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余热利用节能炉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715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余热利用节能炉膛,包括铸造成型炉膛、储能层上板、储能层下板、储能层、火焰整流圈、烟道、预混式炉头,所述铸造成型炉膛的顶部安装有火焰整流圈,所述储能层安装在铸造成型炉膛的内部,所述储能层上板安装在储能层的顶部,所述储能层下板安装在储能层的底部,炉膛采用一体铸造成型,表面整体光滑呈完整平面,保证与锅体接触面契合度高,有效防止高温尾气从接触缝隙中溢散,从而大量热量聚集于炉膛燃烧室内,提升炉膛温度,尾气经过储能层进入烟道,炉膛高温将储能层提升至红炽状态,处于红炽状态的储能层不断通过辐射方式向锅体提供热量,对锅体二次加热,从而进一步提升节能率,适合推广使用。

A combined energy saving furnace for waste heat util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余热利用节能炉膛
本技术涉及炉具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餐饮行业的组合式余热利用节能炉膛。
技术介绍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商用炉灶的使用量呈逐年递增的状态。传统的商用炉灶炉膛为开放式结构,大量高温尾气及未充分燃烧燃气直接从炉膛开口位置溢散,热效率低下,不具备节能效果;尾气溢散时易造成啸叫,造成环境噪声;且溢散气体带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成分会对使用者健康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余热利用节能炉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余热利用节能炉膛,包括铸造成型炉膛、储能层上板、储能层下板、储能层、火焰整流圈、烟道、预混式炉头,所述铸造成型炉膛的顶部安装有火焰整流圈,所述储能层安装在铸造成型炉膛的内部,所述储能层上板安装在储能层的顶部,所述储能层下板安装在储能层的底部,所述烟道安装在铸造成型炉膛底部的一侧,所述预混式炉头安装在铸造成型炉膛的底部。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铸造成型炉膛为一体式结构,且表面平整与锅体配合时,整体呈密闭状态。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储能层上板、储能层下板为耐高温金属材质,能够保持长期高温环境下不变形,具备一定机械强度,能够支撑、固定储能层,表面均布贯通孔洞,便于热量传导并增加整体美观度。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储能层上板、储能层下板、储能层形成完整的储能结构,其整体与炉膛底部呈14°-25°夹角以便与锅底形状契合,提升辐射导热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储能层为高效吸热陶瓷板及属性相近材质,可快速升温至红炽状态。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储能层上板、储能层下板、储能层的应用能使热量聚集并有效进行余热回收利用,进一步提升节能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燃烧所产生的高热废气,经储能层上板、储能层下板、储能层热能回收后通过烟道进行排放,减少热量流失,进一步提升热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火焰整流圈的应用可以调节预混式炉头燃烧产生的火焰流导向,使火焰均布于炉膛空间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炉膛采用一体铸造成型,表面整体光滑呈完整平面,保证与锅体接触面契合度高,有效防止高温尾气从接触缝隙中溢散,从而大量热量聚集于炉膛燃烧室内,提升炉膛温度,尾气经过储能层进入烟道,炉膛高温将储能层提升至红炽状态,处于红炽状态的储能层不断通过辐射方式向锅体提供热量,对锅体二次加热,从而进一步提升节能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炉膛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炉膛剖面图。图中:1、铸造成型炉膛,2、储能层上板,3、储能层下板,4、储能层,5、火焰整流圈,6、烟道,7、预混式炉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图2所示,一种组合式余热利用节能炉膛,包括:铸造成型炉膛1、储能层上板2、储能层下板3、储能层4、火焰整流圈5、烟道6、预混式炉头7,所述铸造成型炉膛1的顶部安装有火焰整流圈5,所述储能层4安装在铸造成型炉膛1的内部,所述储能层上板2安装在储能层4的顶部,所述储能层下板3安装在储能层4的底部,所述烟道6安装在铸造成型炉膛1底部的一侧,所述预混式炉头7安装在铸造成型炉膛1的底部,所述铸造成型炉膛1为一体式结构,且表面平整与锅体配合时,整体呈密闭状态,所述储能层上板2、储能层下板3为耐高温金属材质,能够保持长期高温环境下不变形,具备一定机械强度,能够支撑、固定储能层4,表面均布贯通孔洞,便于热量传导并增加整体美观度,所述储能层上板2、储能层下板3、储能层4形成完整的储能结构,其整体与炉膛底部呈14°-25°夹角以便与锅底形状契合,提升辐射导热效率,所述储能层4为高效吸热陶瓷板及属性相近材质,可快速升温至红炽状态,所述储能层上板2、储能层下板3、储能层4的应用能使热量聚集并有效进行余热回收利用,进一步提升节能效果,所述燃烧所产生的高热废气,经储能层上板2、储能层下板3、储能层4热能回收后通过烟道6进行排放,减少热量流失,进一步提升热效率,所述火焰整流圈5的应用可以调节预混式炉头7燃烧产生的火焰流导向,使火焰均布于炉膛空间内。本技术的炉膛采用一体铸造成型,表面整体光滑呈完整平面,保证与锅体接触面契合度高,有效防止高温尾气从接触缝隙中溢散,从而大量热量聚集于炉膛燃烧室内,提升炉膛温度,尾气经过储能层进入烟道,炉膛高温将储能层提升至红炽状态,处于红炽状态的储能层不断通过辐射方式向锅体提供热量,对锅体二次加热,从而进一步提升节能率。以上所述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技术的教导,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余热利用节能炉膛,包括铸造成型炉膛(1)、储能层上板(2)、储能层下板(3)、储能层(4)、火焰整流圈(5)、烟道(6)、预混式炉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成型炉膛(1)的顶部安装有火焰整流圈(5),所述储能层(4)安装在铸造成型炉膛(1)的内部,所述储能层上板(2)安装在储能层(4)的顶部,所述储能层下板(3)安装在储能层(4)的底部,所述烟道(6)安装在铸造成型炉膛(1)底部的一侧,所述预混式炉头(7)安装在铸造成型炉膛(1)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余热利用节能炉膛,包括铸造成型炉膛(1)、储能层上板(2)、储能层下板(3)、储能层(4)、火焰整流圈(5)、烟道(6)、预混式炉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成型炉膛(1)的顶部安装有火焰整流圈(5),所述储能层(4)安装在铸造成型炉膛(1)的内部,所述储能层上板(2)安装在储能层(4)的顶部,所述储能层下板(3)安装在储能层(4)的底部,所述烟道(6)安装在铸造成型炉膛(1)底部的一侧,所述预混式炉头(7)安装在铸造成型炉膛(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余热利用节能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成型炉膛(1)为一体式结构,且表面平整与锅体配合时,整体呈密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余热利用节能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层上板(2)、储能层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周刘豪何化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泰秋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