橡胶连接圈(2)弹性连接有呈圆管型结构的补损垫片层(3),所述橡胶连接圈(2)呈内部中空的圆管型结构,所述垫片主体(1)的顶部与补损垫片层(3)的底部位于橡胶连接圈(2)的内部弹性连接有呈环等距分布的多组挤压弹簧(8),所述补损垫片层(3)的顶部设置有呈圆管型结构的橡胶外层(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矽胶绝缘垫片,包括呈圆管型结构的垫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主体(1)的顶部通过橡胶连接圈(2)弹性连接有呈圆管型结构的补损垫片层(3),所述橡胶连接圈(2)呈内部中空的圆管型结构,所述垫片主体(1)的顶部与补损垫片层(3)的底部位于橡胶连接圈(2)的内部弹性连接有呈环等距分布的多组挤压弹簧(8),所述补损垫片层(3)的顶部设置有呈圆管型结构的橡胶外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矽胶绝缘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主体(1)的底部呈内凹结构,所述垫片主体(1)内凹处的顶部开呈环形等距开设有贯穿垫片主体(1)的呈倒L型结构的第二通孔(7),所述垫片主体(1)的外侧位于第二通孔(7)水平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性密封布(6),且第二弹性密封布(6)的顶端和底端与垫片主体(1)的外端面位于第二通孔(7)处的上方和下方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南斗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旺祥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