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及应用其的泡膜净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227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及应用其的泡膜净水系统,该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包括滤瓶,所述滤瓶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及存水进出口;所述滤瓶内设置有软质水罐体,所述软质水罐体内设置有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形成有第一进水流道,所述滤芯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形成有第一出水流道,所述水罐体外侧与所述滤瓶内侧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存水进出口连通的存水流道。该滤芯结构的设置应用,可降低净水系统待机后重启的首杯水TDS值。

Structure of filter element for storing pure wat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ubble membrane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及应用其的泡膜净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过滤
,具体为一种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及应用其的泡膜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家用大通量的RO/NF纯水机常规标称的400G、500G、600G等机型,由于反渗透和纳滤净水所用的核心部件为半透膜,在净水器待机时,停留在原水侧的水TDS值较停留在纯水侧的水的TDS值高,使原水侧的水的盐分容易渗透至纯水侧的水里,最终会使得半透膜原水侧和纯水侧两侧的水盐分浓度基本一致。由此导致每当净水器待机一段时间后,用户接取的首杯水,其TDS值较高,水质达不到过滤要求。而为了降低纯水机在待机状态下,RO膜/NF膜两侧的水盐分浓度,现有的反渗透和纳滤净水机会使用存储于净水机内的纯水冲洗RO膜/NF膜的原水侧,并将冲洗膜后的水排出,以降低RO膜/NF膜原水侧的水盐分浓度,进而延长RO膜/NF膜的使用寿命,这一过程需要使用纯水冲洗反渗透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及应用其的泡膜净水系统。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包括滤瓶,所述滤瓶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及存水进出口;所述滤瓶内设置有软质水罐体,所述软质水罐体内设置有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形成有第一进水流道,所述滤芯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形成有第一出水流道,所述水罐体外侧与所述滤瓶内侧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存水进出口连通的存水流道。进一步地,所述滤瓶包括硬质瓶体,所述硬质瓶体上设有滤盖部,所述滤盖部上设有所述存水进出口;所述软质水罐体与所述滤盖部连接,所述软质水罐体外侧与所述硬质瓶体内侧形成有所述存水流道。进一步地,所述滤芯组件呈筒状,所述滤芯组件外侧进水端与所述软质水罐体内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一进水流道;所述滤芯组件内侧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形成有所述第一出水流道。进一步地,所述存水进出口、第一进水口及第一出水口均设置于所述滤瓶的同一侧位置。进一步地,所述软质水罐体的材质为硅胶或尼龙。本专利技术还公开有一种泡膜净水系统,其包括前置过滤部、反渗透过滤部及后置过滤部,所述前置过滤部或所述后置过滤部应用有上述所述的滤芯结构。进一步地,当所述前置过滤部应用有如上述所述的滤芯结构时,所述反渗透过滤部包括净水进口及纯水出口,水流沿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净水进口之间流动,形成有净水过滤流道;所述净水过滤流道中设置有第一前置控制阀;水流沿纯水出口与所述存水进出口之间流动,形成有纯水储存流道;所述纯水储存流道中设置有第二前置控制阀;水流沿存水进出口、第二前置控制阀与所述净水进口之间流动,形成有纯水泡膜流道;所述纯水出口与所述后置过滤部进水端之间形成有纯水过滤流道。进一步地,于所述净水过滤流道中,所述第一前置控制阀与净水进口之间设置有增压组件;于所述纯水泡膜流道中,所述第二前置控制阀与净水进口之间设置有限制水流朝向于所述净水进口的第一前置单向阀;于所述纯水过滤流道中,设置有限制水流朝向于所述后置过滤部的第二前置单向阀;所述第二前置单向阀与所述后置过滤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管道外部压力的高压开关。进一步地,当所述后置过滤部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滤芯结构时,所述前置过滤部包括原水进口及净水出口,所述反渗透过滤部包括净水进口、纯水出口及浓水出口;水流沿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净水进口之间流动,形成有净水过滤流道;所述净水过滤流道中设置有第一后置控制阀;水流沿所述净水出口与所述存水进出口之间流动,形成有存水挤压流道,水流沿所述纯水出口至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流动,形成有纯水过滤流道;水流沿所述第一进水口与净水进口之间流动,形成有纯水泡膜流道;所述纯水泡膜流道中设置有第一后置单向阀。