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油炉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343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炊用复合油炉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油炉灶的火焰调节阀之阀针及喷嘴的配合锥度为20∶3,喷嘴口直径为1.5毫米,缩短了消炭丝螺距,降低了锅底到远红外盘的高度,在炉架挡火圈内侧贴附隔热保温材,燃烧盆采用半球形结构,并将其颈部的一次进风孔由侧面改在下方,经过以上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油炉灶具有雾化好、燃烧完全、热效率高、燃烧盆不积油、造价低的优点,节能省时效果明显。(*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炊用复合油炉灶。由于液化气供应、价格等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燃用复合油(油田凝析油加入助燃剂等)的炉灶在农村及边远地区流行起来。这种炉灶由炉架、燃烧盆、远红外盘、火焰调节阀、供油开关、储油罐等主要零部件组成(如图5所示)。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这种炉灶存有下列不足之处一是油料雾化不好,冒黑烟;二是燃烧盆采用直壁桶状结构,造成油气阻滞,上述两种原因造成燃烧盆底部积留油液,常引起盆内着火。为解决这个问题,有的炉灶在燃烧盆底部钻一孔将残余油液引入装在炉架支腿上的集油罐里,但这样做既给用户造成麻烦、浪费油料,又增加制造成本,影响炉灶美观。现有炉灶存在的第三条缺点是热效率不够高;四是钻在燃烧盆颈部侧面的一次进风孔使油气外溢。本技术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复合油炉灶,它具有雾化好、不积油、热效率高的优点。本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对火焰调节阀、燃烧盆、炉架三个主要零部件进行改进而完成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供油开关的装配图。图2是火焰调节阀的装配图。图3是炉架主视图。图4是燃烧盆主视图。图5是炉灶总装配图。说明总装配图(图5)中的零部件采用一位数编号,部件的装配图采用二位数编号,左边的数字表示部件号,如[21]表示部件2中的第一号零件,可在图2中找到。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供油开关[1]的出油孔[1A]与火焰调节阀[9]的进油孔[2B]对接[1]与[2]成十字交叉焊为一体。火焰调节阀[2]的雾化管[23]经远红外盘[5](蜂窝状)上方插入燃烧盆[4]的颈口,燃烧盆[4]由炉架[3]上的三个卡瓜[33]及螺栓[6]固定。打开供油开关[1],油罐(蒸汽压大于大气压)中的复合油进入火焰调节阀[2]中由喷嘴[21]喷入燃烧盆[4]颈部成雾状,由于喷射速度较大形成一定的真空度,空气被从颈部孔[4D]吸入与油雾均匀混合进入燃烧盆内,点火后,雾化管[23]中的油料受热汽化,使雾化效果更好。调节阀针[22]与喷嘴[21]的间隙可控制喷油量,调节火焰大小。参照图5,本技术的远红外盘[5](装于燃烧盆)的上平面至锅底平面的距离为45毫米,较现有炉灶缩短约10毫米,使火焰的最高温区对锅底加热,提高热效率,这是本技术的改进之一。参照图3,为提高热效率,本技术的炉架挡火圈内侧贴有隔热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散失。该隔热保温材料由氧化镁、粘土、氯化镁、过磷酸钙混拌而成,其最佳比例为2.542.51。参照图2,本技术的火焰调节阀作了两处改进,一是消碳丝[24]的螺距减小,以使油料螺旋前进,为良好雾化创造条件;二是喷嘴[21]与阀针[22]的配合锥度为203,喷嘴[21]出油孔直径为1.5毫米,取此参数,油料的雾化效果最佳,这也是解决积油、提高热效率的技术关键。参照图4,本技术的燃烧盆采用半球形结构,这样有利于油雾上升。其颈部的一次进风孔由侧部改在下方,解决了油雾外溢的问题。由于进行了上述一系列的改进,本技术的复合油炉灶油料雾化好,与空气混合好,燃烧完全,不冒黑烟,燃烧盆[4]中没有积油,热效率提高到66.8%。经对比试验,同室温下烧开3.8公斤水,现有炉灶需要15分钟,而本技术的炉灶仅用9分钟,节能省时效果明显。权利要求1.由炉架、燃烧盆、远红外盘、火焰调节阀、供油开关、储油罐等主要零部件组成的复合油炉灶,其特征是远红外盘的上表面至锅底的距离为45毫米。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油炉灶,其特征是其火焰调节阀[2]的阀针[22]及喷嘴[21]的配合锥度为203。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油炉灶,其特征是喷嘴[21]的出口直径为1.5毫米。4.按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复合油炉灶,其特征是其燃烧盆[4]采用半球形结构。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油炉灶,其特征是燃烧盆[4]颈部的一次进风孔开在下方。6.按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复合油炉灶,其特征是炉架[3]的挡火圈内侧贴附一层隔热保温材料[34]。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油炉灶,其特征是所用隔热保温材料由氧化镁、粘土、氯化镁、过磷酸钙拌和而成,其最佳配比为2.542.51。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炊用复合油炉灶。本技术的复合油炉灶的火焰调节阀之阀针及喷嘴的配合锥度为20∶3,喷嘴口直径为1.5毫米,缩短了消炭丝螺距,降低了锅底到远红外盘的高度,在炉架挡火圈内侧贴附隔热保温材,燃烧盆采用半球形结构,并将其颈部的一次进风孔由侧面改在下方,经过以上改进,本技术的复合油炉灶具有雾化好、燃烧完全、热效率高、燃烧盆不积油、造价低的优点,节能省时效果明显。文档编号F24C5/00GK2132937SQ9221100公开日1993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26日专利技术者刘寿昌, 汤抚宽, 王克良, 郭阳修, 王展 申请人:王家女姑村村民委员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炉架[3]、燃烧盆[4]、远红外盘[5]、火焰调节阀[2]、供油开关[1]、储油罐等主要零部件组成的复合油炉灶,其特征是远红外盘[5]的上表面至锅底的距离为45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寿昌汤抚宽王克良郭阳修王展
申请(专利权)人:王家女姑村村民委员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