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料口的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32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传料口的施工结构。其中,该传料口的施工结构包括传料筒和端盖;传料筒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传料筒的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开口;传料筒通过第一开口与传料口连接、且两者密封配合;端盖可活动的设置在传料筒上,端盖可相对于第二开口打开或闭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1.能有效阻止水由传料口流至下一层;2.可操作性强;3.使用方便;4.减少工人踩落事故。

A kind of construction structure of material transfer 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料口的施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传料口的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铝合金模板,铝合金模板依靠人手在不同高度施工层之间传递,不需要塔吊运输。其中,建筑的每层楼面均预留有传料口,便于铝合金模板传递,以节省垂直运输的成本。同时,该传料口也可以用来传送其他物料。但此种传料口的安全不能保障,已在多个项目出现工人在传料口处踩落事故,造成工伤事故。为防止踩落事故的发生,现有的传料口上盖设有木板,在传料的时候拿开木板,需传送的物料从传料口传递出去,传递完物料之后再盖上木板。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1、使用木板作为防护盖,使用时需要将整个木板拿开,使用不便;2、木板使用时易滑移,造成安全隐患,工人仍有可能出现踩落事故;3、木板无法隔绝水,施工用水和雨水等仍然可由传料口流至下一层,使下一层作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料口的施工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能阻止水由传料口流至下一层。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传料口的施工结构,包括传料筒和端盖;传料筒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传料筒的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开口;传料筒通过第一开口与传料口连接、且两者密封配合;端盖可活动的设置在传料筒上,端盖可相对于第二开口打开或闭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料筒通过第一开口与传料口连接、且两者密封配合,所以传料筒不会相对于传料口偏移使传料口外露,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传料筒有一定的高度,工人行走时不易不慎踩空,故此防护盖安全性好,能有效防止物料从传料口不慎掉落至下一层伤人,此外也能防止工人坠落造成工伤。与此同时,传料筒上设置有可相对于第二开口打开或闭合的端盖,在需要传料时,可通过打开端盖进行传料,无需传料时,可闭合端盖,使物料无法进入传料口。使用该防护盖时只需对端盖进行操作即可,无需移动整个防护盖,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与此同时传料筒与传料口两者密封配合,从而施工用水和雨水等不会从传料筒下端流入传料口,进而流至下一层,使下一层作业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传料筒的第一开口与传料口之间沿周向设有水泥砂浆,两者通过水泥砂浆密封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料筒的第一开口与传料口之间沿周向设有水泥砂浆,两者通过水泥砂浆密封固定。水泥砂浆能有效的截水,施工用水和雨水等无法从传料筒下端流入传料口,进而流至下一层,下一层作业方便。同时水泥砂浆也能将传料筒与楼面固定连接,使传料筒不会相对于传料口偏移,使传料口露出造成安全隐患,此外由于传料口通常是设置在建筑区域,水泥砂浆的获取也极为方便,可操作性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防水条,传料筒下端外侧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凹槽,防水条嵌设在环形凹槽内;传料筒插入传料口,且通过防水条与传料口密封配合;传料筒外侧沿周向设置有凸起,凸起相对凹槽靠近端盖,凸起用于限制传料筒插入传料口的深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料筒通过防水条与传料口密闭抵接,故施工用水和雨水等不会从传料筒下端流入传料口,进而流至下一层,使下一层作业方便。若只是通过防水条使传料筒与传料口密闭抵接,当传料筒受力较大时传料筒容易相对传料口滑移进而掉入传料口,而传料筒沿周向设置有凸起,凸起用于阻止传料筒掉入传料口,所以在传料筒受力较大时,由于凸起的作用,传料筒不会掉入传料口,保证了传料口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传料筒高度为15cm-30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料筒高度为15cm-30cm,由于成年人普通行走时脚跟约离地面10cm左右,而传料筒高度大于此高度,故工人在行走时不易在传料口出现踩落事故,提高了传料口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传料筒具有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档板、第二档板、第三档板和第四档板;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相对,第二挡板和第四挡板相对;端盖的一端与第一挡板可转动连接,端盖的相对的另一端通过锁扣件与第三档板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盖的一端与第一挡板可转动连接,所以端盖可相对于传料筒转动至打开或闭合,以在打开时材料通过传料筒从传料口传递至下一层,和闭合时防止工人通过传料筒从传料口坠落至下一层。同时端盖的相对的另一端通过锁扣件与第三档板可拆卸连接,由于锁扣件可锁合或打开,锁合时端盖无法打开,故当无需传送材料至下一层时,可将锁扣件锁合,使端盖不会由于作业人员误触打开,减少安全隐患。