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润剂喷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223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喷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润剂喷雾系统,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引射器、泵和喷洒部件,第一箱体底部的出口与引射器的第一进口连通,第二箱体通过泵与引射器的第二进口连通,引射器的出口与喷洒部件的喷嘴连通;第二箱体液体和第一箱体液体在引射器混合后的溶液存在湿润剂悬浮颗粒的肯能性就更小,一般不会出现,由此,能够减少进入喷嘴的湿润剂颗粒数量,降低喷嘴堵塞的可能性,设置完全除去进入喷嘴的湿润剂颗粒,同时也能够更有效的利用湿润剂,不浪费。

A wetting agent spra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润剂喷雾系统
本技术涉及喷射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湿润剂喷雾系统。
技术介绍
在公路和铁路运输领域,汽车或火车都采用敞篷运输,当运输的货物属于较小的颗粒物时,在运输过程中因气流相对运动和刮风导致煤粉飞扬;在煤矿开采领域,在巷道内也存在许多煤矿粉尘,容易导致采掘人员患上尘肺病。目前在治理上述污染的措施主要采用固定的配液站,配液站将粉料状态的湿润剂按照一定的水粉比例配置,对经过配液站的车辆承载的煤粉或建筑材料喷洒,抑制粉尘。抑尘剂,又称湿润剂,是由新型多功能高分子聚合物组合而成,聚合物中的交联度分子形成网状结构,分子间具有各种离子集团,由于电荷密度大,与离子之间产生较强的亲合力,并通过凝并,黏结等作用能迅速捕捉并将微粒粉尘牢牢吸附,干燥后能在粉尘表面固化成膜,因而具有很强的抑尘、防尘的作用。但是,由于湿润剂喷洒需要连续工作,在湿润剂溶液未完全使用完时就需要条件湿润剂容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次湿润剂的配置并不能完全保证浓度一样,并且实际操作过程中也相差较大,容易造成湿润剂的剂量过大导致溶液饱和,则无法实现湿润剂的继续溶解,导致在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湿润剂颗粒,当这些含有大量湿润剂颗粒的溶液被喷洒出去时,不仅造成了湿润剂的浪费,还极容易导致喷洒设备的堵塞,特别是喷嘴堵塞,给工作人员带来麻烦的同时耽误了正常的工作,并且,如若喷嘴堵塞数量过多时,不及时处理发现也存在安全隐患,容易造成喷洒系统管道爆裂等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湿润剂喷洒饱和后出现湿润剂浪费和喷洒设备堵塞的问题,提供一种湿润剂喷雾系统。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湿润剂喷雾系统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引射器、泵和喷洒部件,所述第一箱体底部的出口与所述引射器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二箱体通过所述泵与所述引射器的第二进口连通,所述引射器的出口与所述喷洒部件的喷嘴连通。在上述方案中,在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均盛装湿润剂溶液,第一箱体内的湿润剂浓度高于第二箱体内的浓度,当然,也可以第二箱体直接盛装没有湿润剂水,从而来自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液体在引射器混合后,如若第一箱体内的湿润剂饱和且存在悬浮的湿润剂颗粒,可能在第二箱体液体混合后全部溶解或部分溶解,如若第二箱体采用不含湿润剂的水,且第一进口是引射器的副引射口,第二进口是引射器的主引射口,则第二箱体液体和第一箱体液体在引射器混合后的溶液存在湿润剂悬浮颗粒的肯能性就更小,一般不会出现,由此,能够减少进入喷嘴的湿润剂颗粒数量,降低喷嘴堵塞的可能性,设置完全除去进入喷嘴的湿润剂颗粒,同时也能够更有效的利用湿润剂,不浪费。作为优选,所述喷洒部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一端布置有多个喷嘴,多个所述喷嘴呈网状分布,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叶轮和驱动所述叶轮旋转的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驱动叶轮旋转从而抽吸所述筒体另一端的空气吹向所述喷嘴,除了来自泵的流体压力给予喷嘴以使得射程较远以为,配合叶轮的旋转给喷嘴送风能够进一步增加射程,使得喷嘴喷出的抑尘水雾喷洒得更远。作为优选,所述动力部件为液压马达,所述动力部件的进口通过所述泵与所述第二箱体连通,所述液压马达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箱体连通,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叶轮旋转,同时液压马达的动力来源于泵,该泵同样也是连通引射器的,节约泵的数量,节约成本。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引射器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设置第一阀门,从而在喷洒完成后,可以先关闭第一阀门使得第一箱体内的液体不进入引射器,不进入喷嘴,仅依靠第二箱体内的液体进入喷嘴,能够清洗喷嘴,清理引射器和管理系统总的湿润剂粘附,同时,第一阀门也能调整第一箱体液体进入引射器的流量,进而能够控制喷嘴喷洒的浓度;所述泵和所述引射器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设置第二阀门,所述泵和所述动力部件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设置第三阀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可以控制喷嘴喷洒的浓度,第三阀门能够控制叶轮的转速从而能够控制喷嘴喷洒的射程。