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检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2006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巡检机器人,包括机身、设于机身的升降机构、安装于升降机构的活动端的云台、转动安装于云台的巡检摄像单元,以及安装于机身的底部的移动轮组;云台具有用于驱动巡检摄像单元偏转的第一驱动组件。升降机构可将巡检摄像单元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移动,以满足不同高度的机柜的图像信息的采集,进而满足不同巡检任务对于图像采集的要求,进而实现根据需求灵活的执行不同的巡检任务。

Inspection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巡检机器人
本申请涉及巡检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巡检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行业内的机房巡检主要靠人工,人工巡检的方式效率低且容易出错。对于一些条件差的机房环境,人员工作环境非常艰苦。现有的巡检方式为安装吊轨摄像头,摄像头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且运动的轨迹也是一定的,巡检路径也比较固定,不能灵活地适应不同巡检任务。同时这类设备对机房的改造较大,安装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巡检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巡检机器人不能灵活地适应不同巡检任务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巡检机器人,包括机身、设于所述机身的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的活动端的云台、转动安装于所述云台的巡检摄像单元,以及安装于所述机身的底部的移动轮组;所述云台具有用于驱动所述巡检摄像单元偏转的第一驱动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云台之间设有固定架;所述云台通过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升降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固定架开设有容置槽;所述云台插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固定架向运离所述云台的方向延伸形成有防护套筒,所述防护套筒套设于所述升降机构的外部。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机身的第一摄像头、设于所述机身的第二摄像头,以及设于所述机身的第三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以及所述第三摄像头沿所述机身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摄像头位于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三摄像头之间,所述第三摄像头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高度;所述第二摄像头与所述第一摄像头之间的高度差的范围为214毫米-260毫米;所述第三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高度差的范围为254毫米-400毫米;所述第一摄像头的高度小于或等于326毫米。进一步地,所述机身上设有防撞条,所述防撞条与所述机身之间设有触碰开关。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的第一套筒、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套筒内的活动杆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杆组件相对所述第一套筒移动的升降驱动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内的传动丝杆、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丝杆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安装于所述传动丝杆的第一丝杆螺母;所述活动杆组件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且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相连的第二套筒,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套筒内的第三套筒;所述巡检机器人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传动丝杆的外部且位于所述第二套筒内的中空丝杆,以及安装于所述中空丝杆且与所述第三套筒相连的第二丝杆螺母;所述中空丝杆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套筒,所述中空丝杆的内壁开设有花键槽,所述传动丝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上设有插设于所述花键槽内的花键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筒内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套筒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安装有导向滑轮,所述第三套筒远离所述底座的远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巡检机器人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且绕设于所述导向滑轮的线材;所述线材与所述导向滑轮的接触部位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筒上设有安装轴,所述导向滑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轴上,所述导向滑轮的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深度沿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方向逐渐变大。进一步地,还包括罩设于所述导向滑轮的外部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的表面具有出线缺口;所述防护罩包括与所述安装轴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相连的端面挡板,以及与所述端面挡板相连的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位于所述端面挡板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所述弧形挡板与所述导向滑轮的侧表面之间具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丝杆螺母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支架,所述第一导向支架上转动安装有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第二丝杆螺母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向支架,所述第二导向支架上转动安装有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接触设置。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升降机构可将巡检摄像单元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移动,以满足不同高度的机柜的图像信息的采集,进而满足不同巡检任务对于图像采集的要求,进而实现根据需求灵活的执行不同的巡检任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巡检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机身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升降机构伸长时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传动丝杆与中空丝杆装配后的剖视图;图7为图3中升降机构的分解图;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升降机构伸长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设有导向滑轮时);图9为图8中的升降机构收缩时线材处于折叠状态的原理图;图10为图9中的升降机构伸长时线材处于拉长状态的原理图;;图11为图8中第二套筒安装有导向滑轮处的局部视图;图12为图8中第二套筒安装有导向滑轮处的局部剖视图;图13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4为图7中第三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300、升降机构;310、活动杆组件;1、底座;101、安装孔;102、安装腔;2、第一套筒;3、传动丝杆;4、驱动机构;401、驱动电机;402、主动轮;403、从动轮;404、传动组件;4041、传动带;5、第二套筒;6、第一丝杆螺母;7、中空丝杆;701、花键槽;8、第三套筒;9、第二丝杆螺母;10、花键轴;1001、花键凸起;11、第一导向支架;12、第一导向轮;1201、第一导向槽;13、第一导向固定盘;14、第一导向杆;15、第二导向支架;16、第二导向轮;1601、第二导向槽;17、第二导向固定盘;18、第二导向杆;19、第一轴承;20、第二轴承;21、第一柔性密封环;22、第二柔性密封环;23、第一位置传感器;24、第二位置传感器;25、机身;2501、驱动座;2502、安装架;2503、容置腔;2504、让位孔;2505、防撞条;26、第一摄像头;27、第二摄像头;28、第三摄像头;29、巡检摄像单元;30、第一装饰件;31、第二装饰件;32、第三装饰件;33、云台;34、固定架;3401、容置槽;3402、防护套筒;35、密封圈;36、导向滑轮;3601、限位槽;37、第一连接部;38、第二连接部;39、线材;40、安装轴;41、防护罩;4101、端面挡板;4102、弧形挡板;4103、出线缺口;42、第三连接部;43、触摸屏;44、移动轮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设于所述机身的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的活动端的云台、转动安装于所述云台的巡检摄像单元,以及安装于所述机身的底部的移动轮组;所述云台具有用于驱动所述巡检摄像单元偏转的第一驱动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设于所述机身的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的活动端的云台、转动安装于所述云台的巡检摄像单元,以及安装于所述机身的底部的移动轮组;所述云台具有用于驱动所述巡检摄像单元偏转的第一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云台之间设有固定架;所述云台通过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升降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固定架开设有容置槽;所述云台插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固定架向运离所述云台的方向延伸形成有防护套筒,所述防护套筒套设于所述升降机构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机身的第一摄像头、设于所述机身的第二摄像头,以及设于所述机身的第三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以及所述第三摄像头沿所述机身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上设有防撞条,所述防撞条与所述机身之间设有触碰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身的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的第一套筒、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套筒内的活动杆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杆组件相对所述第一套筒移动的升降驱动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内的传动丝杆、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丝杆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安装于所述传动丝杆的第一丝杆螺母;所述活动杆组件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且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相连的第二套筒,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套筒内的第三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礼兵陆桂松赵娜余文华熊友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