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2012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止鼾器,涉及口腔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解决了止鼾器在放置在口腔内部时,人在睡梦中无意识的动作容易脱落从而很难行使其功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左牙托和右牙托以及连接左牙托和右牙托的U型连接部,所述U型连接部上设置有将U型连接部进行挂设的悬挂钩,所述悬挂钩整体呈U型结构,其包括与U型连接部相连的铰接部以及挂设在下牙上的挂设部,所述U型连接部上还设置有迫使挂设部向U型连接部一侧夹紧的弹性件,能够增强止鼾器放置在口腔内部后的稳定性,减少止鼾器脱落现象的发生。

An Anti Sno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鼾器
本技术涉及口腔医疗器械的
,特别涉及一种止鼾器。
技术介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因睡眠时呼吸道狭窄或发生阻塞(阻塞部位多见于口咽部),导致睡眠呼吸暂停或发出响亮鼾声,从而导致血液中血氧饱和度降低,引起脏器系统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OSAHS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睡眠疾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对于OSAHS大多采用行为控制、各种不同类型的止鼾器、药物治疗、减肥、气管切开术、悬雍垂软腭成形术、正颌外科手术、鼻道持续正压通气等方法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手术、使用呼吸机等治疗方法由于适应症范围小、损伤大、容易复发等缺点普及率较低,而口腔止鼾器则由于简单经济、舒适方便、无创可逆等优点,受到了广大学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关注。OSAHS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由于下颌周围肌肉群松弛,导致下颌后缩,从而导致或者加重了OSAHS的发生,所以,止鼾器的工作原理是在牵拉患者下颌向前到下颌前伸位时,打开气道,以达到消除阻塞症状的目的,所以下颌的定位是决定止鼾器治疗效果的核心因素之一。但是止鼾器在放置在口腔内部时,人在睡梦中无意识的动作容易脱落从而很难行使其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止鼾器,能够增强止鼾器放置在口腔内部后的稳定性,减少止鼾器脱落现象的发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止鼾器,包括左牙托和右牙托以及连接左牙托和右牙托的U型连接部,所述U型连接部上设置有将U型连接部进行挂设的悬挂钩,所述悬挂钩整体呈U型结构,其包括与U型连接部相连的铰接部以及挂设在下牙上的挂设部,所述U型连接部上还设置有迫使挂设部向U型连接部一侧夹紧的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牙托和右牙托分别撑起左右两侧的上下后槽牙,通过设置有悬挂钩,弹性件驱动挂设部始终具有夹紧下牙的趋势,能够减少由于人无意识动作导致止鼾器脱落现象的发生,从而提升止鼾器的使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悬挂钩沿牙齿走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悬挂钩沿牙齿走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能够方便悬挂钩进行旋转夹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插入铰接部内,另一端与U型连接部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弹性件设置为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与U型连接部和铰接部固定,能够稳定地施加给铰接部和挂设部一个翻转夹紧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扭簧插入悬挂钩内部的一端向悬挂钩内部延伸形成金属弯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金属弯钩的设计,金属弯钩延伸在悬挂钩内部,能够更好地施力于悬挂钩,从而使悬挂钩更好地夹紧牙齿以避免止鼾器的掉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接部靠近U型连接部的一端鼓起形成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连接口,所述U型连接部上设置有插入连接口内部的铰接台,所述铰接台上穿设有铰接轴并通过铰接轴完成与铰接部的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弧形凸起的设计,铰接部通过弧形凸起铰接在U型连接部上,能够方便悬挂钩进行翻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牙托和右牙托的下端面开设有供两侧下后槽牙卡入的下定位槽,所述左牙托和右牙托的上端面设置有供上后槽牙牙槽卡入的上定位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下定位槽和上定位凸起的设置,能够与牙齿咬合时相配合,同时在佩戴止鼾