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承受隧道大变形的锚杆-锚索支护体系
本技术涉及隧道支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承受隧道大变形的锚杆-锚索支护体系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锚杆是结构锚固或岩土体加固的一种受拉杆系结构,分为预应力锚杆和非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杆是一种主动支护型式,可将张拉力传递到稳定的或适宜的岩土体中,从而将结构与岩土体锚固在一起或加固岩土体,非预应力锚杆是一种被动支护型式,通过与岩土体共同变形,从而起到加固岩土体的作用;锚杆支护已广泛应用于隧道及地下工程、边坡、基坑等工程,锚杆支护是锚喷支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围岩的支护效率,优化了各种支护的承载比例,保障了工程施工安全,节省了工程造价。在大变形隧道中,锚杆却往往失效,失效原因的主要原因在于围岩变形过大,超出了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导致锚杆发生受拉破坏,因此,如何提高锚杆的承载力,使之能承受更大的围岩荷载成为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在大变形隧道中,由于围岩变形过大,超出了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导致锚杆发生受拉破坏,锚杆失效,失去支护能力的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承受隧道大变形的锚杆-锚索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锚杆-锚索单元(A)和若干个锚索锚具(B),每个所述锚杆-锚索单元(A)包括:/n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10),用于设于锚孔内,所述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10)位于锚孔内侧的前锚固段杆体(11)能够通过树脂锚固剂锚固,后锚固段杆体(12)能够通过注浆锚固;/n端部锚具(30),设置于所述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10)位于锚孔内侧的一端;/n锚索(20),贯穿设于所述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10)内,所述锚索(20)的一端通过所述端部锚具(30)锚固于所述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10)的端部,所述锚索(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承受隧道大变形的锚杆-锚索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锚杆-锚索单元(A)和若干个锚索锚具(B),每个所述锚杆-锚索单元(A)包括:
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10),用于设于锚孔内,所述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10)位于锚孔内侧的前锚固段杆体(11)能够通过树脂锚固剂锚固,后锚固段杆体(12)能够通过注浆锚固;
端部锚具(30),设置于所述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10)位于锚孔内侧的一端;
锚索(20),贯穿设于所述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10)内,所述锚索(20)的一端通过所述端部锚具(30)锚固于所述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10)的端部,所述锚索(20)的另一端从所述旋转式先锚后注中空锚杆(10)的锚头一端穿出;
其中,每两个所述锚杆-锚索单元(A)的所述锚索(20)的穿出部分通过一个所述锚索锚具(B)连接并能够张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锚杆-锚索单元(A)的所述锚索(20)的穿出部分通过一个所述锚索锚具(B)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间隔两个所述锚杆-锚索单元(A)的所述锚索(20)的穿出部分通过一个所述锚索锚具(B)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炜,李奎,谭信荣,蒋尧,喻渝,陶伟明,张永平,谭永杰,赵万强,郑长青,徐骏,高柏松,郑小艳,黎旭,卿伟宸,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