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495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纽扣电池,所述纽扣电池包括:壳座,所述壳座内限定有容纳腔,所述壳座的一端敞开;盖板,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壳座且封盖所述壳座敞开的一端;极柱,所述极柱安装于所述盖板;绝缘密封圈,所述绝缘密封圈设于所述极柱和所述盖板之间且密封所述极柱和所述盖板之间的间隙;极芯,所述极芯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极芯设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从所述极芯的朝向所述盖板的一端引出,在所述极芯的横截面内,所述第一极耳的引出点和所述极芯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极耳的引出点和所述极芯的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100°,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盖板电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纽扣电池具有工艺简单、空间利用率高、性能可靠等优点。

The button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纽扣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纽扣电池。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纽扣电池,主要包括壳座、盖板、极柱和极芯,极芯设于壳座内,盖板安装于壳座且封盖壳座,极柱安装于盖板。其中,极芯的两端分别引出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与极柱焊接,第二极耳与壳座焊接。但这种结构占用的空间较大,且第二极耳与极芯存在拉扯,容易造成极芯变形。此外,不便于后期注液和封口焊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纽扣电池,该纽扣电池具有工艺简单、空间利用率高、性能可靠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纽扣电池,所述纽扣电池包括:壳座,所述壳座内限定有容纳腔,所述壳座的一端敞开;盖板,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壳座且封盖所述壳座敞开的一端;极柱,所述极柱安装于所述盖板;绝缘密封圈,所述绝缘密封圈设于所述极柱和所述盖板之间且密封所述极柱和所述盖板之间的间隙;极芯,所述极芯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极芯设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从所述极芯的朝向所述盖板的一端引出,在所述极芯的横截面内,所述第一极耳的引出点和所述极芯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极耳的引出点和所述极芯的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100°,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盖板电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纽扣电池具有工艺简单、空间利用率高、性能可靠等优点。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从靠近所述极芯最外圈的所述极芯的内圈处引出;所述第一极耳的引出点和所述第二极耳的引出点沿所述极芯的径向排列。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极耳在所述极芯的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极耳的内侧,所述第一极耳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极耳的长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极耳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极耳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极芯的同一直径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从所述极芯引出后向同一方向折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极柱的中心与所述盖板的中心错开设置,在所述盖板的横截面内,以经过所述盖板中心且垂直于所述极柱的中心和所述盖板的中心的连线的直线为基准,所述极柱的中心位于该直线的一侧,所述第一极耳的引出点和所述第二极耳的引出点位于该直线的另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极耳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极耳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小于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极耳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极耳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0°。进一步地,所述纽扣电池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安装于所述极柱,所述第一极耳通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极柱电连接,所述连接片和所述盖板之间的间隙被所述绝缘密封圈密封。进一步地,所述盖板设有极柱安装孔,所述极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穿设于所述极柱安装孔;外极帽,所述外极帽连接于所述柱体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盖板的外侧;内极帽,所述内极帽连接于所述柱体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盖板的内侧;其中,所述连接片被所述柱体穿过且止抵于所述内极帽的朝向所述外极帽的一侧,所述绝缘密封圈密封所述外极帽与所述盖板之间的缝隙、所述柱体与所述盖板之间的缝隙以及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盖板之间的缝隙。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纽扣电池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纽扣电池的壳座和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纽扣电池的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的纽扣电池的盖板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纽扣电池1、壳座100、容纳腔101、盖板200、极柱安装孔201、极柱300、柱体310、外极帽320、内极帽330、极芯400、第一极耳410、第一极耳410的引出点411、第二极耳420、第二极耳420的引出点421、绝缘密封圈500、连接片6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纽扣电池1,该纽扣电池1可以为纽扣式锂离子二次电池。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纽扣电池1包括壳座100、盖板200、极柱300和极芯400。壳座100内限定有容纳腔101,壳座100可以一端敞开,例如顶端敞开。盖板200安装于壳座100且封盖壳座100的敞开的一端。例如,盖板200和壳座100焊接为一体。极柱300安装于盖板200。极芯400可以为圆柱形卷绕体且设于容纳腔101内,容纳腔101内同时容纳电解液,极芯400设有第一极耳410和第二极耳420,第一极耳410和第二极耳420均从极芯400的朝向盖板200的一端引出,即第一极耳410和第二极耳420位于极芯400的同一端。在极芯400的横截面内,第一极耳410的引出点411和极芯400的中心的连线与第二极耳420的引出点421和极芯400的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100°。第一极耳410与极柱300电连接,第二极耳420与盖板200电连接,例如,第一极耳410焊接于极柱300,第二极耳420焊接于盖板200。优选的,在极芯400的横截面内,第一极耳410的引出点411和极芯400的中心的连线与第二极耳420的引出点421和极芯400的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纽扣电池1,在极芯400的横截面内,第一极耳410的引出点411和极芯400的中心的连线与第二极耳420的引出点421和极芯400的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100°。这样的角度设置利于极耳焊接操作,并且有利于翻转盖板。此外还可以节省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利于提升电池密度,而且避免了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座,所述壳座内限定有容纳腔,所述壳座的一端敞开;/n盖板,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壳座且封盖所述壳座敞开的一端;/n极柱,所述极柱安装于所述盖板;/n绝缘密封圈,所述绝缘密封圈设于所述极柱和所述盖板之间且密封所述极柱和所述盖板之间的间隙;/n极芯,所述极芯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极芯设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从所述极芯的朝向所述盖板的一端引出,在所述极芯的横截面内,所述第一极耳的引出点和所述极芯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极耳的引出点和所述极芯的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100°,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盖板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座,所述壳座内限定有容纳腔,所述壳座的一端敞开;
盖板,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壳座且封盖所述壳座敞开的一端;
极柱,所述极柱安装于所述盖板;
绝缘密封圈,所述绝缘密封圈设于所述极柱和所述盖板之间且密封所述极柱和所述盖板之间的间隙;
极芯,所述极芯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极芯设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从所述极芯的朝向所述盖板的一端引出,在所述极芯的横截面内,所述第一极耳的引出点和所述极芯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极耳的引出点和所述极芯的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100°,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盖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从靠近所述极芯最外圈的所述极芯的内圈处引出,所述第一极耳的引出点和所述第二极耳的引出点沿所述极芯的径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在所述极芯的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极耳的内侧,所述第一极耳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极耳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极耳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极芯的同一直径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从所述极芯引出后向同一方向折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国胜张剑梁立维文小平雷磊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