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卧式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865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卧式绕线机,涉及卧式绕线机技术领域。该一种智能卧式绕线机,包括底板和绕线机构,旋转轴的外表面右侧与主转齿轮的中部连接,主转齿轮的外表面顶部与从转齿轮的外表面底部连接,从转齿轮的外表面中部与从转轴的外表面右侧连接,从转轴的外表面中部与弹簧的外表面底部连接,弹簧的外表面顶部与套筒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左侧与大轴承的内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从转齿轮和横板等的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拥有多个卷绕的结构,从而可以提高其绕线的效率,又因套筒和大轴承等的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卷筒,所以该装置可以达到经济划算且效率更高的目的。

An intelligent horizontal wi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卧式绕线机
本技术涉及卧式绕线机
,具体为一种智能卧式绕线机。
技术介绍
在生产线缆之类的产品的时候往往需要对成品进行卷绕,然而现有的绕线机大多都一机一卷的功能,所以生产线多的话需要的绕线机也是比较多,所以不仅效率低,而且还占用地方,不经济划算,而且需要人工操作的地方也多,所以针对此问题,而可以设计出一种经济划算且效率更高的绕线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卧式绕线机,达到经济划算且效率更高的目的。(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具有清洁功能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卧式绕线机,包括底板和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固定圈、旋转轴、主转齿轮、从转齿轮、挡片、从转轴、横板、挡板、套筒、弹簧、小轴承和大轴承,所述底板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支撑臂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支撑臂的内表面与固定圈的外表面底部焊接,所述固定圈的内表面与驱动电机的外表面中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轴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右侧与主转齿轮的中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卧式绕线机,包括底板(1)和绕线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01)、固定圈(302)、旋转轴(303)、主转齿轮(304)、从转齿轮(305)、挡片(306)、从转轴(307)、横板(308)、挡板(309)、套筒(310)、弹簧(311)、小轴承(312)和大轴承(313),所述底板(1)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支撑臂(2)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支撑臂(2)的内表面与固定圈(302)的外表面底部焊接,所述固定圈(302)的内表面与驱动电机(301)的外表面中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01)的输出轴与旋转轴(303)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旋转轴(303)的外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卧式绕线机,包括底板(1)和绕线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01)、固定圈(302)、旋转轴(303)、主转齿轮(304)、从转齿轮(305)、挡片(306)、从转轴(307)、横板(308)、挡板(309)、套筒(310)、弹簧(311)、小轴承(312)和大轴承(313),所述底板(1)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支撑臂(2)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支撑臂(2)的内表面与固定圈(302)的外表面底部焊接,所述固定圈(302)的内表面与驱动电机(301)的外表面中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01)的输出轴与旋转轴(303)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旋转轴(303)的外表面右侧与主转齿轮(304)的中部连接,所述主转齿轮(304)的外表面顶部与从转齿轮(305)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从转齿轮(305)的外表面中部与从转轴(307)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从转轴(307)的外表面中部与弹簧(311)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弹簧(311)的外表面顶部与套筒(310)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旋转轴(303)的外表面左侧与大轴承(313)的内表面连接;
所述大轴承(313)的外表面与竖板(4)的外表面右侧中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刚刘清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变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