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一体式软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601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一体式软管接头,包括软管接头芯,软管接头芯上套接有旋转螺母、软管压扣附件和软管压扣,旋转螺母位于软管接头芯的一端位置处,软管压扣附件位于旋转螺母的一侧位置处,软管压扣的一端套接于软管压扣附件上,软管压扣的一端采用逐渐窄缩结构,软管压扣附件外壁设置有环形槽,软管压扣采用窄缩结构的一端卡合于环形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软管连接,软管接头芯的两端内部螺纹安装有除杂套件,除杂套件内壁等距设置有除杂丝网,通过除杂套件内部的除杂丝网,使得液体在流过该软管接头时,液体中的悬浮杂物会被除杂丝网滤除,达到除杂的效果。

A detachable integrated hose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一体式软管接头
本技术属于五金器件
,具体为一种可拆卸一体式软管接头。
技术介绍
五金:传统的五金制品,也称"小五金",指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经人工加工可以制成刀、剑等艺术品或金属器件,现代社会的五金更为广泛,例如五金工具、五金零部件、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以及安防用品等;而软管接头是五金产品中的一种,其主要用于对软管进行连接,然而现有的软管接头安装后容易发生脱落,且现有的软管接头在仅可作为连接用,无法对经过的液体起到过滤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拆卸一体式软管接头。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拆卸一体式软管接头,包括软管接头芯,所述软管接头芯上套接有旋转螺母、软管压扣附件和软管压扣,所述旋转螺母位于所述软管接头芯的一端位置处,所述软管压扣附件位于所述旋转螺母的一侧位置处,所述软管压扣的一端套接于所述软管压扣附件上,所述软管压扣的一端采用逐渐窄缩结构,所述软管压扣附件外壁设置有环形槽,所述软管压扣采用窄缩结构的一端卡合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旋转螺母一端内壁设置有第一倒钩阶,所述软管接头芯的一端外壁设置有第二倒钩阶,所述第一倒钩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倒钩阶的一侧相互接触。其中,所述软管压扣的一端直径由中心处向边缘处逐渐减小,且所述软管压扣的一端直径与所述环形槽的直径相一致。其中,所述软管接头芯上设置第二倒钩阶的一端设置有对接垫圈,所述软管接头芯外壁开设有两个压槽,且所述压槽内部套接有加强紧固卡箍,所述软管接头芯外壁位于两个所述压槽直径设置有防滑齿槽。其中,所述软管压扣采用窄缩结构的一端,其窄缩角度为30-45°。其中,所述软管接头芯的两端内壁采用螺纹结构,所述软管接头芯的两端内部螺纹安装有除杂套件,所述除杂套件内壁等距设置有除杂丝网。其中,所述除杂套件的内径与所述软管接头芯的内径相一致。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软管接头芯外壁开设有两个压槽,且压槽内部套接有加强紧固卡箍,软管接头芯外壁位于两个压槽直径设置有防滑齿槽,防滑齿槽的设置使得软管套接在软管接头芯上时可以更好的与软管接头芯贴合,避免软管从软管接头芯上滑落,且加强紧固卡箍的设置使得软管安装在软管接头芯上时,通过两个加强紧固卡箍可以将软管夹紧在压槽内,从而增加软管与软管接头芯的连接强度。2、本技术中,软管接头芯的两端内壁采用螺纹结构,软管接头芯的两端内部螺纹安装有除杂套件,除杂套件内壁等距设置有除杂丝网,除杂套件的内径与软管接头芯的内径相一致,通过除杂套件内部的除杂丝网,使得液体在流过该软管接头时,液体中的悬浮杂物会被除杂丝网滤除,达到除杂的效果,且两个除杂套件采用螺纹安装,可拆卸,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该除杂套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装或不安装,从而使得该软管接头可以适用于不同需求下的使用,适用范围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技术中软管接头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旋转螺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软管压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软管压扣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旋转螺母;101、第一倒钩阶;2、软管压扣附件;201、环形槽;3、软管接头芯;301、对接垫圈;302、第二倒钩阶;303、压槽;304、加强紧固卡箍;305、防滑齿槽;306、除杂丝网;307、除杂套件;4、软管压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5,一种可拆卸一体式软管接头,包括软管接头芯3,软管接头芯3上套接有旋转螺母1、软管压扣附件2和软管压扣4,旋转螺母1位于软管接头芯3的一端位置处,软管压扣附件2位于旋转螺母1的一侧位置处,软管压扣4的一端套接于软管压扣附件2上,软管压扣4的一端采用逐渐窄缩结构,软管压扣附件2外