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咬合牙齿使止鼾器佩戴的更加稳定;另外,还能够增强上下牙咬合时的舒适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型连接部具有插入齿缝内的定位尖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定位尖角,能够进一步方便止鼾器的定位,避免止鼾器使用过程中发生偏移,从而更好地起到止鼾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牙托、右牙托和U型连接部朝向U型连接部开口的一侧还延伸设置有与下牙内侧壁相抵的下托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下托件,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对下牙内壁进行承托,避免人舌头将止鼾器误顶起,能够增强止鼾器使用时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使用左牙托和右牙托来撑起两侧的上下后槽牙,在使用过程中,悬挂钩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始终具有夹紧下牙的趋势;2.通过将弹性件设置为扭簧,同时扭簧插入悬挂钩内部的一端向悬挂钩内部延伸形成金属弯钩,能够方便扭簧施力于悬挂钩从而夹紧下牙,从而增强止鼾器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止鼾器的整体示意图一;图2为止鼾器的整体示意图二;图3为悬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牙托;2、右牙托;3、U型连接部;31、定位尖角;32、铰接台;4、下定位槽;5、上定位凸起;6、下托件;7、弹性件;71、金属弯钩;8、悬挂钩;81、铰接部;811、弧形凸起;812、连接口;82、挂设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止鼾器,整体由硅胶制成,其包括左牙托1和右牙托2以及连接左牙托1和右牙托2的U型连接部3。左牙托1和右牙托2的下端面具有供下牙咬合定位的下定位槽4,左牙托1和右牙托2的上端面具有与上牙底端吻合的上定位凸起5,当人佩戴止鼾器,上牙和下牙处于咬合状态时,下牙卡入下定位槽4内,上定位凸起5卡入上牙的牙槽中从而增强上牙与下牙咬合时止鼾器的稳定性。左牙托1、右牙托2与U型连接部3朝向U型开口的一侧还向下延伸设置有下托件6,下托件6为薄片型结构,当人佩戴止鼾器时,下托件6与下牙内侧壁和牙龈相抵以增强佩戴后的稳定性。U型连接部3上背向U型开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卡入相邻两牙齿缝隙内的定位尖角31,U型连接部3上设置有将U型连接部3进行挂设的悬挂钩8,悬挂钩8沿下牙走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五个,且每个悬挂钩8均挂设在相邻两牙齿的中心位置处,悬挂钩8整体呈U型结构,其包括与U型连接部3铰接的铰接部81以及用于挂设在下门牙上的挂设部82。参照图1、图3和图4,铰接部81与U型连接部3相连的一端鼓起呈弧形结构且于该位置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连接口812,U型连接部3上一体设置有插入连接口812内部的铰接台32,铰接台32内部穿设一根铰接轴(图中未示出)从而完成与铰接部81的铰接,铰接轴上绕设有扭簧,扭簧的一端插入铰接部81内另外一端插入铰接台32内部从而带动铰接部81及悬挂部始终具有向U型连接部3一侧夹紧趋势。扭簧插入铰接部81内部的一端向挂设部82内延伸形成金属弯钩71,金属弯钩71呈U型结构,其走向与铰接部81和挂设部82的走向一致从而更好地施力于挂设部82。使用方法:在睡眠前佩戴止鼾器,在佩戴前先将止鼾器上的挂设部82向后翻转,使悬挂钩8的开口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牙托(1)和右牙托(2)以及连接左牙托(1)和右牙托(2)的U型连接部(3),所述U型连接部(3)上设置有将U型连接部(3)进行挂设的悬挂钩(8),所述悬挂钩(8)整体呈U型结构,其包括与U型连接部(3)相连的铰接部(81)以及挂设在下牙上的挂设部(82),所述U型连接部(3)上还设置有迫使挂设部(82)向U型连接部(3)一侧夹紧的弹性件(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牙托(1)和右牙托(2)以及连接左牙托(1)和右牙托(2)的U型连接部(3),所述U型连接部(3)上设置有将U型连接部(3)进行挂设的悬挂钩(8),所述悬挂钩(8)整体呈U型结构,其包括与U型连接部(3)相连的铰接部(81)以及挂设在下牙上的挂设部(82),所述U型连接部(3)上还设置有迫使挂设部(82)向U型连接部(3)一侧夹紧的弹性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钩(8)沿牙齿走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7)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插入铰接部(81)内,另一端与U型连接部(3)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插入悬挂钩(8)内部的一端向悬挂钩(8)内部延伸形成金属弯钩(7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泽东赵芯杨继承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榕城成功义齿制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