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带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323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带加工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载带传输机构以及用于承载载带的加工平台,加工平台上沿载带传输方向还依次设有加热机构、冲槽机构和冲孔机构,加热机构包括上加热模、下加热模以及驱动组件,加工平台处在上加热模和下加热模之间,冲槽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上冲槽模、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下冲槽模,下冲槽模与下加热模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上冲槽模处在加工平台上方且靠近加工平台,下冲槽模处在加工平台的下方,加工平台上设有供下冲槽模通过的通槽。通过第一连接杆使下加热模和冲槽模一起移动,冲槽机构中无需设置额外的驱动源,节省生产成本。

A kind of belt hand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带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载带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载带是指在一种应用于电子包装领域的带状产品,它具有特定的厚度,在其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着用于承放电子元器件的孔穴(亦称口袋)和用于进行索引定位的定位孔。目前,公开号为CN10581840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承载带自动加工成型装置,其包括机台和依次设于机台上的载带导向组件、载带传送组件、热压模、冲槽模、冲孔模,载带传送组件穿过热压模、冲槽模和冲孔模,热压模与所述冲槽模紧邻设置,热压模包括第一底座、固定于第一底座上的第一支撑框架、设于第一支撑框架下部的第一垫板、设于第一垫板上的下加热模组件、固定于第一支撑框架顶部的第二气缸和固定于第二气缸下端的上加热模组件,冲槽模包括第二底座、固定于第二底座上的第二支撑框架、固定于第二支撑框架下部的下冲槽模组件、固定于第二支撑框架上部的上冲槽模组件和设于上冲槽模组件内的冲料杆,冲料杆用于成型承载带上的口袋。结合上述专利的说明书部分,承载带经过热压模加热一次后,载带传送组件将承载带传送至上冲槽模组件的下方,控制系统命令冲料杆向下冲裁承载带。在冲槽模上还需要设置用于驱动冲料杆移动的驱动源,增加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带加工装置,其通过设置一个驱动源以同步完成加热模和冲压模的工作,以达到节省生产成本的目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载带加工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载带传输机构以及用于承载载带的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上沿载带传输方向还依次设有加热机构、冲槽机构和冲孔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上加热模、下加热模以及驱动上加热模和下加热模同步相向或相背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加工平台处在上加热模和下加热模之间,所述冲槽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上冲槽模、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下冲槽模,所述下冲槽模与下加热模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上冲槽模处在加工平台上方且靠近加工平台,所述下冲槽模处在加工平台的下方,所述加工平台上设有供下冲槽模通过的通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加热模和下加热模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相向移动,并对经过加热机构的载带进行加热,而载带经过热压模加热一次后,载带传送机构将载带传送至冲槽机构中,此时的下加热模再次向加工平台一侧挤压,并且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下冲槽模上移,使得下冲槽模和上冲槽模配合将载带冲压出口袋。对于载带相邻位置上的加热和冲槽同步进行,且冲槽机构中无需设置额外的驱动源,节省生产成本。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双向丝杠、驱动源,所述双向丝杠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且双向丝杠的双端分别螺纹连接在上加热模和下加热模上,所述驱动源驱动双向丝杠转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源控制双向丝杠进行正转或是反转,而双向丝杠转动时,螺纹连接在双向丝杠两端的上加热模和下加热模即会分别沿着双向丝杠相应端部的螺纹方向进行移动,实现上加热模和下加热模的同步相向或相背移动。优选的,所述载带传输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抵接块、移动架以及移动组件,所述移动架滑动连接在机架上,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移动架的顶部,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穿过移动架的顶部并朝向移动架的底部,所述抵接块滑动连接在移动架中并固定在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移动组件用于驱动移动架沿载带的传输方向上来回移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载带从移动架中穿过,当第一气缸驱动抵接块将载带抵接到移动架底部时,载带随移动架的移动而移动,此时移动架在移动组件控制下沿载带的传输方向移动;移动完成后,第一气缸复位,载带不再受移动架的限制,移动架在移动组件作用下复位,在此期间内载带保持不动。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传动丝杆以及驱动传递丝杆转动的伺服电机,所述传动丝杆转动连接在机架上,所述传动丝杆螺纹连接在移动架上,所述传动丝杆的长度方向与加工平台的长度方向相同。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伺服电机驱动传动丝杆向正向转动,使移动架向加工平台一侧移动,从而带动载带向载带传输方向移动,而伺服电机驱动传动丝杆反向转动时,移动架向远离加工平台一侧移动,以便于在下一次传动丝杆正转时,移动架能够有足够的距离继续带动载带移动,占用的空间少。