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386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涉及绕线机领域。该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包括底座、机体和尾架,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机体,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尾架,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底座,所述机体的一侧输出端与主动转轴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转轴的远离机体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与从动转轴传动连接。该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通过设置转轴固定件和插接机构,通过垂直向下按压插杆,使得插杆底端的插块延伸至凹槽的内部,从而转动插杆使得插块与凹槽活动卡接,方便快速对从动转轴进行打开,同时在绕线结束后快速对尾架进行打开取出排线环,操作简单,实用性较强。

An open tailstock device of 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
本技术涉及绕线机
,具体为一种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
技术介绍
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设备,通常用于铜线缠绕,凡是电器产品大多需要用漆包铜线(简称漆包线)绕制成电感线圈,可以使用绕线机完成这一道或多道加工;转轴带动排线环进行线圈的缠绕,线圈冉饶后进过尾架从转轴表面退出,但是现有的绕线机构排线圈从转轴的表面退线比较麻烦,需要将尾架打开,同时安装后再次进行操作,大大降低的机器的工作效率,尾架为转轴之间的贴合度不高,长期导致转轴转动过程中轴向晃动,造成排线间距不均匀,针对现有装置的不足,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解决了现有装置尾架打开过于繁琐、转轴轴向方向晃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包括底板、机体和尾架,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机体,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尾架,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底座,所述机体的一侧输出端与主动转轴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转轴的远离机体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与从动转轴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转轴远离主动转轴的一端与尾架的顶部活动卡接,所述主动转轴的外表面与排线环活动套接。优选的,所述尾架包括支撑座、垫片、转轴固定件和插接机构,所述尾架的顶部与支撑座焊接固定,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凹槽处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的外表面与从动转轴转动接触,所述转轴固定件设置与支撑座的顶部两侧,所述转轴固定件的两侧设置有插接机构。优选的,所述插接机构包括凹槽、第一插杆、插块、转动块和支撑弹簧,所述尾架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插杆一端垂直贯穿转轴固定件并延伸至凹槽的内部与插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插杆另一端与转动块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插杆的外表面与支撑弹簧活动套接,所述支撑弹簧的顶端与转动块焊机固定。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插孔、第二插孔、滑槽、第二插杆、滑块和连接弹簧,所述主动转轴的一端且沿着主动转轴的水平轴承方向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的底部且沿着主动转轴的水平轴承方向开设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的直径略小于第二插孔的直径,所述第一插孔的内壁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从动转轴的一端与第二插杆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插杆的端部外表面与滑块焊接固定,且所述滑块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插孔的孔底部设置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插孔的孔底部焊接固定,所述连接弹簧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板与第二插杆相抵。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置为弧形状,且与从动转轴的外表面相适配。优选的,所述主动转轴与从动转轴的直径相同,且所述主动转轴的水平轴线方向与从动转轴的水平轴线方向相重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通过设置转轴固定件和插接机构,通过垂直向下按压插杆,使得插杆底端的插块延伸至凹槽的内部,从而转动插杆使得插块与凹槽活动卡接,方便快速对从动转轴进行打开,同时在绕线结束后快速对尾架进行打开取出排线环,操作简单,实用性较强。2、该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插孔、第二插孔、滑槽、插杆、滑块和连接弹簧,第二插杆外表面设置的滑块沿着滑槽的内壁进行滑动,当滑块滑至第二插孔内部时,转动从动转轴,使得滑块与第二插孔的内部卡接固定,有效的保证主动转轴与从动转轴轴线方向连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尾架结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主动转轴与从动转轴连接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主动转轴结构侧视图。