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节能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2154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节能蒸发器,其中,包括蒸发器主体、在蒸发器主体的顶部设有的二次蒸汽排出口和在蒸发器主体换热器一侧设有的不凝汽排出口、在蒸发器主体一侧设有与二次蒸汽排出口连接的蒸汽混合器和在蒸发器主体一侧设有与不凝汽排出口连接的真空泵,及在蒸汽混合器一侧设有与蒸汽混合器进口连接的蒸汽发生罐或者外部鲜蒸汽;所述的蒸汽混合器出口与蒸发器主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和节能,及二次蒸汽回用补充部分鲜蒸汽,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New energy saving evapo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节能蒸发器
本技术属于蒸发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节能蒸发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多效蒸发器,将几个蒸发器串联运行的蒸发操作,使蒸汽热能得到多次利用,从而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多用于水溶液的处理。第一个蒸发器(称为第一效)二次蒸汽作为第二效加热蒸汽,其余两个(称为第二效、第三效)均以其前一效的二次蒸汽作为加热蒸汽,从而可大幅度减少生蒸汽的用量。其中上述蒸发器大都采用同一种蒸发器,一效蒸发器使用鲜蒸汽,其余蒸发器使用前一效蒸发器排出的二次蒸汽做后一效换热热源,设备制造成本高,占地面积空间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蒸汽利用率从而降低蒸汽消耗量的新型节能蒸发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和生产成本低及占地面积空间少,及蒸汽产生效率高的新型节能蒸发器。新型节能蒸发器,其中,包括蒸发器主体、在蒸发器主体的顶部设有的二次蒸汽排出口和在蒸发器主体换热器一侧设有的不凝汽排出口、在蒸发器主体一侧设有与二次蒸汽排出口连接的蒸汽混合器和在蒸发器主体一侧设有与不凝汽排出口连接的真空泵,及在蒸汽混合器一侧设有与蒸汽混合器进口连接的蒸汽发生罐或者外部鲜蒸汽;所述的蒸汽混合器出口与蒸发器主体连接。蒸发器主体从二次蒸汽排出口排出的二次蒸汽输送到蒸汽混合器与蒸汽发生罐或者外部鲜蒸汽输送的蒸汽进行预混合,完成后输入蒸发器主体换热器内部进行热交换。上述的蒸汽混合器的作用是回用蒸发器主体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降低能耗,蒸汽发生罐或外部的高温蒸汽输入蒸汽混合器内与二次蒸汽进行预混合达到升温,再进入蒸发器主体换热器换热管内,与循环泵布液换热。混合蒸汽换热后变成冷凝成水并在主体换热器列管管内形成负压,在主体换热器列管尾端接有真空泵,二者串接形成更高负压,从而带动混合蒸汽向主体换热器管内方向流动。真空泵的作用:是在主体换热器换热管内形成负压并带出不凝汽外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蒸发器主体外侧设置有收集蒸馏水的蒸馏水罐;所述的蒸发器主体下方设置有与内部相通的原液罐;所述的原液罐一侧设置有分别与原液罐和蒸馏水罐分别连接的蒸馏水换热器;所述蒸馏水罐的输出端与蒸馏水换热器连接,所述原液罐的输入端与蒸馏水换热器连接;所述蒸发器主体内的顶部设置有喷头;所述的喷头上连接管与蒸发器主体外部的原液罐连通;所述的蒸馏水换热器上还分别设置有原液进口和蒸馏水出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罐上还连接有自来水管;所述的自来水管上设置有自动阀;所述的外部鲜蒸汽与蒸汽混合器之间设置有蒸汽调节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原液罐连接喷头之间设置有循环泵;所述的蒸馏水换热器与蒸馏水罐之间设置有蒸馏水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简单和生产成本,及蒸汽产生效率高的效果。由于现有技术采用三个蒸发器对二次蒸汽进行回收利用,而且改进后的结构仅采用一个蒸汽发器和一个蒸汽混合器就可以二次蒸汽的回收利用问题,而且达到相同的蒸汽利用效果,实现了结构简单和节能,及蒸汽产生效率高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新型节能蒸发器,包括蒸发器主体1、在蒸发器主体1的顶部设有的二次蒸汽排出口2和在蒸发器主体1换热器一侧设有的不凝汽排出口3、在蒸发器主体1一侧设有与二次蒸汽排出口2连接的蒸汽混合器4和在蒸发器主体1一侧设有与不凝汽排出口3连接的真空泵5,及在蒸汽混合器4一侧设有与蒸汽混合器4进口连接的蒸汽发生罐6或者外部鲜蒸汽;蒸汽混合器4出口与蒸发器主体1连接。