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064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所述涡旋压缩机具有:流路,其设置在轴承保持部中的与多个定子槽部的形成位置对应的部分,沿轴线方向贯通轴承保持部;第一凹部(72),其设置在推力轴承中的与流路对置的部分,从轴线方向一侧向轴线方向另一侧凹陷;以及第一槽部(74),其设置在第一凹部(72)的外周部,在轴线方向上从第一凹部(72)的底面(72a)延伸至位于与形成有第一凹部(72)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并与第一凹部(72)连通。

Scroll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涡旋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涡旋压缩机。本申请基于2017年8月25日在日本提出的特愿2017-162570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在本申请中。
技术介绍
涡旋压缩机具备外壳、马达及涡旋压缩部。在外壳内形成的空间收容有马达及涡旋压缩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外壳、推力轴承、包括回旋涡盘及固定涡盘的涡旋压缩部以及马达的涡旋压缩机。外壳具有呈筒状的外壳主体和从外壳主体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轴承保持部。轴承保持部在轴线方向上将外壳主体内形成的空间分为马达收容空间和压缩部收容空间。在轴承保持部形成有用于将向马达收容空间内供给的润滑油及通过压缩部压缩的流体从马达收容空间向压缩部收容空间引导的流路。推力轴承设置在轴承保持部的轴线方向另一侧的面(在压缩部收容空间侧配置的面)。推力轴承具有承接回旋涡盘旋转时产生的推力方向的力的功能。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181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涡旋压缩机中,存在供给至马达收容空间内的流体在经由推力轴承向压缩部收容空间移动时产生较大的压力损失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当地供给润滑油并能够减少通过推力轴承时的流体(工作流体)的压力损失的涡旋压缩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涡旋压缩机具备:外壳,其具有外壳主体和轴承保持部,该外壳主体在内侧划分以轴线为中心的圆柱状的收容空间,该轴承保持部从所述外壳主体的内侧向径向内侧突出而呈环状,并且将所述收容空间分为在轴线方向一侧配置的马达收容空间和在轴线方向另一侧配置的压缩部收容空间;旋转轴,其在所述收容空间中沿轴线方向延伸配置,能够绕所述轴线旋转;马达,其配置于所述马达收容空间,并且具有定子和转子,该定子呈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且外周面固定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周面,该转子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涡旋压缩部,其配置在所述压缩部收容空间内,对从所述马达收容空间流入所述压缩部收容空间的流体进行压缩;第一径向轴承,其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部的内周面,将所述旋转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以及推力轴承,其呈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部的朝向所述轴线方向另一侧的面,从所述轴线方向支承所述涡旋压缩部,在所述定子的外周面设置有从该定子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定子槽部,所述定子槽部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在所述轴承保持部中的与多个所述定子槽部的形成位置对应的部分分别设置有沿所述轴线方向贯通该轴承保持部的流路,在所述推力轴承中的与所述流路对置的部分设置有从所述轴线方向一侧向所述轴线方向另一侧凹陷的第一凹部,在所述第一凹部的外周部设置有第一槽部,该第一槽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从该第一凹部的底面延伸至位于与形成有该第一凹部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并与所述第一凹部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轴承保持部中的与多个定子槽部的形成位置对应的部分分别设置有沿轴线方向贯通轴承保持部的流路,从而容易将从定子槽部中通过的流体及润滑油向流路引导。由此能够适当地供给润滑油并能够减少通过推力轴承时的流体(工作流体)的压力损失。另外,通过在推力轴承中的与流路对置的部分设置有从轴线方向一侧向轴线方向另一侧凹陷的第一凹部,从而能够将从流路中通过的流体及润滑油引导至第一凹部内并使之滞留。此外,通过具有设置在第一凹部的外周部并在轴线方向上从第一凹部的底面延伸至位于与形成有第一凹部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并与第一凹部连通的第一槽部,从而能够减少通过推力轴承时的流体的压力损失。另外,推力轴承具有第一凹部,从而无需增大第一槽部的流路截面积就能够减少通过推力轴承时的流体的压力损失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涡旋压缩机的基础上,具有第二凹部,其设置在所述推力轴承中的所述第一凹部的内侧,与所述第一凹部连通并延伸至所述推力轴承的内周面。通过具有采用这样的结构的第二凹部,从而能够将滞留在第一凹部内的润滑油向在径向内侧配置的轴承(例如第一径向轴承)供给。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涡旋压缩机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凹部的周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凹部的周向的宽度。例如,若第二凹部的周向的宽度比第一凹部的周向的宽度宽,则大量流体及润滑油被向推力轴承的径向内侧供给。由此有可能向涡旋压缩部侧供给的流体及润滑油的供给量下降,涡旋压缩部中的压缩效率降低。另一方面,通过使第二凹部的周向的宽度小于第一凹部的周向的宽度,从而能够在向推力轴承的径向内侧供给润滑油的基础上提高涡旋压缩部的压缩效率。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涡旋压缩机的基础上,具备推力板,该推力板在所述轴线方向上设置在所述轴承保持部与所述涡旋压缩部之间,在所述推力板的外周部中的与所述第一槽部对置的部分设置有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配置的一个面延伸至另一面的第二槽部。通过具有采用这样的结构的第二槽部,从而能够减少通过推力板时的流体的压力损失。