而当锁扣件打开时,作业人员可方便的将端盖打开传送材料,使用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端盖的一端与第一挡板通过合页可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盖的一端与第一挡板通过合页可转动连接,故端盖可相对于第一档板转动,以使端盖相对于传料筒打开或闭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止挡件,止挡件用于在端盖闭合时对端盖止挡限位,阻止端盖的另一端陷入传料筒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当端盖的上端受力过大时,端盖的一端可能会陷入传料筒内部,从而端盖与传料筒之间会有间隙,工人可能通过所述间隙掉落至传料口,故工人会存在安全隐患。而此时传料口的施工结构还包括止挡件,止挡件用于在端盖闭合时对端盖止挡限位,阻止端盖的另一端陷入传料筒内部,从而减少了安全隐患,保证了工人的安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止挡件包括L型固定码,L型固定码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与传料筒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支臂用于在端盖闭合时对端盖止挡限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挡件包括L型固定码,L型固定码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与传料筒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支臂用于在端盖闭合时对端盖止挡限位。所以端盖在第二支臂的支撑作用下不会落入传料筒内部,从而物料不会从端盖与传料筒的间隙中通过传料筒,进而落入传料口掉落至下一层,保证了传料口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固定码的第二支臂上端与传料筒的上边缘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码的第二支臂上端与传料筒的上边缘齐平,所以端盖闭合时在固定码的支撑作用下会处于传料筒上端,端盖的另一端不会陷入传料筒内部,保证了传料口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固定码有四个,一个固定码设置在第二挡板上,一个固定码设置在第四档板上,另外两个固定码均匀间隔设置在第三挡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码有四个,一个固定码设置在第二挡板上,一个固定码设置在第四档板上,另外两个固定码均匀间隔设置在第三挡板上。多个固定码能更好的对端盖进行止挡限位,使端盖的另一端不会陷入传料筒内部,进而保证了传料口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能有效阻止水由传料口流至下一层;2.可操作性强;3.使用方便;4.减少工人踩落事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料口的施工结构的端盖闭合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传料口的施工结构打开端盖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料口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料筒(1)和端盖(2);/n传料筒(1)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3),传料筒(1)的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开口(4);/n传料筒(1)通过第一开口(3)与传料口(16)连接、且两者密封配合;/n端盖(2)可活动的设置在传料筒(1)上,端盖(2)可相对于第二开口(4)打开或闭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料口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料筒(1)和端盖(2);
传料筒(1)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3),传料筒(1)的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开口(4);
传料筒(1)通过第一开口(3)与传料口(16)连接、且两者密封配合;
端盖(2)可活动的设置在传料筒(1)上,端盖(2)可相对于第二开口(4)打开或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传料口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
传料筒(1)的第一开口(3)与传料口(16)之间沿周向设有水泥砂浆(5),两者通过水泥砂浆(5)密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料口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条(6),所述传料筒(1)下端外侧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凹槽(7),防水条(6)嵌设在环形凹槽(7)内;
传料筒(1)插入传料口(16),且通过所述防水条(6)与传料口(16)密封配合;
传料筒(1)外侧沿周向设置有凸起(8),凸起(8)相对凹槽靠近所述端盖(2),凸起(8)用于限制传料筒(1)插入传料口(16)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传料口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料筒(1)高度为15cm-30c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传料口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料筒(1)具有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档板(11)、第二档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吉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善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