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61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绕线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方的板头机,所述板头机上设置有多个铜导轮,所述铜导轮外部围设储线环,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线圈壳体,所述线圈壳体上设置有供储线环穿过的通孔,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送线装置,所述送线装置前方设置有导线嘴,所述送线装置能够驱动导线嘴将丝线缠绕于凸块上方,所述导线嘴上设置由供丝线穿过的孔,所述储线环上设置有用于供丝线缠绕固定的凸块,所述送线装置下方配置有载板,所述载板能够水平滑移,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自动送料装置以及用于夹持线圈壳体的夹持装置,所述机架上还设置了用于将丝线向外勾出绕入线圈壳体内的勾线装置。

An 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绕线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绕线机。
技术介绍
绕线机是一种将线状的物体缠绕到待定工件上的设备,通常用于电感线圈的绕制,其将漆包铜线简称漆包线缠绕至线圈环形骨架上,以绕制成电感线圈。现有的边滑式绕线机均为半自动化,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7458758U公开了一种环形线圈绕线机,其主要包括线圈夹撑机构、绕线机构、储线环开合组件,线圈的绕制过程如下:1线圈环形骨架的上料:手动操作储线环开合组件的开合把手,通过拨动轴驱动储线环将储线环开合一定角度,在三个胶轮中间放入线圈环形骨架后,手动拉动拉手传动组件,驱动弹性夹爪端部的三个胶轮夹紧线圈环形骨架,然后再手动操作储线环开合组件的开合把手,使储线环恢复至闭合状态;2储线:手动将漆包线穿过储线环侧板上的通孔后,打一个结,绕线机构的绕线电机驱动储线环转动,从而将漆包线卷绕在储线环上,然后用剪刀将漆包线剪断;3绕线:手动将漆包线的一端固定,绕线电机驱动储线环转动,储线环上的带线器驱动漆包线缠绕在线圈环形骨架上,储线环在动作的同时,转动电机通过万向节驱动三个胶轮同向转动,以驱动线圈环形骨架转动;4线圈卸料:手动操作储线环开合组件的开合把手,通过拨动轴驱动储线环将储线环开合一定角度,再拉动拉手传动组件,驱动弹性夹爪端部的三个胶轮松开线圈环形骨架,从而取出卷绕好的线圈。由于多数操作需要手动配合,大大降低了卷绕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绕线机,该自动绕线机结构简单,并且能够自动绕线,全程不再需要手动操作,大大的节约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绕线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方的板头机,所述板头机上设置有多个铜导轮,所述铜导轮外部围设储线环,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线圈壳体,所述线圈壳体上设置有供储线环穿过的通孔,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送线装置,所述送线装置前方设置有导线嘴,所述送线装置能够驱动导线嘴将丝线缠绕于凸块上方,所述导线嘴上设置由供丝线穿过的孔,所述储线环上设置有用于供丝线缠绕固定的凸块,所述送线装置下方配置有载板,所述载板能够水平滑移,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自动送料装置以及用于夹持线圈壳体的夹持装置,所述机架上还设置了用于将丝线向外勾出绕入线圈壳体内的勾线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送线装置包括气缸、齿条、齿轮、蜗轮以及蜗杆,所述齿条一端与气缸联动,另一端与齿轮啮合,所述齿轮与蜗轮同轴连接,所述齿轮与蜗轮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齿轮以及蜗轮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蜗轮下方与蜗杆联动,当蜗杆转动时,导线嘴能够将丝线缠绕于凸块上方。进一步的,所述自动送料装置包括送料导轨以及设置在送料导轨后方的推送器,所述送料导轨的两侧上设置有隔板,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气夹以及设置在气夹上的两个夹块,所述夹块用于夹持线圈壳体。进一步的,所述储线环包括上环以及下环,所述上环与下环之间可分离,所述上环侧面设置有用于使上环与下环之间分离的拉件,所述拉件配置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能够自动驱动拉件使上环与下环分离,所述上与下环的分离处能够供丝线放入,当上环与下环闭合时,丝线能够被夹持。进一步的,所述勾线装置包括挂线钩以及用于驱动挂线钩移动的缸体,所述储线环上还设置由边滑器,当挂线钩将丝线勾出时,丝线勾在边滑器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自动送料装置和夹持装置的设置,能够将线圈壳体自动送至作业区内。2、通过送线装置以及导线嘴的设置,能够自动并且有效的将丝线缠绕在储线环上,使丝线在绕线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3、通过拉件和驱动器的设置,能够使上环和下环之间分离或者闭合。4、通过挂钩线、缸体以及边滑器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将储线环缠绕至线圈壳体上。