进一步地,于所述净水过滤流道中,所述第一后置控制阀与净水进口之间设置有增压组件;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下游位置设置有第二后置单向阀及用于检测管道外部压力的高压开关;所述浓水出口的下游位置设置有浓水阀;所述前置滤芯部的进水端位置设置有减压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降低净水系统待机后重启的首杯水TDS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前置泡膜净水系统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后置泡膜净水系统的组合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滤瓶1、第一进水口11、第一出水口12、存水进出口13、软质水罐体14、滤芯组件15、硬质瓶体16、滤盖部17、前置过滤部2、第一前置控制阀21、第二前置控制阀22、第一前置单向阀23、第二前置单向阀24、反渗透过滤部3、净水进口31、纯水出口32、浓水出口33、增压组件4、后置过滤部5、第一后置控制阀51、第一后置单向阀52、第二后置单向阀25、浓水阀6、高压开关7、减压阀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及其优点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包括滤瓶1,所述滤瓶1包括硬质瓶体16,所述硬质瓶体16上端位置设有滤盖部17,所述滤盖部17位置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1、第一出水口12及存水进出口13;所述滤瓶1内设置有软质水罐体14,所述软质水罐体14与所述滤盖部17连接,所述软质水罐体14内设置有滤芯组件15。所述滤芯组件15呈筒状,所述滤芯组件15外侧进水端与所述软质水罐体14内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进水口11连通的第一进水流道;所述滤芯组件15内侧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2连通形成有第一出水流道;所述软质水罐体14外侧与所述硬质瓶体16内侧形成有存水流道。所述软质水罐体14的材质为硅胶或尼龙,该硬质瓶体16的材质为硬塑。所述滤芯结构通过该软质水罐体14及硬质瓶体16的配合应用,则当存水流道中积存有水源时,另一水源进入至该软质水罐体14内部以经该滤芯组件15进行过滤时,能在力的作用下,有效地的对软质水罐体14进行朝向外侧硬质瓶体16的挤压,从而令存水流道的积存水源由存水进出口13流出。而当外部水源从所述存水进出口13进入至所述滤瓶1中,在力的作用下,该软质水罐体14发生弹性形变,则能有效地对软质水罐体14进行朝向内侧位置的挤压,从而可将经所述滤芯组件15过滤的水源由对应的第一进水口11倒流涌出或能相应地对由第一进水口11进入的水源进行增压以辅助水源井滤芯组件15过滤后有相应的第一出水口12导出。基于上述的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设置,其将可应用于相应的泡膜净水系统,以此可降低该净水系统待机后重启的首杯水TDS值。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前置泡膜净水系统,其包括前置过滤部2、反渗透过滤部3、后置过滤部5、第一前置控制阀21、第二前置控制阀22、第一前置单向阀23及增压组件4,所述前置过滤部2应用为上述的一种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所述反渗透过滤部3包括净水进口31、纯水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滤瓶,所述滤瓶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及存水进出口;所述滤瓶内设置有软质水罐体,所述软质水罐体内设置有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形成有第一进水流道,所述滤芯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形成有第一出水流道,所述水罐体外侧与所述滤瓶内侧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存水进出口连通的存水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存纯水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滤瓶,所述滤瓶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及存水进出口;所述滤瓶内设置有软质水罐体,所述软质水罐体内设置有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形成有第一进水流道,所述滤芯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形成有第一出水流道,所述水罐体外侧与所述滤瓶内侧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存水进出口连通的存水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包括硬质瓶体,所述硬质瓶体上设有滤盖部,所述滤盖部上设有所述存水进出口;所述软质水罐体与所述滤盖部连接,所述软质水罐体外侧与所述硬质瓶体内侧形成有所述存水流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件呈筒状,所述滤芯组件外侧进水端与所述软质水罐体内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一进水流道;所述滤芯组件内侧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形成有所述第一出水流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进出口、第一进水口及第一出水口均设置于所述滤瓶的同一侧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水罐体的材质为硅胶或尼龙。


6.泡膜净水系统,包括前置过滤部、反渗透过滤部及后置过滤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过滤部或所述后置过滤部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滤芯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泡膜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置过滤部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滤芯结构时,所述反渗透过滤部包括净水进口及纯水出口,水流沿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净水进口之间流动,形成有净水过滤流道;所述净水过滤流道中设置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满云冯永刚林声安张金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韦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