壁设置有环形槽201,软管压扣4采用窄缩结构的一端卡合于环形槽201内,旋转螺母1一端内壁设置有第一倒钩阶101,软管接头芯3的一端外壁设置有第二倒钩阶302,第一倒钩阶101的一侧与第二倒钩阶302的一侧相互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软管接头采用可拆卸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该软管接头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简单,而软管接头芯3、旋转螺母1、软管压扣附件2和软管压扣4组装完成时,旋转螺母1套接在软管接头芯3一端,软管接头芯3与旋转螺母1的一端留有一段距离,这样旋转螺母1留空的一端可以用于安装其他接头组件,从而使得该接头可以适用于不同接头组件使用,既可以适用弯管组装,也可以适用直管连接。软管压扣4的一端直径由中心处向边缘处逐渐减小,且软管压扣4的一端直径与环形槽201的直径相一致。软管接头芯3上设置第二倒钩阶302的一端设置有对接垫圈301,软管接头芯3外壁开设有两个压槽303,且压槽303内部套接有加强紧固卡箍304,软管接头芯3外壁.位于两个压槽303直径设置有防滑齿槽3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齿槽305的设置使得软管套接在软管接头芯3上时可以更好的与软管接头芯3贴合,避免软管从软管接头芯3上滑落,且加强紧固卡箍304的设置使得软管安装在软管接头芯3上时,通过两个加强紧固卡箍304可以将软管夹紧在压槽303内,从而增加软管与软管接头芯3的连接强度。软管压扣4采用窄缩结构的一端,其窄缩角度为30-4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管压扣4与软管压扣附件2之间的卡合更紧,不会脱落。软管接头芯3的两端内壁采用螺纹结构,软管接头芯3的两端内部螺纹安装有除杂套件307,除杂套件307内壁等距设置有除杂丝网306,除杂套件307的内径与软管接头芯3的内径相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除杂套件307内部的除杂丝网306,使得液体在流过该软管接头时,液体中的悬浮杂物会被除杂丝网306滤除,达到除杂的效果,且两个除杂套件307采用螺纹安装,可拆卸,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该除杂套307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装或不安装,从而使得该软管接头可以适用于不同需求下的使用,适用范围更广。工作原理,参照图1-5,使用时,使用时,首先将旋转螺母1、软管压扣附件2和软管压扣4依次套接在软管接头芯3上,并使软管压扣4的一端卡合在软管压扣附件2上开设的环形槽201内,然后将软管的一端套接在软管接头芯3上,并使软管套接在软管压扣4内,再通过两个加强紧固卡箍304将软管夹持,完成该软管接头的安装,此时软管接头芯3与旋转螺母1的一端留有一段距离,这样旋转螺母1留空的一端可以用于安装其他接头组件,从而使得该接头可以适用于不同接头组件使用,既可以适用弯管组装,也可以适用直管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卸一体式软管接头,包括软管接头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芯(3)上套接有旋转螺母(1)、软管压扣附件(2)和软管压扣(4),所述旋转螺母(1)位于所述软管接头芯(3)的一端位置处,所述软管压扣附件(2)位于所述旋转螺母(1)的一侧位置处,所述软管压扣(4)的一端套接于所述软管压扣附件(2)上,所述软管压扣(4)的一端采用逐渐窄缩结构,所述软管压扣附件(2)外壁设置有环形槽(201),所述软管压扣(4)采用窄缩结构的一端卡合于所述环形槽(201)内,所述旋转螺母(1)一端内壁设置有第一倒钩阶(101),所述软管接头芯(3)的一端外壁设置有第二倒钩阶(302),所述第一倒钩阶(10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倒钩阶(302)的一侧相互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一体式软管接头,包括软管接头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芯(3)上套接有旋转螺母(1)、软管压扣附件(2)和软管压扣(4),所述旋转螺母(1)位于所述软管接头芯(3)的一端位置处,所述软管压扣附件(2)位于所述旋转螺母(1)的一侧位置处,所述软管压扣(4)的一端套接于所述软管压扣附件(2)上,所述软管压扣(4)的一端采用逐渐窄缩结构,所述软管压扣附件(2)外壁设置有环形槽(201),所述软管压扣(4)采用窄缩结构的一端卡合于所述环形槽(201)内,所述旋转螺母(1)一端内壁设置有第一倒钩阶(101),所述软管接头芯(3)的一端外壁设置有第二倒钩阶(302),所述第一倒钩阶(10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倒钩阶(302)的一侧相互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一体式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压扣(4)的一端直径由中心处向边缘处逐渐减小,且所述软管压扣(4)的一端直径与所述环形槽(201)的直径相一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晓莹
申请(专利权)人:安雷流体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