附图说明图1为绕线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绕线机的左视图;图3为绕线机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图5为绕线机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机架;2、板头机;21、铜导轮;22、储线环;221、上环;222、下环;223、拉件;224、驱动器;23、线圈壳体;3、送线装置;31、气缸;32、齿条;33、齿轮;34、蜗轮;35、蜗杆;36、轴承;37、连杆;38、导线嘴;39、凸块;4、载板;5、勾线装置;51、挂线钩;52、缸体;6、自动送料装置;61、送料导轨;62、推送器;63、隔板;7、夹持装置;71、气夹;72、夹块;8、边滑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绕线机,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上方的板头机2,所述板头机2上设置有多个铜导轮21,所述铜导轮21外部围设储线环22,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线圈壳体23,所述线圈壳体23上设置有供储线环22穿过的通孔,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送线装置3,所述送线装置3前方设置有导线嘴38,所述送线装置3能够驱动导线嘴38将丝线缠绕于凸块39上方,所述导线嘴38上设置由供丝线穿过的孔,所述储线环22上设置有用于供丝线缠绕固定的凸块39,所述送线装置3下方配置有载板4,所述载板4能够水平滑移,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自动送料装置6以及用于夹持线圈壳体23的夹持装置7,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了用于将丝线向外勾出绕入线圈壳体23内的勾线装置5。上述改进具体为:机架1作为整个机器的支撑架,机架1上设置了板头机2,板头机2上设置了多个铜导轮21,储线环22围设在铜导轮21的外部,储线环22内用于缠绕丝线,机架1上设置了送线装置3,送线装置3的作用在于能够有效的将丝线送出,使丝线缠绕至储线环22内,最后再使丝线从储线环22内缠绕至线圈上,送线装置3下方设置有载板4,载板4能够用来承载送线装置3水平移动,从而完成送线的过程,机架1上设置的勾线装置5,在丝线缠绕至储线环22上之后,能够将丝线绕入线圈壳体23内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送线装置3包括气缸31、齿条32、齿轮33、蜗轮34以及蜗杆35,所述齿条32一端与气缸31联动,另一端与齿轮33啮合,所述齿轮33与蜗轮34同轴连接,所述齿轮33与蜗轮34之间设置有轴承36,所述轴承36、齿轮33以及蜗轮34之间设置有连杆37,所述蜗轮34下方与蜗杆35联动,当蜗杆35转动时,导线嘴38能够将丝线缠绕于凸块39上方。上述改进具体为:送线装置3包括了气缸31、齿条32、齿轮33、蜗轮34以及蜗杆35,首先,线圈壳体23由送料装置送入作业区,利用胶轮将线圈壳体23夹住(胶轮夹住线圈壳体23的机构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再多做阐述),载板4向前移动,将导线嘴38上的丝线送入储线环22内,气缸31开启,将齿条32向后拉,齿条32运动时能够带动齿轮33转动,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绕线机,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上方的板头机(2),所述板头机(2)上设置有多个铜导轮(21),所述铜导轮(21)外部围设储线环(22),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线圈壳体(23),所述线圈壳体(23)上设置有供储线环(22)穿过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送线装置(3),所述送线装置(3)前方设置有导线嘴(38),所述送线装置(3)能够驱动导线嘴(38)将丝线缠绕于凸块(39)上方,所述导线嘴(38)上设置由供丝线穿过的孔,所述储线环(22)上设置有用于供丝线缠绕固定的凸块(39),所述送线装置(3)下方配置有载板(4),所述载板(4)能够水平滑移,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自动送料装置(6)以及用于夹持线圈壳体(23)的夹持装置(7),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了用于将丝线向外勾出绕入线圈壳体(23)内的勾线装置(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绕线机,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上方的板头机(2),所述板头机(2)上设置有多个铜导轮(21),所述铜导轮(21)外部围设储线环(22),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线圈壳体(23),所述线圈壳体(23)上设置有供储线环(22)穿过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送线装置(3),所述送线装置(3)前方设置有导线嘴(38),所述送线装置(3)能够驱动导线嘴(38)将丝线缠绕于凸块(39)上方,所述导线嘴(38)上设置由供丝线穿过的孔,所述储线环(22)上设置有用于供丝线缠绕固定的凸块(39),所述送线装置(3)下方配置有载板(4),所述载板(4)能够水平滑移,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自动送料装置(6)以及用于夹持线圈壳体(23)的夹持装置(7),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了用于将丝线向外勾出绕入线圈壳体(23)内的勾线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装置(3)包括气缸(31)、齿条(32)、齿轮(33)、蜗轮(34)以及蜗杆(35),所述齿条(32)一端与气缸(31)联动,另一端与齿轮(33)啮合,所述齿轮(33)与蜗轮(34)同轴连接,所述齿轮(33)与蜗轮(34)之间设置有轴承(36),所述轴承(36)、齿轮(33)以及蜗轮(34)之间设置有连杆(37),所述蜗轮(34)下方与蜗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秋平邹梓航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航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