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44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作业车,所述作业车包括:作业车体,所述作业车体适于在轨道梁上行走;第一作业装置,所述第一作业装置安装于所述作业车体且包括第一作业平台,所述第一作业平台可移动至所述轨道梁的侧方和下方;第二作业装置,所述第二作业装置安装于所述作业车体且包括第二作业平台,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可移动至所述轨道梁的上方。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作业车,通过将第一作业装置和第二作业装置集成设置于作业车体,作业车兼具梁侧作业功能、梁下作业功能、梁上作业功能和高空作业功能,功能更多样化,集成度更高,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Operation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作业车
本技术涉及轨道梁作业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作业车。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轨道梁作业车的功能比较单一,且对于轨道梁需要多处作业的工况,作业效率较低,不能满足现有作业工况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作业车,所述作业车有效改善了相关技术中作业车功能单一的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作业车,包括:作业车体,所述作业车体适于在轨道梁上行走;第一作业装置,所述第一作业装置安装于所述作业车体且包括第一作业平台,所述第一作业平台可移动至所述轨道梁的侧方和下方;第二作业装置,所述第二作业装置安装于所述作业车体且包括第二作业平台,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可移动至所述轨道梁的上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作业车,通过将第一作业装置和第二作业装置集成设置于作业车体,使作业车兼具梁侧作业功能、梁下作业功能、梁上作业功能和高空作业功能,功能更多样化,集成度更高,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施工效率和便捷性。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作业车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作业车,所述作业车体具有驾驶区、第一载物区和第二载物区,在所述轨道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载物区和第二载物区分别位于所述驾驶区的彼此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作业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载物区,所述第二作业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载物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作业车体包括:车主体;走行机构,所述走行机构安装于所述车主体且包括走行轮,所述走行轮支撑于所述轨道梁的上梁面以带动所述作业车体行走;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安装于所述车主体且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所述轨道梁的侧梁面接触配合以在所述作业车体行走时导向。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座,所述导向座安装于所述车主体;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包括导向轴和轮体,所述导向轴安装于所述导向座,所述轮体套设于所述导向轴,所述轮体适于与所述轨道梁的侧梁面接触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轨道梁包括两个梁体,两个所述梁体在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导向座包括:导向固定座,所述导向固定座安装于所述车主体;导向安装座,所述导向安装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安装座和至少一个第二导向安装座,所述第一导向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导向固定座沿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每个所述第一导向安装座设有至少一个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导向固定座沿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每个所述第二导向安装座设有至少一个导向轮,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安装座的所述导向轮和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安装座的所述导向轮分别与两个所述梁体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梁面接触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安装座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设有安装孔,所述导向轴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轮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固定座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板体沿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导向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导向安装座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沿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减重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板体为多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相互垂直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作业车还包括:抱梁机构,所述抱梁机构安装于所述作业车体,所述抱梁机构在夹紧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可切换,所述抱梁机构处于所述夹紧状态时适于夹紧所述轨道梁以限制所述作业车体移动,所述抱梁机构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作业车体可沿所述轨道梁行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梁包括两个梁体,两个所述梁体在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梁体与至少一个所述抱梁机构配合,所述抱梁机构与所述梁体的彼此相背的两个侧梁面接触配合以夹紧对应的所述梁体。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作业平台具有多个梁下作业位置,所述第一作业平台处于所述梁下作业位置时位于所述轨道梁的下方。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作业平台具有多个侧方作业位置,所述第一作业平台处于所述侧方作业位置时位于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作业装置包括:第一回转组件;第一伸缩组件,所述第一伸缩组件与所述第一回转组件相连,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在所述第一回转组件的驱动下能够相对于所述作业车体转动,所述第一伸缩组件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可沿第一方向伸缩,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伸缩组件,所述第二伸缩组件与所述第一伸缩组件相连,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可沿第二方向伸缩,所述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一作业平台与所述第二伸缩组件相连。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具有多个高空作业位置,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处于所述高空作业位置时位于所述轨道梁的上方。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作业装置包括:第二回转组件;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第二回转组件相连,所述升降组件在所述第二回转组件的驱动下能够相对于所述作业车体转动,所述升降组件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升降组件可在竖直方向上升降,所述第二作业平台与所述升降组件相连。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为升降臂,所述升降臂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回转组件铰接,所述固定端可绕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回转组件的连接处旋转,所述自由端相对于所述固定端可在竖直方向上升降,所述第二作业平台设于所述自由端。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作业车的右视图,其中,第一作业平台处于第一收纳位置且第二作业平台处于第二收纳位置;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作业车的俯视图,其中,第一作业平台处于第一收纳位置且第二作业平台处于第二收纳位置;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作业车的主视图,其中,第一作业平台处于第一收纳位置且第二作业平台处于第二收纳位置;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作业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作业平台处于第一收纳位置且第二作业平台处于第二收纳位置;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作业车的右视图,其中,第一作业平台处于第一收纳位置且第二作业平台处于高空作业位置;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作业车的俯视图,其中,第一作业平台处于第一收纳位置且第二作业平台处于高空作业位置;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作业车的主视图,其中,第一作业平台处于第一收纳位置且第二作业平台处于高空作业位置;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作业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作业平台处于第一收纳位置且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作业车体,所述作业车体适于在轨道梁上行走;/n第一作业装置,所述第一作业装置安装于所述作业车体且包括第一作业平台,所述第一作业平台可移动至所述轨道梁的侧方和下方;/n第二作业装置,所述第二作业装置安装于所述作业车体且包括第二作业平台,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可移动至所述轨道梁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作业车体,所述作业车体适于在轨道梁上行走;
第一作业装置,所述第一作业装置安装于所述作业车体且包括第一作业平台,所述第一作业平台可移动至所述轨道梁的侧方和下方;
第二作业装置,所述第二作业装置安装于所述作业车体且包括第二作业平台,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可移动至所述轨道梁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车体具有驾驶区、第一载物区和第二载物区,在所述轨道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载物区和第二载物区分别位于所述驾驶区的彼此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作业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载物区,所述第二作业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载物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车体包括:
车主体;
走行机构,所述走行机构安装于所述车主体且包括走行轮,所述走行轮支撑于所述轨道梁的上梁面以带动所述作业车体行走;
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安装于所述车主体且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所述轨道梁的侧梁面接触配合以在所述作业车体行走时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
导向座,所述导向座安装于所述车主体;
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包括导向轴和轮体,所述导向轴安装于所述导向座,所述轮体套设于所述导向轴,所述轮体适于与所述轨道梁的侧梁面接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包括两个梁体,两个所述梁体在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导向座包括:
导向固定座,所述导向固定座安装于所述车主体;
导向安装座,所述导向安装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安装座和至少一个第二导向安装座,所述第一导向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导向固定座沿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每个所述第一导向安装座设有至少一个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导向固定座沿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每个所述第二导向安装座设有至少一个导向轮,
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安装座的所述导向轮和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安装座的所述导向轮分别与两个所述梁体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梁面接触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安装座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设有安装孔,所述导向轴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轮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固定座包括:
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板体沿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导向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导向安装座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板体;
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沿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板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洪蕾王彦云朱海波滕宇娇吴佳伟甘英杨秦潇刘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