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监控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智能能量监控管理系统中,供电监控模组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供电部分进行实时的监控管理,并且能够把实时监控所得的各种电压和电流等信息进行上传,使得监测人员能够对供电部分进行实时在线监控管理。用电监控模组能够对用户侧的用电部分进行实时的监控管理,并且能够把实时监控所得的各种电压和电流等信息进行上传,使得监测人员能够对用户侧的用电部分进行实时在线监控管理。网络监控模组能够对由供电监控模组和用电监控模组所传输过来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使得监测人员在网络监控模组中即可获得整个电力系统的所有数据信息,从而能够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监控管理,减小监测人员的监测任务繁重度,提高对电力系统的维修管理的及时性。然而,传统智能能量监控管理系统中的供电部分使用的元器件较多,电路结构复杂,硬件成本较高,不方便维护。另外,由于传统智能能量监控管理系统的供电部分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例如:缺少限流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监控模块、光伏逆变器监控模块、充电逆变器监控模块、风电逆变器监控模块、用电负荷监控模块、能耗数据采集器、灯光监控模块、空调监控模块、电动窗帘监控模块、智能控制器、供电模块和主监控管理模块,所述蓄电池监控模块、所述光伏逆变器监控模块、所述充电逆变器监控模块、所述风电逆变器监控模块和所述用电负荷监控模块均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能耗数据采集器连接,所述灯光监控模块、所述空调监控模块和所述电动窗帘监控模块均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智能控制器连接,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器连接,所述能耗数据采集器和所述智能控制器均与所述主监控管理模块连接;/n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监控模块、光伏逆变器监控模块、充电逆变器监控模块、风电逆变器监控模块、用电负荷监控模块、能耗数据采集器、灯光监控模块、空调监控模块、电动窗帘监控模块、智能控制器、供电模块和主监控管理模块,所述蓄电池监控模块、所述光伏逆变器监控模块、所述充电逆变器监控模块、所述风电逆变器监控模块和所述用电负荷监控模块均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能耗数据采集器连接,所述灯光监控模块、所述空调监控模块和所述电动窗帘监控模块均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智能控制器连接,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器连接,所述能耗数据采集器和所述智能控制器均与所述主监控管理模块连接;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变压器、第一三极管、第三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一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二极管、第六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三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七电阻、第五二极管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变压器的反馈线圈到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反馈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科士达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