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箱体内设置搅拌部件,搅拌部件是现有技术,具体结构不再赘述,采用搅拌部件的目的在于避免第一箱体内的湿润剂沉淀,特别是饱和后的湿润剂悬浮颗粒的沉淀,如果沉淀量过大,容易造成第一箱体内的湿润剂浓度难以控制。作为优选,所述筒体的一端布置有网格状管道,多个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网格状管道上,多个所述喷嘴同时与所述网格状管道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箱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上,节约布置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二箱体液体和第一箱体液体在引射器混合后的溶液存在湿润剂悬浮颗粒的肯能性就更小,一般不会出现,由此,能够减少进入喷嘴的湿润剂颗粒数量,降低喷嘴堵塞的可能性,设置完全除去进入喷嘴的湿润剂颗粒,同时也能够更有效的利用湿润剂,不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湿润剂喷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00-搅拌部件,120-第二箱体,110-第一箱体,130-引射器,140-泵,200-喷洒部件,210-筒体,220-喷嘴,230-叶轮,240-动力部件,310-第一阀门,320-第二阀门,330-第三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湿润剂喷雾系统,包括第二箱体120、第一箱体110、引射器130、第一阀门310、第二阀门320、第三阀门330、搅拌部件100和喷洒部件200,喷洒部件200包括筒体210、喷嘴220、网格状管道、叶轮230和动力部件240,网格状管道内部相互贯通,多个喷嘴220布置在网格装管道上的不同位置,且与网格状管道的内部空腔连通。具体连接时,第一箱体110底部的出口的通过管道连通引射器130的第一进口,并且在第一箱体110和引射器130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第一阀门310以控制第一箱体110中的湿润剂溶液进入引射器130,第二箱体120通过管道连通引射器130的第二进口,同时这只第二阀门320控制第二箱体120和引射器130之间的管道,引射器130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网格状管道;第二箱体120通过管道连通动力部件240的进口,且动力部件240的出口也通过管道与第二箱体120连通,在动力部件240的进口和第二箱体120的连通管道上设置第三阀门330。动力部件240可以采用电机,也可以采用液压马达,本申请优选采用液压马达。第一箱体110内盛装湿润剂溶液,第二箱体120内盛装水,当然,也可以是第一箱体110和第二箱体120都盛装湿润剂溶液,不过第一箱体110内的湿润剂容易浓度比第二箱体120中的浓度高,优选第二箱体120盛装水;第一箱体110内设置搅拌部件100,该搅拌部件100类似叶轮230,现有技术中的搅拌装置技术均可以采用,只要能够搅拌第一箱体110内的湿润剂溶液即可。工作时,从第二箱体120出口出来的水流分为两路,一路连通引射器130的第二进口,第二进口是引射器130的主引射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润剂喷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110)、第二箱体(120)、引射器(130)、泵(140)和喷洒部件(200),所述第一箱体(110)底部的出口与所述引射器(130)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二箱体(120)通过所述泵(140)与所述引射器(130)的第二进口连通,所述引射器(130)的出口与所述喷洒部件(200)的喷嘴(220)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润剂喷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110)、第二箱体(120)、引射器(130)、泵(140)和喷洒部件(200),所述第一箱体(110)底部的出口与所述引射器(130)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二箱体(120)通过所述泵(140)与所述引射器(130)的第二进口连通,所述引射器(130)的出口与所述喷洒部件(200)的喷嘴(22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润剂喷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部件(200)包括筒体(210),所述筒体(210)一端布置有多个喷嘴(220),多个所述喷嘴(220)呈网状分布,所述筒体(210)内设置有叶轮(230)和驱动所述叶轮(230)旋转的动力部件(240),所述动力部件(240)驱动叶轮(230)旋转从而抽吸所述筒体(210)另一端的空气吹向所述喷嘴(2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润剂喷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240)为液压马达,所述动力部件(24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所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飞扬测控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