优选的,所述载带传输机构有两个,两个载带传输机构分别处在加工平台沿载带传输方向的两端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靠近加热机构一侧的载带传输机构对载带具有推向加工平台的作用力,而靠近冲孔机构一侧的载带传输机构将加工后的载带拉出加工机构,两个载带传输机构的设置对于载带的传输提供更强的驱动力。优选的,所述加工平台朝向上加热模的侧面上设有用于容纳载带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个载带传输机构,所述通槽与引导槽相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载带在加工平台上移动或是加工时均能受引导槽的限制,载带不易出现偏移,提高加工的精度。优选的,所述冲孔机构包括定位孔冲压组件和透气孔冲压组件,所述定位孔冲压组件和透气孔冲压组件沿加工平台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孔和透气孔的冲压分开进行,降低模具的制造难度,并且减少单位面积上的载带一次性抽到过大的挤压,降低载带受到额外损伤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定位孔冲压组件包括嵌设在加工平台上的第一承载部、设置在第一承载部上方的第一下压部以及驱动第一下压部下移的第二气缸,所述透气孔冲压组件包括嵌设在加工平台上的第二承载部以及设置在第二承载部上方的第二下压部,所述第一下压部与第二下压部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下压部与第二下压部同步移动,透气孔冲压组件中无需再设置额外的气缸,进一步降低生产的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加热机构中的驱动源同步驱动下加热模和下冲槽模完成加工,减少冲槽机构中驱动源的设置,并且冲孔机构中由第二气缸同步驱动定位孔冲压组件和透气孔冲压组件,同样减少透气孔冲压组件中额外气缸的设置,降低生产的成本,节省用于安装驱动源和气缸所需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冲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载带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架;2、加工平台;21、引导槽;22、通槽;3、载带传输机构;31、第一气缸;32、抵接块;33、移动架;34、移动组件;341、丝杆;342、伺服电机;35、垫块;4、加热机构;41、上加热模;42、下加热模;43、驱动组件;431、双向丝杠;432、驱动源;5、冲槽机构;51、上冲槽模;52、下冲槽模;53、第一连接杆;6、冲孔机构;61、定位孔冲压组件;611、第一承载部;612、第一下压部;613、第二气缸;62、透气孔冲压组件;621、第二承载部;622、第二下压部;623、第二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载带加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为一块垂直于地面设置的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带加工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载带传输机构(3)以及用于承载载带的加工平台(2),所述加工平台(2)上沿载带传输方向还依次设有加热机构(4)、冲槽机构(5)和冲孔机构(6),其特征是:所述加热机构(4)包括上加热模(41)、下加热模(42)以及驱动上加热模(41)和下加热模(42)同步相向或相背移动的驱动组件(43),所述加工平台(2)处在上加热模(41)和下加热模(42)之间,所述冲槽机构(5)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上冲槽模(51)、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下冲槽模(52),所述下冲槽模(52)与下加热模(4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53),所述上冲槽模(51)处在加工平台(2)上方且靠近加工平台(2),所述下冲槽模(52)处在加工平台(2)的下方,所述加工平台(2)上设有供下冲槽模(52)通过的通槽(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带加工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载带传输机构(3)以及用于承载载带的加工平台(2),所述加工平台(2)上沿载带传输方向还依次设有加热机构(4)、冲槽机构(5)和冲孔机构(6),其特征是:所述加热机构(4)包括上加热模(41)、下加热模(42)以及驱动上加热模(41)和下加热模(42)同步相向或相背移动的驱动组件(43),所述加工平台(2)处在上加热模(41)和下加热模(42)之间,所述冲槽机构(5)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上冲槽模(51)、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下冲槽模(52),所述下冲槽模(52)与下加热模(4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53),所述上冲槽模(51)处在加工平台(2)上方且靠近加工平台(2),所述下冲槽模(52)处在加工平台(2)的下方,所述加工平台(2)上设有供下冲槽模(52)通过的通槽(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带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组件(43)包括双向丝杠(431)、驱动源(432),所述双向丝杠(431)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且双向丝杠(431)的双端分别螺纹连接在上加热模(41)和下加热模(42)上,所述驱动源(432)驱动双向丝杠(431)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载带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载带传输机构(3)包括第一气缸(31)、抵接块(32)、移动架(33)以及移动组件(34),所述移动架(33)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所述第一气缸(31)固定在移动架(33)的顶部,所述第一气缸(31)的输出轴穿过移动架(33)的顶部并朝向移动架(33)的底部,所述抵接块(32)滑动连接在移动架(33)中并固定在第一气缸(31)的输出轴上,所述移动组件(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世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