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施工用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31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脚手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施工用脚手架,包括顶板、第一滑块、支撑架、第二滑块、第一螺杆、底座、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安装筒、第二螺杆、蜗轮、蜗杆、第二电机、防滑杆和万向轮。本装置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由于第一螺杆两端旋向相反,第一螺杆转动带动第二滑块同时向中间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架调整顶板的高度,万向轮方便整个脚手架在室内移动,当脚手架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齿轮啮合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第二螺杆转动,第二螺杆带动安装筒向下移动,安装筒带动防滑杆向下移动并使弹性块与底面接触,从而限制脚手架移动,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A scaffold for indoor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施工用脚手架
本技术涉及脚手架
,具体涉及一种室内施工用脚手架。
技术介绍
脚手架(scaffold)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按搭设的位置分为外脚手架、里脚手架;按材料不同可分为木脚手架、竹脚手架、钢管脚手架;按构造形式分为立杆式脚手架、桥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悬吊式脚手架、挂式脚手架、挑式脚手架、爬式脚手架,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有些工程也用脚手架当模板使用,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脚手架一般是组装在一起,下端放到地面上,同时通过支管与墙体连接,这样比较牢靠。一般在室内使用时,需要将脚手架来回移动位置和调整高度,而现有的脚手架一板是固定的,不方便移动,而且不能进行高度调节,在使用时很不方便,所以需要一种室内施工用脚手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室内施工用脚手架。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室内施工用脚手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底部设有两个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与分别与支撑架上端铰接,所述支撑架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滑块铰接,两个所述第二滑块中间穿有两端旋向相反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中间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固定在第一螺杆中间的第二齿轮啮合,所述底座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中间设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固定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由第二电机驱动,所述安装筒底面固定有防滑杆,所述防滑杆至少设有两根且向下伸出底座,所述底座底面设有万向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块在底座上的滑槽中滑动。进一步地,所述防滑杆底面固定有弹性块。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块底面开有防滑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齿轮转动,再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带动第一螺杆转动,由于第一螺杆两端旋向相反,第一螺杆转动带动第二滑块同时向中间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架将顶板撑起,进而调整顶板的高度,万向轮方便整个脚手架在室内移动,当脚手架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齿轮啮合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第二螺杆转动,第二螺杆带动安装筒向下移动,安装筒带动防滑杆向下移动并使弹性块与底面接触,从而限制脚手架移动,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蜗杆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安装筒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弹性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顶板,2-第一滑块,3-支撑架,4-第二滑块,5-第一螺杆,6-底座,7-凹槽,8-第一电机,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安装筒,12-第二螺杆,13-蜗轮,14-蜗杆,15-第二电机,16-防滑杆,17-万向轮,18-滑槽,19-弹性块,20-防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附图1至4所示,一种室内施工用脚手架,包括顶板1,顶板1底部设有两个第一滑块2,两个第一滑块2与分别与支撑架3上端铰接,支撑架3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滑块4铰接,两个第二滑块4中间穿有两端旋向相反的第一螺杆5,便于两个第二滑块4同时向中间或者同时向两侧移动,第一螺杆5安装在底座6上,底座6中间开有凹槽7,凹槽7内固定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通过电线连接到电源,这属于工程中常见的技术,就不再赘述,第一电机8输出轴与第一齿轮9固定连接,第一齿轮9与固定在第一螺杆5中间的第二齿轮10啮合,底座6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安装筒11,安装筒11中间设有第二螺杆12,第二螺杆12上固定有蜗轮13,蜗轮13与蜗杆14啮合,蜗轮13蜗杆14有很强的自锁性,能够保证防滑杆16伸缩,进而有效防止脚手架滑动,蜗杆14由第二电机15驱动,第二电机15通过电线连接到电源,这属于工程中常见的技术,就不再赘述,安装筒11底面固定有防滑杆16,防滑杆16至少设有两根且向下伸出底座6,多根防滑杆16一起能限制安装筒11转动,底座6底面设有万向轮17,方便脚手架全方位移动。第二滑块4在底座6上的滑槽18中滑动,防止第二滑块4转动。防滑杆16底面固定有弹性块19,使防滑块与底面充分接触。弹性块19底面开有防滑槽2018,增大弹性块19的摩擦力。使用时,先通过万向轮17将脚手架移动到指定位置,接着启动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通过齿轮啮合驱动蜗杆14转动,蜗杆14带动蜗轮13转动,蜗轮13带动第二螺杆12转动,第二螺杆12带动安装筒11向下移动,安装筒11带动防滑杆16向下移动并使弹性块19与底面接触,接着关闭第二电机15,然后启动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带动第一齿轮9转动,第一齿轮9带动第二齿轮1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杆5转动,第一螺杆5转动带动第二滑块4同时向中间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架3将顶板1撑起,待顶板1移动到指定高度后,关闭第一电机8。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施工用脚手架,包括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底部设有两个第一滑块(2),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与分别与支撑架(3)上端铰接,所述支撑架(3)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滑块(4)铰接,两个所述第二滑块(4)中间穿有两端旋向相反的第一螺杆(5),所述第一螺杆(5)安装在底座(6)上,所述底座(6)中间开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固定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输出轴与第一齿轮(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9)与固定在第一螺杆(5)中间的第二齿轮(10)啮合,所述底座(6)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安装筒(11),所述安装筒(11)中间设有第二螺杆(12),所述第二螺杆(12)上固定有蜗轮(13),所述蜗轮(13)与蜗杆(14)啮合,所述蜗杆(14)由第二电机(15)驱动,所述安装筒(11)底面固定有防滑杆(16),所述防滑杆(16)至少设有两根且向下伸出底座(6),所述底座(6)底面设有万向轮(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施工用脚手架,包括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底部设有两个第一滑块(2),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与分别与支撑架(3)上端铰接,所述支撑架(3)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滑块(4)铰接,两个所述第二滑块(4)中间穿有两端旋向相反的第一螺杆(5),所述第一螺杆(5)安装在底座(6)上,所述底座(6)中间开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固定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输出轴与第一齿轮(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9)与固定在第一螺杆(5)中间的第二齿轮(10)啮合,所述底座(6)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安装筒(11),所述安装筒(11)中间设有第二螺杆(12),所述第二螺杆(12)上固定有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奇明殷忠云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星光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