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指令转换模块的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039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指令转换模块的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头、机身、手臂和底板,所述机身的顶部与机头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机身的两侧均通过转动件与手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与机身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该基于指令转换模块的智能机器人,通过在第一滑板底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电缸,两个电缸输出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底部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板,这样的装置设计可以方便的对智能机器人底部的移动轮在不使用和需要稳定停止的时候收缩进机身的内部,同时对于移动轮进行转向的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An intelligent robot based on instruction conversion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指令转换模块的智能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基于指令转换模块的智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智能机器人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除具有感受器外,它还有效应器,作为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手段,这就是筋肉,或称自整步电动机,它们使手、脚、长鼻子、触角等动起来,由此也可知,智能机器人至少要具备三个要素:感觉要素,反应要素和思考要素。现有的智能机器人底部固定设置有移动轮,移动轮可以使机器人进行方便的移动,但是现有智能机器人底部的移动轮无法通过指令转换控制对其进行收缩,当需要智能机器人在不需要进行使用的时候或是在平面上稳定停止时,移动轮对于机器人底部的支撑会显得不够稳定,另外现有机器人底部移动轮在进行转向操作的结构较为复杂,若是出现转向装置出现故障,维修起来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指令转换模块的智能机器人,解决了现有智能机器人无法通过指令转换对移动轮进行收缩与使用,智能机器人移动轮转向结构复杂,维修麻烦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指令转换模块的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头、机身、手臂和底板,所述机身的顶部与机头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机身的两侧均通过转动件与手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与机身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机身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底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电缸,两个所述电缸输出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移动轮,所述固定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内壁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与电缸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部与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贯穿固定箱并延伸至固定箱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延伸至固定箱内部的一端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板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贯穿第二活动板并延伸至第二活动板内部,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延伸至第二活动板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涡轮。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动板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与第一涡轮相适配的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的两端均贯穿第一活动板并延伸至第一活动板的内部,所述第一蜗杆延伸至第一活动板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涡轮。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板内壁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与第二涡轮相适配的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的两端均与移动轮的内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箱与底板的底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机身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优选的,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中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控制中心的输入端与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电缸的输入端均与中央控制中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央控制中心与指令分析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数据库均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与移动终端实现双向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指令转换模块的智能机器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指令转换模块的智能机器人,通过在第一滑板底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电缸,两个电缸输出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底部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板,第一活动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移动轮,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贯穿固定箱并延伸至固定箱的内部,第一电机输出轴延伸至固定箱内部的一端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这样的装置设计可以方便的对智能机器人底部的移动轮在不使用和需要稳定停止的时候收缩进机身的内部,同时对于移动轮进行转向的结构简单,维修方便。(2)、该基于指令转换模块的智能机器人,通过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中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控制中心的输入端与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电缸的输入端均与中央控制中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央控制中心与指令分析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数据库均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与移动终端实现双向连接,这样的系统设计可以方便的通过手机终端发布指令对智能机器人的移动与停止进行控制,大大的提高了机器人的智能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机身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图中:1-机头、2-机身、3-手臂、4-底板、5-固定箱、6-第一滑板、7-电缸、8-连接板、9-连接杆、10-第一活动板、11-移动轮、12-第二滑板、13-固定板、14-限位板、15-第一电机、16-第二活动板、17-安装板、18-第二电机、19-第一涡轮、20-第一轴承、21-第一蜗杆、22-第二涡轮、23-第二轴承、24-第二蜗杆、25-通孔、26-防滑垫、27-控制开关、28-输入模块、29-无线收发模块、30-中央控制中心、31-电源模块、32-移动终端、33-指令分析模块、34-数据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指令转换模块的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头1、机身2、手臂3和底板4,机身2的顶部与机头1的底部转动连接,机身2的两侧均通过转动件与手臂3的一端转动连接,底板4的顶部与机身2的底部固定连接,机身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5,固定箱5与底板4的底部均开设有通孔25,通孔25与第一活动板10和第二活动板16相适配,底板4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6,防滑垫26采用橡胶材质构件,且防滑垫26的厚度不小于5cm,机身2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27,可以通过控制开关27对智能机器人内部的第一电机15、第二电机18和气缸7进行控制,控制开关27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中心30的输入端连接,中央控制中心30的输入端与输入模块28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开关27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3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电机15、第二电机18和电缸7的输入端均与中央控制中心30的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中心30与指令分析模块33、无线收发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指令转换模块的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头(1)、机身(2)、手臂(3)和底板(4),所述机身(2)的顶部与机头(1)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机身(2)的两侧均通过转动件与手臂(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底板(4)的顶部与机身(2)的底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5),所述固定箱(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板(6),所述第一滑板(6)底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电缸(7),两个所述电缸(7)输出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底部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两个所述连接杆(9)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板(10),所述第一活动板(10)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移动轮(11),所述固定箱(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板(12),所述第二滑板(12)内壁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的内部与电缸(7)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板(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板(14),所述限位板(14)的内部与连接杆(9)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5),所述第一电机(15)输出轴的一端贯穿固定箱(5)并延伸至固定箱(5)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15)输出轴延伸至固定箱(5)内部的一端与固定板(13)的顶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指令转换模块的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头(1)、机身(2)、手臂(3)和底板(4),所述机身(2)的顶部与机头(1)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机身(2)的两侧均通过转动件与手臂(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底板(4)的顶部与机身(2)的底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5),所述固定箱(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板(6),所述第一滑板(6)底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电缸(7),两个所述电缸(7)输出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底部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两个所述连接杆(9)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板(10),所述第一活动板(10)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移动轮(11),所述固定箱(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板(12),所述第二滑板(12)内壁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的内部与电缸(7)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板(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板(14),所述限位板(14)的内部与连接杆(9)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5),所述第一电机(15)输出轴的一端贯穿固定箱(5)并延伸至固定箱(5)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15)输出轴延伸至固定箱(5)内部的一端与固定板(13)的顶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指令转换模块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10)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板(16),所述第二活动板(1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7),所述安装板(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8),所述第二电机(18)输出轴的一端贯穿第二活动板(16)并延伸至第二活动板(16)内部,所述第二电机(18)输出轴延伸至第二活动板(16)内部的一端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丁艾周明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博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