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隙片毛刺压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2606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间隙片毛刺压平装置,其中,间隙片至少具有一个第一通孔,压平装置包括上模体、下模体、上模层、下模层和升降机构,上模层设置在上模体的下方,下模层设置在下模体的上方,升降机构可上下调节的设置在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上模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台,下模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凸台相对应的第二凸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呈圆台形,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窄口端相对,间隙片位于下模层上,第二凸台穿设在第一通孔内。上模层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朝下模层移动对下模层上的间隙片进行压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产品的报废率、提升了产品的合格率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A burr flattening device for clear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隙片毛刺压平装置
本技术涉及压平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间隙片毛刺压平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对超薄间隙片零件的表面都会要求无变形、厚度跳动均匀,边缘和孔内皆要求无毛刺。传统冲压行业需要单独开出特殊高精密符合模具进行冲裁,可一旦这些模具设备中的一些配合零件之间的材料较硬且工况环境恶劣时,配合零部件之间将会出现微小的松动现象,导致生产出的间隙片的周围出现细微或者明显的毛刺毛边现象,最终导致大批量的报废。这就要求有一种可以后期低成本维修和解决毛刺问题的方式方法或者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便捷的间隙片毛刺压平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间隙片毛刺压平装置,所述间隙片至少具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压平装置包括上模体、下模体、上模层、下模层和升降机构,所述上模层设置在所述上模体的下方,所述下模层设置在所述下模体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可上下调节的设置在所述上模体和所述下模体之间,所述上模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台,所述下模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相对应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均呈圆台形,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的窄口端相对,所述间隙片位于所述下模层上,所述第二凸台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的总厚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深度。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体具有螺纹孔,所述上模层上具有螺纹盲孔,所述上模层与所述上模体之间通过螺纹柱螺纹连接。r>进一步地,在所述上模体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径向锁死所述螺纹柱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中部对应于所述螺纹孔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螺纹柱穿过所述固定件上的第二通孔后再穿入所述上模体中的所述螺纹孔最后拧入所述螺纹盲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台的限位面与所述上模层之间的内夹角为25~35°,所述第二凸台的限位面与所述下模层之间的内夹角为25~35°。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体和所述下模体之间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升降机构,且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所述上模层和所述下模层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为液压升降柱。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一种间隙片毛刺压平装置,由于升降机构可上下活动,间隙片放在下模层上,升降机构活动,带动上模层下移,上模层和下模层的挤压,使得间隙片的毛刺压平;设置了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对间隙片起到限位作用,及间隙片上的毛刺在碰到凸台的限位面而自动脱落。本技术降低了产品的报废率、提升了产品的合格率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间隙片毛刺压平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间隙片毛刺压平装置的中的下模层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间隙片毛刺压平装置的中的下模层的示意图(间隙片在下模层上时);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间隙片毛刺压平装置的中的第二凸台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上模体;2、下模体;3、升降机构;4、上模层;5、下模层;6、第二凸台;7、螺纹柱;8、间隙片;9、固定件;10、第一通孔;11、限位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间隙片毛刺压平装置,间隙片8至少具有一个第一通孔10,压平装置包括上模体1、下模体2、上模层4、下模层5和升降机构3,上模层4设置在上模体1的下方,下模层5设置在下模体2的上方,升降机构3可上下调节的设置在上模体1和下模体2之间,上模层4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台,下模层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凸台相对应的第二凸台6,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6均呈圆台形,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6的窄口端相对,间隙片8位于下模层5上,第二凸台6穿设在第一通孔10内。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6的总厚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通孔10的深度。避免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6的厚度过厚抵接时,导致上模层4未能与间隙片8接触,而对间隙片8上的毛刺不能起到压平的效果。上模体1具有螺纹孔,上模层4上具有螺纹盲孔,上模层4与上模体1之间通过螺纹柱7螺纹连接。以便于能够上下调节上模层4,使得能够适应多种厚度的间隙片8。上模体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径向锁死螺纹柱7的固定件9,固定件9的中部对应于螺纹孔开设有第二通孔,螺纹柱7穿过固定件9上的第二通孔后再穿入上模体1中的螺纹孔最后拧入螺纹盲孔。其中,本实施例中,固定件9上设置有多个斜向螺纹柱7的螺丝,将螺纹柱7抱住来实现对螺纹柱7的固定,当然也可为其他方式,在此不做赘述,可避免在工作时过程中螺纹柱7的松动导致的上模层4与上模体1之间的连接松动。第一凸台的限位面11与上模层4之间的内夹角为25~35°,第二凸台6的限位面11与下模层5之间的内夹角为25~35°,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凸台6的限位面11与下模层5之间的内夹角为30°,第一凸台的限位面11与上模层4之间的夹角也为30°,第二凸台6的限位面11与下模层5的内夹角为30°。上模体1和下模体2之间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升降机构3,且升降机构3位于上模层4和下模层5的外侧。升降机构3为液压升降柱。其中本实施例中,间隙片有五个第一通孔,上模层4上对应设置有五个第一凸台,下模层5上设置有五个第二凸台6。工作时,将间隙片8放在下模层5上,第二凸台6穿设在第一通孔10内,升降机构3活动,带动上模层4下移,上模层4和下模层5的挤压,使得间隙片8的毛刺压平;设置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6,对间隙片8起到限位作用,同时,间隙片8在下模层5上放置时,间隙片8上的部分毛刺可在碰到第二凸台6的限位面11而自动脱落。本技术降低了产品的报废率、提升了产品的合格率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上述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隙片毛刺压平装置,所述间隙片至少具有一个第一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装置包括上模体、下模体、上模层、下模层和升降机构,所述上模层设置在所述上模体的下方,所述下模层设置在所述下模体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可上下调节的设置在所述上模体和所述下模体之间,所述上模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台,所述下模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相对应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均呈圆台形,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的窄口端相对,所述间隙片位于所述下模层上,所述第二凸台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隙片毛刺压平装置,所述间隙片至少具有一个第一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装置包括上模体、下模体、上模层、下模层和升降机构,所述上模层设置在所述上模体的下方,所述下模层设置在所述下模体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可上下调节的设置在所述上模体和所述下模体之间,所述上模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台,所述下模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相对应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均呈圆台形,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的窄口端相对,所述间隙片位于所述下模层上,所述第二凸台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片毛刺压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的总厚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片毛刺压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具有螺纹孔,所述上模层上具有螺纹盲孔,所述上模层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景章霍佳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济和精密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