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春超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在垃圾车上的抓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36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在垃圾车上的抓桶机构,包括:与车体相连的连接支架、铰链接设置在连接支架上的下臂支架及与下臂支架顶端铰链接设置的上臂支架,所述上臂支架顶端铰链接设置有抓桶机构,且抓桶机构与上臂支架顶端底部设有配合使用的翻桶减震器;所述下臂支架上设有油缸支架,所述油缸支架上安装有上下油缸,所述上下油缸的顶端与上臂支架和下臂支架的铰接处铰链接设置,所述上下油缸上连接有上下油管,所述上下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抓桶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对垃圾桶的自动化抓取、倾倒,节省了人工劳动,且具有安全高效的使用效果,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A bucket grabbing mechanism assembled on garbage tr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在垃圾车上的抓桶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在垃圾车上的抓桶机构,属于垃圾车抓桶器

技术介绍
垃圾车,是指用于专门用于市政环卫部门运送各种垃圾的一种专用车辆。种类分为:压缩式垃圾车、摆臂式垃圾车、勾臂式垃圾车、挂桶式垃圾车等。垃圾车主要是运载生活垃圾,亦可运输灰,砂,石,土等散装建筑材料,也可以在矿山或煤建中送矿石或煤。随着国家对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和重视,现如今市镇的街道上在固定点都设置有相应的垃圾桶,一方面给生活的居民提供方便,另外便于垃圾的集中处理。而对于不设置在不同地点的垃圾桶通常是通过人工将其内部的垃圾倒入垃圾车中,最后垃圾车运输到统一地方集中处理。采用人工搬运垃圾桶和倾倒垃圾存在以下不足:(1)人工劳动强度大,耗时费力,工作效率低;(2)人工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3)运行的经济成本较高,不适宜推广使用。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在垃圾车上的抓桶机构,实现对垃圾桶的自动化抓取、倾倒,节省了人工劳动,且具有安全高效的使用效果,满足实际使用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在垃圾车上的抓桶机构,包括:与车体相连的连接支架、铰链接设置在连接支架上的下臂支架及与下臂支架顶端铰链接设置的上臂支架,所述上臂支架顶端铰链接设置有抓桶机构,且抓桶机构与上臂支架顶端底部设有配合使用的翻桶减震器;所述下臂支架上设有油缸支架,所述油缸支架上安装有上下油缸,所述上下油缸的顶端与上臂支架和下臂支架的铰接处铰链接设置,所述上下油缸上连接有上下油管,所述上下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抓桶机构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抓桶机构包括抓桶器支架及与抓桶器支架一体成型设置的抓桶器支座,所述抓桶器支架背面设有与上臂支架顶端铰链接设置的铰接件,所述翻桶减震器设置在抓桶器支座顶端面与上臂支架顶端底部之间,所述抓桶器支座上安装有抓桶器油缸、抓桶器齿轮及抓桶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抓桶器支座底部设有防衬板,所述上下油管的另一端是与抓桶器油缸密封连接,所述抓桶器是齿动设置在抓桶器齿轮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防衬板与所述抓桶器均为向内凹陷的弧形板结构,且所述抓桶器的内侧壁上通过螺母螺栓固定设有橡胶防滑垫。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1)全程采用液压油配合液压油缸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操作,节省了人工劳动,省时省力,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全程机械化操作,避免了人工操作存在的危险性,保障了人身安全;(3)运行的经济成本较低,适宜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装配在垃圾车上的抓桶机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装配在垃圾车上的抓桶机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抓桶机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抓桶器和防衬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内容。