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炉灶烟气余热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0692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商用炉灶烟气余热发电装置,所述壳体前端左部固定有电脉冲点火器,且前端右部固定有控制器,所述壳体后部固定有温差发电模块,且左部固定有往复曲折的导热管,所述温差发电模块贯穿于壳体后部,所述导热管呈上下方向贯穿于壳体左部,所述壳体顶端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顶端固定有抽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左热管和右热管对火焰燃烧时的余热进行吸收并传导至温差发电模块右部,通过抽风机实现涡扇的转动从而实现对温差发电模块后部的风冷散热,同时实现对带有热量的烟气进行抽吸并通过导热管传导至温差发电模块左部,而温差发电模块前部的受热和涡扇对其后部的风冷散热能够持续的形成温差。的风冷散热能够持续的形成温差。的风冷散热能够持续的形成温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用炉灶烟气余热发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发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商用炉灶烟气余热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商用炉灶主要包括炉膛、炉头(燃烧器)、供风系统、燃料控制系统、壳体等结构组成。常规炉灶为敞口炉膛设计,使用时火焰与热烟气直接从炉膛开口处排出,而节能炉灶多采用密闭炉膛炉设计,通过烟囱管进行集中排烟,为了提高对热能的利用效率,一般会在节能炉灶的烟囱处增加换热器,利用烟气热量制取热水,从而提高综合节能率,但是其仅能对烟气的热量进行利用,致使炉膛处依然有很多热量散失,从而致使利用率较低,突出了传统节能炉灶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商用炉灶烟气余热发电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商用炉灶烟气余热发电装置,包括壳体、电脉冲点火器、控制器、温差发电模块、导热管、底座、抽风机、排烟管、散热翅片、支撑轴、涡扇、点火部分,所述壳体前端左部固定有电脉冲点火器,且前端右部固定有控制器,所述壳体后部固定有温差发电模块,且左部固定有往复曲折的导热管,所述温差发电模块贯穿于壳体后部,所述导热管呈上下方向贯穿于壳体左部,所述壳体顶端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顶端固定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上部连接有竖直的排烟管,且底部与导热管上部相连通,所述抽风机的电机为双轴电机,所述壳体后部固定有竖直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的前端与温差发电模块后端相贴合,所述散热翅片中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同轴固定有涡扇,且与抽风机的电机的转轴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的啮合实现同步传动,所述壳体前部安装有点火部分。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点火部分包括炉膛、支撑板、左安装座、右安装座、左热管、右热管、炉头、抽烟管、电脉冲点火棒、支撑座,所述炉膛外壁上部固定有水平支撑板,所述炉膛内壁左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竖直的左安装座,且右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竖直的右安装座,所述左安装座从上至下依次插接有多个左热管,所述右安装座右部从上至下依次插接右多个右热管,所述左热管前部和右热管前部即蒸发端互为对称的半弧状的结构,所述左热管和右热管后部相互交叠着向右呈九十度弯折,所述炉膛内壁底端中部固定有炉头,所述炉膛左后部固定有抽烟管,且左部固定有竖直的电脉冲点火棒,所述电脉冲点火棒贯穿于炉膛底部,所述炉膛后部固定有水平的支撑座,所述左热管、右热管和抽烟管呈前后方向贯穿于炉膛后部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后部与壳体前端相固定。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控制器内置蓄电池,所述电脉冲点火器、控制器、温差发电模块、抽风机和电脉冲点火棒相电性连接,所述左热管后部和右热管后部即冷凝端
插接在壳体右部内腔中,所述抽烟管后部与导热管底部相连接,所述抽风机的电机转动时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能够带动支撑轴和涡扇进行转动。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左热管和右热管对火焰燃烧时的余热进行吸收并传导至温差发电模块右部,通过抽风机实现涡扇的转动从而实现对温差发电模块后部的风冷散热,同时实现对带有热量的烟气进行抽吸并通过导热管传导至温差发电模块左部,而温差发电模块前部的受热和涡扇对其后部的风冷散热能够持续的形成温差,从而实现发电并将电能补充至控制器的蓄电池内,方便电脉冲点火器、控制器、抽风机和电脉冲点火棒的消耗。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壳体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炉膛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俯视示意图。