蒸发器主体1从二次蒸汽排出口2排出的二次蒸汽输送到蒸汽混合器4与蒸汽发生罐6或者外部鲜蒸汽输送的蒸汽进行预混合,完成后输入蒸发器主体1内部进行热交换。上述的蒸汽混合器4的作用是回用蒸发器主体1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降低能耗,蒸汽发生罐6或外部的高温蒸汽输入蒸汽混合器4内与二次蒸汽进行预混合达到升温,再进入蒸发器主体1换热器换热管内,与循环泵布液换热。混合蒸汽换热后变成冷凝成水并在主体换热器列管管内形成负压,在主体换热器列管尾端接有真空泵5,二者串接形成更高负压,从而带动混合蒸汽向主体换热器管内方向流动。真空泵5的作用:是在主体换热器换热管内形成负压并带出不凝汽外排。蒸发器主体1外侧设置有收集蒸馏水的蒸馏水罐7;所述的蒸发器主体1下方设置有与内部相通的原液罐8。原液罐8一侧设置有分别与原液罐8和蒸馏水罐7分别连接的蒸馏水换热器9。蒸馏水罐7的输出端与蒸馏水换热器9连接,所述原液罐8的输入端与蒸馏水换热器9连接;所述蒸发器主体1内的顶部设置有喷头10。喷头10上连接管与蒸发器主体1外部的原液罐8连通;所述的蒸馏水换热器9上还分别设置有原液进口和蒸馏水出口。蒸汽发生罐6上还连接有自动水管;所述的自动水管上设置有自动阀;所述的外部鲜蒸汽与蒸汽混合器4之间设置有蒸汽调节阀。原液罐8连接喷头10之间设置有循环泵11;所述的蒸馏水换热器9与蒸馏水罐7之间设置有蒸馏水泵12。应用时,改进后的结构仅采用一个蒸汽发器和一个蒸汽混合器4就可以二次蒸汽的回收利用问题,而且达到相同的蒸汽利用效果,实现了结构简单和节能,及蒸汽产生效率高的效果。具体实例如下:蒸发器主体1产生二次蒸汽约为100℃,进料量约2.8m3,蒸发量约2.5m3100℃饱和水蒸气焓值H1=2675.65kJ/kg,比体积为1.673m3/kg;130℃饱和水蒸气焓值H3=2720.14kJ/kg,比体积为0.6687m3/kg。2股蒸汽混合后,成为0.101kpa,110℃的水蒸气,焓值H2=2696.22kJ/kg。2.5m3的100℃水蒸气的质量流量m1=2.5*1.673=1.494kg;采用迭代法,先假设,进入的130℃的水蒸气质量质量为m3=1.285kg;混合前后的总热量为Q总=m1*H1+m3*H3=749366kg;混合后的质量m2=Q总/(m1+m3)=2.7793=m1+m3=2.7793kg;设定的m3的质量为正确值。130℃的饱和水蒸气的体积为V=m3*0.6687=1.285*0.6687=0.859m3。130℃鲜蒸汽补充量,0.859m3/2.5=0.3436m3/吨水以上计算得出每吨水需补充0.3436m3鲜蒸汽。新型单效蒸发器达到多效蒸发器功能,设备更简单,占地面积空间是同等处理量时多效蒸发器的1/4。新型单效蒸发器以上优点,从而在换热器等主要部件材料选择范围更大,特别是非金属材料应用,如石墨,特氟龙,特氟龙复合材料等。此蒸发器更多应用到高腐蚀性行业,如钛白粉,氯化铝,强酸等。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节能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主体、在蒸发器主体的顶部设有的二次蒸汽排出口和在蒸发器主体换热器一侧设有的不凝汽排出口、在蒸发器主体一侧设有与二次蒸汽排出口连接的蒸汽混合器和在蒸发器主体一侧设有与不凝汽排出口连接的真空泵,及在蒸汽混合器一侧设有与蒸汽混合器进口连接的蒸汽发生罐或者外部鲜蒸汽;所述的蒸汽混合器出口与蒸发器主体连接;/n所述的蒸发器主体从二次蒸汽排出口排出的二次蒸汽输送到蒸汽混合器与蒸汽发生罐或者外部鲜蒸汽输送的蒸汽进行预混合,完成后输入蒸发器主体换热器管内与管外部来料布液进行热交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节能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主体、在蒸发器主体的顶部设有的二次蒸汽排出口和在蒸发器主体换热器一侧设有的不凝汽排出口、在蒸发器主体一侧设有与二次蒸汽排出口连接的蒸汽混合器和在蒸发器主体一侧设有与不凝汽排出口连接的真空泵,及在蒸汽混合器一侧设有与蒸汽混合器进口连接的蒸汽发生罐或者外部鲜蒸汽;所述的蒸汽混合器出口与蒸发器主体连接;
所述的蒸发器主体从二次蒸汽排出口排出的二次蒸汽输送到蒸汽混合器与蒸汽发生罐或者外部鲜蒸汽输送的蒸汽进行预混合,完成后输入蒸发器主体换热器管内与管外部来料布液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节能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主体外侧设置有收集蒸馏水的蒸馏水罐;所述的蒸发器主体下方设置有与主体内部相通的原液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远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