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7559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在环形可卸式止水带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一道由至少三段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连接而成的不锈钢内胀圈,并通过调节穿过相邻的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上相接近的螺栓孔的螺栓组件,迫紧环形可卸式止水带与管道接触面,起到了“提高抵抗渗漏水能力”的作用,从而解决了“部分地下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地质条件等原因容易出现接口处变形,产生渗漏水现象”。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由环形可卸式止水带、不锈钢内胀圈、螺栓组件等组成,结构较为简单,因此也能满足施工便捷性要求,同时,也降低了防水结构的造价。

Waterproof structure at pipe interfa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terproof structure at the interface of a pipeline. Both sides of the edge of the detachable sealing ring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a by at least three arc-shaped stainless steel inner ring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stainless steel inner ring, bolt hole and bolt assembly is close by adjusting through the adjacent arc-shaped stainless steel internal expanding circle on the body, the fastening ring and a detachable sealing strip the pipeline contact surface, to \improve the permeability resistance Water Leakage ability\, so as to solve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in use becaus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other reasons to interface deformation, resulting Water Leakage infiltration phenomenon\. In addition, the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composed of an annular pipe joints of the detachable sealing strip and bolt assembly ring, stainless steel etc.,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so i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reduces the cost of the waterproof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给排水管道土建施工的
,具体地说是一种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部分地下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地质条件等原因容易出现接口处变形,产生渗漏水现象,渗漏水继续发展可能导致管道沉降加剧,地面开裂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管道接口的处理对于管道敷设非常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地下管道接口处的漏水现象,提高抵抗渗漏水能力,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包括一条环形可卸式止水带以及两道不锈钢内胀圈以及若干螺栓组件,所述环形可卸式止水带的一面与管道内侧的接口处贴合,所述环形可卸式止水带的另一面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一道不锈钢内胀圈,所述不锈钢内胀圈由至少三段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连接而成,所述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的两端设置耳板,耳板上设置螺栓孔,螺栓组件分别穿过相邻的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上相对应的螺栓孔,将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的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中,所述环形可卸式止水带的材质为氯丁橡胶。进一步的,所述的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中,所述环形可卸式止水带沿环形方向中部隆起,中部呈半圆形。进一步的,所述的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中,所述环形可卸式止水带与管道内侧的接口处贴合的一面,沿环形方向两侧各设三道梯形凸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在环形可卸式止水带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一道由至少三段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连接而成的不锈钢内胀圈,并通过调节穿过相邻的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上相接近的螺栓孔的螺栓组件,迫紧环形可卸式止水带与管道接触面,起到了“提高抵抗渗漏水能力”的作用,从而解决了“部分地下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地质条件等原因容易出现接口处变形,产生渗漏水现象”。另外,本技术的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由环形可卸式止水带、不锈钢内胀圈、螺栓组件等组成,结构较为简单,因此也能满足施工便捷性要求,同时,也降低了防水结构的造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的相邻的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的环形可卸式止水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实施方式1:参考图1至图4,一种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包括一条环形可卸式止水带1以及两道不锈钢内胀圈2以及若干螺栓组件3,所述环形可卸式止水带1的一面与管道4内侧的接口处贴合,所述环形可卸式止水带1的另一面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一道不锈钢内胀圈2,所述不锈钢内胀圈2由至少三段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5连接而成,所述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5的两端设置耳板6,耳板6上设置螺栓孔,螺栓组件3分别穿过相邻的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5上相对应的螺栓孔,将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5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在环形可卸式止水带1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一道由至少三段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5连接而成的不锈钢内胀圈2,并通过调节穿过相邻的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5上相接近的螺栓孔的螺栓组件3,迫紧环形可卸式止水带1与管道4接触面,起到了“提高抵抗渗漏水能力”的作用,从而解决了“部分地下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地质条件等原因容易出现接口处变形,产生渗漏水现象”。另外,本技术的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由环形可卸式止水带1、不锈钢内胀圈2、螺栓组件3等组成,结构较为简单,因此也能满足施工便捷性要求,同时,也降低了防水结构的造价。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为了增强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的防水效果,所述的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中,所述环形可卸式止水带1的材质为氯丁橡胶。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为了增强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的防水效果,所述的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中,所述环形可卸式止水带1沿环形方向中部隆起,中部呈半圆形。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为了增强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的防水效果,所述的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中,所述环形可卸式止水带1与管道4内侧的接口处贴合的一面,沿环形方向两侧各设三道梯形凸起。上述描述仅是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范围的任何限定,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条环形可卸式止水带以及两道不锈钢内胀圈以及若干螺栓组件,所述环形可卸式止水带的一面与管道内侧的接口处贴合,所述环形可卸式止水带的另一面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一道不锈钢内胀圈,所述不锈钢内胀圈由至少三段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连接而成,所述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的两端设置耳板,耳板上设置螺栓孔,螺栓组件分别穿过相邻的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上相对应的螺栓孔,将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条环形可卸式止水带以及两道不锈钢内胀圈以及若干螺栓组件,所述环形可卸式止水带的一面与管道内侧的接口处贴合,所述环形可卸式止水带的另一面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一道不锈钢内胀圈,所述不锈钢内胀圈由至少三段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连接而成,所述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的两端设置耳板,耳板上设置螺栓孔,螺栓组件分别穿过相邻的弧形不锈钢内胀圈体上相对应的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之阳彭春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