图中:1底板、2机体、3尾架、31支撑座、32垫片、33转轴固定件、34插接机构、341凹槽、342第一插杆、343插块、344转动块、345支撑弹簧、4底座、5主动转轴、6从动转轴、7连接机构、71第一插孔、72第二插孔、73滑槽、74第二插杆、75滑块、76连接弹簧、8排线环。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底板1、机体2和尾架3,底板1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机体2,底板1的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尾架3,尾架3包括支撑座31、垫片32、转轴固定件33和插接机构34,尾架3的顶部与支撑座31焊接固定,支撑座31的顶部设置为弧形状,且与从动转轴6的外表面相适配,支撑座31的顶部凹槽处设置有垫片32,垫片32的外表面与从动转轴6转动接触,主动转轴5与从动转轴6的直径相同,且主动转轴5的水平轴线方向与从动转轴6的水平轴线方向相重合,转轴固定件33设置与支撑座31的顶部两侧,转轴固定件33的两侧设置有插接机构34,插接机构34包括凹槽341、第一插杆342、插块343、转动块344和支撑弹簧345,尾架3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41,第一插杆342一端垂直贯穿转轴固定件33并延伸至凹槽341的内部与插块343固定连接,第一插杆342另一端与转动块344焊接固定,第一插杆342的外表面与支撑弹簧345活动套接,支撑弹簧345的顶端与转动块344焊机固定,底板1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底座4,机体2的一侧输出端与主动转轴5传动连接,主动转轴5的远离机体2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7与从动转轴6传动连接,连接机构7包括第一插孔71、第二插孔72、滑槽73、第二插杆74、滑块75和连接弹簧76,主动转轴5的一端且沿着主动转轴5的水平轴承方向开设有第一插孔71,第一插孔71的底部且沿着主动转轴5的水平轴承方向开设第二插孔72,第一插孔71的直径略小于第二插孔72的直径,第一插孔71的内壁两侧开设有滑槽73,从动转轴6的一端与第二插杆74焊接固定,第二插杆74的端部外表面与滑块75焊接固定,且滑块75的外表面与滑槽73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插孔72的孔底部设置有连接弹簧76,连接弹簧76的一端与第二插孔72的孔底部焊接固定,连接弹簧76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板与第二插杆74相抵,从动转轴6远离主动转轴5的一端与尾架3的顶部活动卡接,主动转轴5的外表面与排线环8活动套接。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第二插杆74外表面设置的滑块75沿着滑槽73的内壁进行滑动,当滑块75滑至第二插孔72内部时,转动从动转轴6,使得滑块75与第二插孔72的内部卡接固定,然后,转轴固定件33与从动转轴6进行接触,使其从动转轴6位于支撑座31顶部垫片32的凹槽内,通过垂直向下按压第一插杆342,使得第一插杆342底端的插块343延伸至凹槽341的内部,从而转动第一插杆342使得插块343与凹槽341活动卡接,反之,打开主动转轴5与从动转轴6,如上述操作相反实施即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包括底板(1)、机体(2)和尾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机体(2),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尾架(3),所述底板(1)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底座(4),所述机体(2)的一侧输出端与主动转轴(5)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转轴(5)的远离机体(2)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7)与从动转轴(6)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转轴(6)远离主动转轴(5)的一端与尾架(3)的顶部活动卡接,所述主动转轴(5)的外表面与排线环(8)活动套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包括底板(1)、机体(2)和尾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机体(2),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尾架(3),所述底板(1)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底座(4),所述机体(2)的一侧输出端与主动转轴(5)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转轴(5)的远离机体(2)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7)与从动转轴(6)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转轴(6)远离主动转轴(5)的一端与尾架(3)的顶部活动卡接,所述主动转轴(5)的外表面与排线环(8)活动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架(3)包括支撑座(31)、垫片(32)、转轴固定件(33)和插接机构(34),所述尾架(3)的顶部与支撑座(31)焊接固定,所述支撑座(31)的顶部凹槽处设置有垫片(32),所述垫片(32)的外表面与从动转轴(6)转动接触,所述转轴固定件(33)设置与支撑座(31)的顶部两侧,所述转轴固定件(33)的两侧设置有插接机构(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排线绕线机打开式尾架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机构(34)包括凹槽(341)、第一插杆(342)、插块(343)、转动块(344)和支撑弹簧(345),所述尾架(3)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41),所述第一插杆(342)一端垂直贯穿转轴固定件(33)并延伸至凹槽(341)的内部与插块(3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插杆(342)另一端与转动块(344)焊接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刚刘清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变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