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细砂地质层中遇隔水层快速降低地下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2641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0:02
一种粉细砂地质层中遇隔水层快速降低地下水方法,包括:步骤一、地下管廊土方开挖前需先进行降水作业;步骤二、成井后,进行地下管廊土方开挖,地下水位需保持在基坑基础面以下由粉质黏土形成的隔水层;步骤三、在进行降排水时需在管廊开挖边坡坡顶以外修筑临时排水沟,排水沟两侧需设置防护栏杆,且排水沟需进行防渗处理;步骤四、修筑简易排水沟,隔水层上部的引流至基坑比较低洼地带,开挖集水坑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抽排;步骤五、再进行轻型井点降水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完全适用于地质结构自上而下为粉细砂—粉质粘土—粉细砂的情况,用此种方法进行抽排,不仅可以保证快速降低地下水位,还可以节约施工成本。

A fast method to reduce groundwater in silty sand geological layer when encountering aquiclu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细砂地质层中遇隔水层快速降低地下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管道施工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粉细砂地质层中遇隔水层快速降低地下水方法。
技术介绍
粉细砂地质层中(地质结构自上而下为:杂壤土、素填土—粉细砂—粉质粘土—粉细砂),当综合管廊工程管廊主体机构全部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施工降水,施工降水问题也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粉细砂地质层中遇隔水层快速降低地下水方法,特别是在降低地下水的过程中遇到由粉质黏土形成的隔水层时,克服隔水层降低地下水的问题。一种粉细砂地质层中遇隔水层快速降低地下水方法,包括:步骤一、地下管廊土方开挖前需先进行降水作业;步骤二、成井后,降水7-10天后,进行地下管廊土方开挖,地下水位需保持在基坑基础面以下由粉质黏土形成的隔水层,确保地下管廊后续作业不受影响;步骤三、在进行降排水时需在管廊开挖边坡坡顶5m以外修筑临时排水沟,排水沟两侧需设置防护栏杆,且排水沟需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沟渠渗水,造成边坡塌方;步骤四、修筑简易排水沟,隔水层上部的引流至基坑比较低洼地带,开挖集水坑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抽排,抽排采用潜水泵配合泥浆泵进行,直至所有开挖部位无明显渗水;步骤五、再进行轻型井点降水作业。步骤一中,降水井布置在地下管廊开挖坡顶以外1m处,坑外降水井间距为20—30m,井深按18—25m考虑,降水井成孔直径800mm,混凝土滤水管直径400mm,混凝土滤水管及井壁处填充炉渣。步骤二中,开挖分层纵向进行,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4m,土方开挖过程中严禁带水作业。步骤五中,根据现场渗水量及隔水层厚度,轻型井点深度为2m,穿过不透水层,间距为2m,每10个井点与一台自吸泵相连接,24小时不间断抽水。运用此方法降水,1天后基坑内以无明显渗水,2天后开挖探坑进行查验,地下水已经降至管廊基础面以下隔水层,可以进行土方开挖作业。有益效果:采用降水井+明排+轻型井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降水,完全适用于地质结构自上而下为粉细砂—粉质粘土—粉细砂的情况,用此种方法进行抽排,不仅可以保证快速降低地下水位,还可以节约施工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专利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现在将参考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创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步骤一、地下管廊土方开挖前需先进行降水作业,降水井布置在地下管廊开挖坡顶以外1m处,坑外降水井间距为20—30m,井深按18—25m考虑,降水井成孔直径800mm,混凝土滤水管直径400mm,混凝土滤水管及井壁处填充炉渣;步骤二、成井后,降水7-10天后,进行地下管廊土方开挖,开挖分层纵向进行,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4m,土方开挖过程中严禁带水作业,地下水位需保持在基坑基础面以下由粉质黏土形成的隔水层,确保地下管廊后续作业不受影响;步骤三、在进行降排水时需在管廊开挖边坡坡顶5m以外修筑临时排水沟,排水沟两侧需设置防护栏杆,且排水沟需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沟渠渗水,造成边坡塌方;步骤四、修筑简易排水沟,隔水层上部的引流至基坑比较低洼地带,开挖集水坑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抽排,抽排采用潜水泵配合泥浆泵进行,直至所有开挖部位无明显渗水;步骤五、再进行轻型井点降水作业,根据现场渗水量及隔水层厚度,轻型井点深度为2m,穿过不透水层,间距为2m,每10个井点与一台自吸泵相连接,24小时不间断抽水。运用此方法降水,1天后基坑内以无明显渗水,2天后开挖探坑进行查验,地下水已经降至管廊基础面以下隔水层,可以进行土方开挖作业。有益效果:采用降水井+明排+轻型井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降水,完全适用于地质结构自上而下为粉细砂—粉质粘土—粉细砂的情况,用此种方法进行抽排,不仅可以保证快速降低地下水位,还可以节约施工成本。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此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装置或步骤;不定冠词“一个”不排除多个;术语“第一”、“第二”用于标示名称而非用于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粉细砂地质层中遇隔水层快速降低地下水方法, 包括:/n步骤一、地下管廊土方开挖前需先进行降水作业;/n步骤二、成井后,降水7-10天后,进行地下管廊土方开挖,地下水位需保持在基坑基础面以下由粉质黏土形成的隔水层,确保地下管廊后续作业不受影响;/n步骤三、在进行降排水时需在管廊开挖边坡坡顶5m以外修筑临时排水沟,排水沟两侧需设置防护栏杆,且排水沟需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沟渠渗水,造成边坡塌方;/n步骤四、修筑简易排水沟,隔水层上部的引流至基坑比较低洼地带,开挖集水坑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抽排;/n步骤五、再进行轻型井点降水作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细砂地质层中遇隔水层快速降低地下水方法,包括:
步骤一、地下管廊土方开挖前需先进行降水作业;
步骤二、成井后,降水7-10天后,进行地下管廊土方开挖,地下水位需保持在基坑基础面以下由粉质黏土形成的隔水层,确保地下管廊后续作业不受影响;
步骤三、在进行降排水时需在管廊开挖边坡坡顶5m以外修筑临时排水沟,排水沟两侧需设置防护栏杆,且排水沟需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沟渠渗水,造成边坡塌方;
步骤四、修筑简易排水沟,隔水层上部的引流至基坑比较低洼地带,开挖集水坑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抽排;
步骤五、再进行轻型井点降水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降水井布置在地下管廊开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伟任义亮任佩林白永洁张怀顺袁瑞军谢自然解大许温志荣石专平苗丽霞李朝军王辉梅召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