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涡旋压缩机的基础上,还具备油分离器,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在所述推力板的下部设置有将从所述油分离器供给的润滑油向所述推力轴承引导的润滑油供给槽部,在所述推力轴承的与所述润滑油供给槽部对置的下部设置有将所述润滑油向径向内侧引导的倾斜槽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将从油分离器供给至润滑油供给槽部的润滑油经由倾斜槽部向在推力轴承的径向内侧配置的轴承供给。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涡旋压缩机的基础上,所述旋转轴具有向所述压缩部收容空间延伸突出的偏心轴部,所述涡旋压缩机具有固定涡盘和回旋涡盘,该固定涡盘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周面,该回旋涡盘配置在所述固定涡盘与所述偏心轴部之间,包括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突出并包围所述偏心轴部的毂部,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具备:驱动衬套,其设置在所述偏心轴部的外周面,且一部分配置在所述毂部内;以及第二径向轴承,其设置在所述驱动衬套与所述毂部之间。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在旋转轴旋转时使回旋涡盘回旋。另外,能够经由第二凹部、或第二凹部及倾斜槽部向第二径向轴承供给润滑油。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适当地供给润滑油并能够减少通过推力轴承时的流体(工作流体)的压力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观察图1所示的外壳主体的A向视图。图3是观察图1所示的外壳主体的B向视图。图4是将图1所示的外壳中的由区域C包围的部分放大的剖视图。图5是观察图1所示的定子的A向视图。图6是观察图1所示的推力轴承的A向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推力轴承的D1-D2线方向的剖视图。图8是观察图1所示的推力轴承的B向视图。图9是从压缩部收容空间侧沿轴线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外壳主体安装有推力轴承的结构体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中,/n所述涡旋压缩机具备:/n外壳,其具有外壳主体和轴承保持部,所述外壳主体在内侧划分以轴线为中心的圆柱状的收容空间,所述轴承保持部从所述外壳主体的内侧向径向内侧突出而呈环状,并且将所述收容空间分为在轴线方向一侧配置的马达收容空间和在轴线方向另一侧配置的压缩部收容空间;/n旋转轴,其在所述收容空间中沿轴线方向延伸配置,能够绕所述轴线旋转;/n马达,其配置于所述马达收容空间,并且具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呈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且外周面固定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周面,所述转子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n涡旋压缩部,其配置在所述压缩部收容空间内,对从所述马达收容空间流入所述压缩部收容空间的流体进行压缩;/n第一径向轴承,其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部的内周面,将所述旋转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以及/n推力轴承,其呈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部的朝向所述轴线方向另一侧的面,从所述轴线方向支承所述涡旋压缩部,/n在所述定子的外周面设置有从所述定子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定子槽部,/n所述定子槽部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n在所述轴承保持部中的与多个所述定子槽部的形成位置对应的部分分别设置有沿所述轴线方向贯通所述轴承保持部的流路,/n在所述推力轴承中的与所述流路对置的部分设置有从所述轴线方向一侧向所述轴线方向另一侧凹陷的第一凹部,/n在所述第一凹部的外周部设置有第一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从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延伸至位于与形成有所述第一凹部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并与所述第一凹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25 JP 2017-162570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中,
所述涡旋压缩机具备:
外壳,其具有外壳主体和轴承保持部,所述外壳主体在内侧划分以轴线为中心的圆柱状的收容空间,所述轴承保持部从所述外壳主体的内侧向径向内侧突出而呈环状,并且将所述收容空间分为在轴线方向一侧配置的马达收容空间和在轴线方向另一侧配置的压缩部收容空间;
旋转轴,其在所述收容空间中沿轴线方向延伸配置,能够绕所述轴线旋转;
马达,其配置于所述马达收容空间,并且具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呈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且外周面固定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周面,所述转子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
涡旋压缩部,其配置在所述压缩部收容空间内,对从所述马达收容空间流入所述压缩部收容空间的流体进行压缩;
第一径向轴承,其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部的内周面,将所述旋转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以及
推力轴承,其呈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部的朝向所述轴线方向另一侧的面,从所述轴线方向支承所述涡旋压缩部,
在所述定子的外周面设置有从所述定子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定子槽部,
所述定子槽部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
在所述轴承保持部中的与多个所述定子槽部的形成位置对应的部分分别设置有沿所述轴线方向贯通所述轴承保持部的流路,
在所述推力轴承中的与所述流路对置的部分设置有从所述轴线方向一侧向所述轴线方向另一侧凹陷的第一凹部,
在所述第一凹部的外周部设置有第一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从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延伸至位于与形成有所述第一凹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一濑友贵余语一朗吉冈明纪铃木学平野竹志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