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031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包括有把手座,所述的把手座内设置有转动座,转动座内设置有能相对其转动的转子,转子上连接有能跟随其转动的拨动杆,所述拨动杆的一端穿过把手座与锁体连接,所述把手座内设置有能使转子与转动座一起转动或者使转子与转动座分离的离合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把手座内设置有能在把手座转动时带动转子转动的离合组件,与以往的门锁结构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离合组件安装在把手座内,省去了原有的面板,各结构合理安装搭配,缩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安装便捷,结构简单,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锁把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把手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目前随着安防行业的不断发展,为方便用户使用和安装,门锁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门锁包括有把手和安装在把手上的面板,面板中安装有能驱动门锁解锁和闭锁的离合机构;然而现有的离合机构体积大,结构复杂,占地空间大,通常这些机构都安装在面板内,这样无疑中就增加了整个门锁的体积,使用不便,增加成本。本技术就是基于以上问题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门锁把手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把手座,所述的把手座内设置有转动座,转动座内设置有能相对其转动的转子,转子上连接有能跟随其转动的拨动杆,所述拨动杆的一端穿过把手座与锁体连接,所述把手座内设置有能使转子与转动座一起转动或者使转子与转动座分离的离合组件。如上所述的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组件包括有滑动设置在转动座上的离合销,所述的转子上开设有可供离合销插入的凹槽,所述的离合组件还包括有能将离合销推到凹槽内进而使得转子与转动座一起转动的驱动装置。如上所述的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座包括有底座和上盖,所述的转子转动安装在底座与上盖之间,所述的转子上开设有可供拨动杆插入的通孔,所述转子的侧壁上设置能与底座相抵靠的环形凸台,所述的环形凸台与转子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凸块,所述上盖的内侧壁开设有在其转动一定角度后能与所述凸块相抵靠的凸边。如上所述的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上开设有可供离合销在其上滑动的滑动槽,所述的离合销上套设有回位弹簧。如上所述的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有能推动离合销运动的推杆电机。如上所述的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座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的转动座、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把手座内设置有能在把手座转动时带动转子转动的离合组件,与以往的门锁结构不同,本技术将离合组件安装在把手座内,省去了原有的面板,各结构合理安装搭配,缩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安装便捷,结构简单,节省成本。2、本技术通过驱动装置推动离合销插入到转子的凹槽内,实现转子与转动座的联动,进而实现转子与把手座的联动,转动把手座实现解锁,结构简单。【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在初始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在销入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B方向的截面图;图7为本技术转子的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上盖的内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包括有把手座1,所述的把手座1内设置有转动座5,转动座5内设置有能相对其转动的转子2,转子2上连接有能跟随其转动的拨动杆3,所述拨动杆3的一端穿过把手座1与锁体连接,所述把手座1内设置有能使转子2与转动座5一起转动或者使转子2与转动座5分离的离合组件4。本技术的把手座内设置有能在把手座转动时带动转子转动的离合组件,与以往的门锁结构不同,本技术将离合组件安装在把手座内,省去了原有的面板,各结构合理安装搭配,缩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安装便捷,结构简单,节省成本。如图1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离合组件4包括有滑动设置在转动座5上的离合销41,所述的转子2上开设有可供离合销41插入的凹槽21,所述的离合组件4还包括有能将离合销41推到凹槽21内进而使得转子2与转动座1一起转动的驱动装置42。在离合销插入到凹槽21后,可以实现转子与转动座的联动,进而实现转子与把手座的联动。如图1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动座5包括有底座51和上盖52,所述的转子2转动安装在底座51与上盖52之间,所述的转子2上开设有可供拨动杆3插入的通孔24,所述转子2的侧壁上设置能与底座51相抵靠的环形凸台22,所述的环形凸台22与转子2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凸块23,所述上盖52的内侧壁开设有在其转动一定角度后能与所述凸块23相抵靠的凸边521。在离合销没有插入到转子的凹槽内时,此时逆时针转动把手座,通过上盖的凸边521与转子的凸块23配合,通过转子与拨动杆的连接,可以实现转动锁体条形孔,弹出锁舌,关闭门锁。如图1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盖52上开设有可供离合销41在其上滑动的滑动槽522,所述的离合销41上套设有回位弹簧6。在驱动装置退回时,回位弹簧带动离合销从凹槽内退出,解除转子与转动座的联动。如图1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装置42包括有能推动离合销41运动的推杆电机421;电机驱动推杆伸长,推杆的一端推动离合销插入到转子的凹槽内。如图1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把手座1上开设有容纳槽11,所述的转动座5、驱动装置42位于所述容纳槽11内,减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结构简单,节省成本。装配过程:将底座51放入把手座1中;将转子2按照同轴关系放在底座51上;将离合销41、回位弹簧6装入上盖52的滑动槽中,并将离合销41、回位弹簧6、上盖52所组成的组件盖在底座51上,使转子2安装在上盖与底座中;将拨动杆3插入转子2的通孔24中。初始状态:a、游离功能:在初始状态下;离合销41没有销入转子2的凹槽21中,此时把手座顺时针转动时,不能带动拨动杆;除转子2与拨动杆3以外,其他零件均随把手座1一起转动。b、上提功能:在初始状态下,离合销41没有销入转子2的凹槽21中,此时把手座1逆时针转动时,通过上盖52顶靠在转子2侧面的凸台23上,转子2卡住拨动杆3,从而可以实现转动锁体条形孔,弹出锁舌,关闭门锁。销入状态:驱动装置42驱动离合销运动,将离合销41推入转子2的凹槽21中;转动把手座1带动上盖52转动,通过离合销41销住转子2,从而带动转子2随把手座1转动;转子2则卡住拨动杆3一起转动,实现转动锁体条形孔,缩回锁舌,打开门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把手座(1),所述的把手座(1)内设置有转动座(5),转动座(5)内设置有能相对其转动的转子(2),转子(2)上连接有能跟随其转动的拨动杆(3),所述拨动杆(3)的一端穿过把手座(1)与锁体连接,所述把手座(1)内设置有能使转子(2)与转动座(5)一起转动或者使转子(2)与转动座(5)分离的离合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把手座(1),所述的把手座(1)内设置有转动座(5),转动座(5)内设置有能相对其转动的转子(2),转子(2)上连接有能跟随其转动的拨动杆(3),所述拨动杆(3)的一端穿过把手座(1)与锁体连接,所述把手座(1)内设置有能使转子(2)与转动座(5)一起转动或者使转子(2)与转动座(5)分离的离合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组件(4)包括有滑动设置在转动座(5)上的离合销(41),所述的转子(2)上开设有可供离合销(41)插入的凹槽(21),所述的离合组件(4)还包括有能将离合销(41)推到凹槽(21)内进而使得转子(2)与转动座(5)一起转动的驱动装置(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座(5)包括有底座(51)和上盖(52),所述的转子(2)转动安装在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德垣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德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