[0013]图中:1、壳体,2、电脉冲点火器,3、控制器,4、温差发电模块,5、导热管,6、底座,7、抽风机,8、排烟管,9、散热翅片,10、支撑轴,11、涡扇,12、点火部分,13、炉膛,14、支撑板,15、左安装座,16、右安装座,17、左热管,18、右热管,19、炉头,20、抽烟管,21、电脉冲点火棒,22、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0015]如图1

图4所示,一种商用炉灶烟气余热发电装置,包括壳体1、电脉冲点火器2、控制器3、温差发电模块4、导热管5、底座6、抽风机7、排烟管8、散热翅片9、支撑轴10、涡扇11、点火部分12,所述壳体1前端左部固定有电脉冲点火器2,且前端右部固定有控制器3,所述壳体1后部固定有温差发电模块4,且左部固定有往复曲折的导热管5,往复曲折的导热管5能够使得烟气中的热量更长时间的传导至温差发电模块4左部,所述温差发电模块4贯穿于壳体1后部,所述导热管5呈上下方向贯穿于壳体1左部,所述壳体1顶端固定有底座6,所述底座6顶端固定有抽风机7,所述抽风机7的上部连接有竖直的排烟管8,且底部与导热管5上部相连通,所述抽风机7的电机为双轴电机,所述壳体1后部固定有竖直的散热翅片9,所述散热翅片9的前端与温差发电模块4后端相贴合,从而使得散热翅片9的热量能够更好的向散热翅片9传导,所述散热翅片9中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支撑轴10,所述支撑轴10同轴固定有涡扇11,且与抽风机7的电机的转轴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的啮合实现同步传动,所述壳体1前部安装有点火部分12。
[0016]所述点火部分12包括炉膛13、支撑板14、左安装座15、右安装座16、左热管17、右热管18、炉头19、抽烟管20、电脉冲点火棒21、支撑座22,所述炉膛13外壁上部固定有水平支撑板14,支撑板14能够方便的使得炉膛13嵌入灶台内,并实现对炉膛13的支撑,所述炉膛13内壁左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竖直的左安装座15,且右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竖直的右安装座16,所述左安装座15从上至下依次插接有多个左热管17,所述右安装座16右部从上至下依次插接右多个右热管18,所述左热管17前部和右热管18前部即蒸发端互为对称的半弧状的结构,
互为对称的半弧状结构能够更好的火焰的余热,所述左热管17和右热管18后部相互交叠着向右呈九十度弯折,相互交叠的排列能够节省空间,所述炉膛13内壁底端中部固定有炉头19,所述炉膛13左后部固定有抽烟管20,且左部固定有竖直的电脉冲点火棒21,所述电脉冲点火棒21贯穿于炉膛13底部,所述炉膛13后部固定有水平的支撑座22,所述左热管17、右热管18和抽烟管20呈前后方向贯穿于炉膛13后部和支撑座22,所述支撑座22后部与壳体1前端相固定。
[0017]所述控制器3内置蓄电池,所述电脉冲点火器2、控制器3、温差发电模块4、抽风机7和电脉冲点火棒21相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3对温差发电模块4和抽风机7进行电性控制,所述温差发电模块4一方面能够向控制器3内的蓄电池补充电能,另一方面能够直接向抽风机7提供电能,所述左热管17后部和右热管18后部即冷凝端插接在壳体1右部内腔中,所述抽烟管20后部与导热管5底部相连接,所述抽风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炉灶烟气余热发电装置,包括壳体(1)、电脉冲点火器(2)、控制器(3)、温差发电模块(4)、导热管(5)、底座(6)、抽风机(7)、排烟管(8)、散热翅片(9)、支撑轴(10)、涡扇(11)、点火部分(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前端左部固定有电脉冲点火器(2),且前端右部固定有控制器(3),所述壳体(1)后部固定有温差发电模块(4),且左部固定有往复曲折的导热管(5),所述温差发电模块(4)贯穿于壳体(1)后部,所述导热管(5)呈上下方向贯穿于壳体(1)左部,所述壳体(1)顶端固定有底座(6),所述底座(6)顶端固定有抽风机(7),所述抽风机(7)的上部连接有竖直的排烟管(8),且底部与导热管(5)上部相连通,所述抽风机(7)的电机为双轴电机,所述壳体(1)后部固定有竖直的散热翅片(9),所述散热翅片(9)的前端与温差发电模块(4)后端相贴合,所述散热翅片(9)中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支撑轴(10),所述支撑轴(10)同轴固定有涡扇(11),且与抽风机(7)的电机的转轴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的啮合实现同步传动,所述壳体(1)前部安装有点火部分(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炉灶烟气余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部分(12)包括炉膛(13)、支撑板(14)、左安装座(15)、右安装座(16)、左热管(17)、右热管(18)、炉头(19)、抽烟管(20)、电脉冲点火棒(21)、支撑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田雨何化昌邱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泰秋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