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施工结构及快速进洞方法技术_技高网

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施工结构及快速进洞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01853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8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施工结构及快速进洞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场地平整;2)施作围护桩和顶圈梁;3)围护桩范围内随挖随支护暗挖进洞仰坡,开挖至暗挖护拱基础标高;4)同步开挖明挖基坑至施工坡道标高,随挖随支护;5)施工套拱基础牛腿,利用围护桩作为牛腿支座;6)浇筑套拱并施工管棚;7)开展进洞施工。本方法相比于常规明挖工作井进洞,可减少施作围护桩的数量、尽早开展暗挖施工,以此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工作量、缩短工作时间;相对于常规矿山法隧道洞口边仰坡进洞,可以减少洞口边坡施工临时占地面积,利用围护桩作为套拱基础,可以确保套拱基础稳定,减少常规扩大基础对于横向空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施工结构及快速进洞方法


技术介绍

1、隧道快速进洞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隧道洞口阶段时尽可能地缩短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面临诸多技术和环境上的难点,例如:洞口地质情况不稳定及地层变化,明挖隧道与暗挖隧道的工法衔接复杂,初期支护不足或开挖与支护缺乏协调导致的洞口失稳,施工过程中机械的适应、匹配及围护阶段的各类限制,排水与渗水问题,施工安全风险及成本损失等等,涵盖了多个方面。目前明暗挖隧道进洞转换工法仍是在明挖端头设置工作井,在工作井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或框架梁施工完成后再开展暗挖进洞施工,工期长、工序复杂、相对成本较高,且破除围护桩工况存在较大的垮塌风险,施工风险及设计难度更大;而采用常规边仰坡进洞的方式,则存在用地面积大,与明挖段衔接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施工结构及快速进洞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3、提供一种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施工结构,其中,包括围护桩、仰坡支护和超前管棚护拱,所述围护桩竖立式支护于基坑和隧道进洞仰坡相对两侧,所述围护桩的底面位于明挖基坑底部开挖线的下方,所述围护桩的顶面设有顶圈梁,所述顶圈梁的顶面与地面齐平,所述的仰坡支护位于明挖基坑端部,所述超前管棚护拱位于明暗挖分界处,所述超前管棚设于暗挖隧道的拱部。

>4、如所述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施工结构,其中,所述围护桩的相对面分别设有牛腿式护拱基础,所述超前管棚护拱的底端架设于所述牛腿式护拱基础上。

5、如所述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施工结构,其中,还包括多根锚索,所述围护桩的相对面分别具有若干水平布置的钢腰梁,所述锚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钢腰梁上,所述围护桩通过所述锚索实现锚定。

6、提供一种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快速进洞方法,基于如任意一项所述施工结构实现,其中,包括下列步骤:

7、s1、场地平整;

8、s2、施作围护桩和顶圈梁;

9、s3、围护桩范围内随挖随支护暗挖进洞仰坡,开挖至暗挖护拱基础标高;

10、s4、同步开挖明挖基坑至施工坡道标高,随挖随支护;

11、s5、施工套拱基础牛腿,利用围护桩作为牛腿支座;

12、s6、浇筑套拱并施工管棚;

13、s7、开展进洞施工。

14、如所述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快速进洞方法,其中,在步骤s2中,将围护桩的施工延伸至暗挖隧道段的过渡区域。

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6、1、减少明暗挖转化井暗挖进洞工序,在明挖主体结构施工前即可进洞施工,并利用未开挖明挖段形成坡道,提供平行运输条件,最终可以加快总体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17、2、相比于工作井进洞,可减少一排围护桩、锚索、止水帷幕等,提高经济效益;

18、3、减少暗挖进洞与明挖施工交叉,避免了直立式围护进洞破除围护桩土体垮塌和渗漏的风险,即降低了施工期间的风险;

19、4、相对于常规矿山法隧道洞口边仰坡进洞,可以减少洞口边坡施工临时占地面积;

20、5、利用围护桩作为套拱基础,可以确保套拱基础稳定,减少常规扩大基础对于横向空间的浪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桩、仰坡支护和超前管棚护拱,所述围护桩竖立式支护于基坑和隧道进洞仰坡相对两侧,所述围护桩的底面位于明挖基坑底部开挖线的下方,所述围护桩的顶面设有顶圈梁,所述顶圈梁的顶面与地面齐平,所述的仰坡支护位于明挖基坑端部,所述超前管棚护拱位于明暗挖分界处,所述超前管棚设于暗挖隧道的拱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桩的相对面分别设有牛腿式护拱基础,所述超前管棚护拱的底端架设于所述牛腿式护拱基础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锚索,所述围护桩的相对面分别具有若干水平布置的钢腰梁,所述锚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钢腰梁上,所述围护桩通过所述锚索实现锚定。

4.一种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快速进洞方法,基于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施工结构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快速进洞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将围护桩的施工延伸至暗挖隧道段的过渡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桩、仰坡支护和超前管棚护拱,所述围护桩竖立式支护于基坑和隧道进洞仰坡相对两侧,所述围护桩的底面位于明挖基坑底部开挖线的下方,所述围护桩的顶面设有顶圈梁,所述顶圈梁的顶面与地面齐平,所述的仰坡支护位于明挖基坑端部,所述超前管棚护拱位于明暗挖分界处,所述超前管棚设于暗挖隧道的拱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丘陵地区暗挖隧道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桩的相对面分别设有牛腿式护拱基础,所述超前管棚护拱的底端架设于所述牛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扉温竹茵谢明程毅刘俊聪胡昆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