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在垃圾车上的抓桶机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在垃圾车上的抓桶机构,包括:与车体相连的连接支架10、铰链接设置在连接支架10上的下臂支架20及与下臂支架20顶端铰链接设置的上臂支架30,上臂支架30顶端铰链接设置有抓桶机构,且抓桶机构与上臂支架30顶端底部设有配合使用的翻桶减震器40;所述下臂支架20上设有油缸支架21,油缸支架21上安装上下油缸22,上下油缸22的顶端与上臂支架30和下臂支架20的铰接处铰链接设置,上下油缸22上连接有上下油管23,山下油管23的另一端与所述抓桶机构连接。所述抓桶机构包括抓桶器支架51及与抓桶器支架51一体成型设置的抓桶器支座52,抓桶器支架51背面设有与上臂支架30顶端铰链接设置的铰接件511,翻桶减震器40设置在抓桶器支座52顶端面与上臂支架30顶端底部之间,所述抓桶器支座52上安装有抓桶器油缸53、抓桶器齿轮54及抓桶器55。所述抓桶器支座52底部设有防衬板56,山下油管23的另一端是与抓桶器油缸53密封连接,抓桶器55是齿动设置在抓桶器齿轮54上。本技术全程采用液压油进入泵站,从泵站产生动力。其中,第一部分:往上提搬动,第一路阀从总泵站传输动力送给抓桶器油缸53,抓桶器油缸53传送给抓桶器齿轮54,抓桶器齿轮54传送给抓桶器55,抓桶器55机械展开后抱抓住垃圾桶。第二部分:往上提搬动,第二路阀从总泵站传输动力送给上油缸(上油缸和下油缸是同一个油缸),上油缸顶起上臂支架30往上翻到60度的时候,翻桶减震器40开始工作,有了翻桶减震器40带动抓桶器支架51往下翻,这样垃圾桶内的垃圾就会倾倒,而等到上油缸的行程走到最顶端的时候,翻桶减震器40会顶着抓桶器支架51把垃圾桶内的垃圾全部倾倒在车斗里面。第三部分:往下按搬动,第二路阀,从总泵站传输动力送给下油缸,把油缸收回来上臂支架30就会落下来,油缸收回最低端时垃圾桶会落到地上。第四部分:往下按搬动,第一路阀,总泵站传输动力给抓桶器油缸53,油缸收回齿轮转回到原来位置,抓桶器张开,放开垃圾桶。进一步改进地,如图3所示:所述防衬板56与抓桶器55均为向内凹陷的弧形板结构,且抓桶器55的内侧壁上通过螺母螺栓固定设有橡胶防滑垫551,方便对垃圾桶的抓取,防止抓取过程中出现滑落。本技术全程采用液压油配合液压油缸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操作,节省了人工劳动,省时省力,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运行的经济成本较低,适宜推广使用。附注:在实际生活中,垃圾桶的形状有圆形、方形等不规则形状,而本技术所述抓桶器55能够对圆形、方形等不规则形状的垃圾桶都具有抓取、提取功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在垃圾车上的抓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体相连的连接支架(10)、铰链接设置在连接支架(10)上的下臂支架(20)及与下臂支架(20)顶端铰链接设置的上臂支架(30),所述上臂支架(30)顶端铰链接设置有抓桶机构,且抓桶机构与上臂支架(30)顶端底部设有配合使用的翻桶减震器(40);/n所述下臂支架(20)上设有油缸支架(21),所述油缸支架(21)上安装有上下油缸(22),所述上下油缸(22)的顶端与上臂支架(30)和下臂支架(20)的铰接处铰链接设置,所述上下油缸(22)上连接有上下油管(23),所述上下油管(23)的另一端与所述抓桶机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在垃圾车上的抓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体相连的连接支架(10)、铰链接设置在连接支架(10)上的下臂支架(20)及与下臂支架(20)顶端铰链接设置的上臂支架(30),所述上臂支架(30)顶端铰链接设置有抓桶机构,且抓桶机构与上臂支架(30)顶端底部设有配合使用的翻桶减震器(40);
所述下臂支架(20)上设有油缸支架(21),所述油缸支架(21)上安装有上下油缸(22),所述上下油缸(22)的顶端与上臂支架(30)和下臂支架(20)的铰接处铰链接设置,所述上下油缸(22)上连接有上下油管(23),所述上下油管(23)的另一端与所述抓桶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在垃圾车上的抓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桶机构包括抓桶器支架(51)及与抓桶器支架(51)一体成型设置的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超
申请(专利权)人:刘春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