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文飚专利>正文

一种消防管线的装配式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914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防管线的装配式施工方法,包括:A、优化二维施工图纸,不改变每个施工空间内喷淋节点的数量,微调节管线上各个喷淋节点的位置,使得相邻节点之间的管件长度为第一预制长度,调节主管位置,使得主管接出支管的长度为第二预制长度;B、现场测量立柱间距、净高、主次梁数据,计算管线需要翻弯绕梁的具体数据;C、将标准管件切割为的预制管件,预制连接件、固定件;D、使用预制的管件和连接件在现场安装管线。本发明专利技术优化喷头节点的长度设计,使各个节点之间的管件可以由标准长度的管件按照比例切割得到,避免了切割部分的管件浪费,对局部特殊支管下料,借助二维码、BIM技术、网络平台等手段达到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式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管线的装配式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防管线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的消防管线施工都是由设计人员根据消防规范设计出图纸后,施工人员根据图纸现场进行加工,而所使用的施工材料都是标准尺寸的材料,和图纸上各个节点的长度不同,需要现场切割材料,一方面是降低了施工效率,一方面还带来了施工材料的浪费。并且同类建筑的套图便捷,都造成设计与施工严重脱节,后期靠与设计沟通变更签证弥补。装配式施工是提高施工效率的有效方法,中国专利CN110210082A公开了一种基于BIM和大数据的装配式建筑管道深化设计、制造及施工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BIM模型,模拟管道施工完成后的走线,预先在工厂中制作各个节段的管件,现场像扫描管件上的二维码,识别其安装位置,将管线组装。上述方案存在的问题就是其预先加工的管件没有标准化,所有管件都需要进行定制生产,造成这种原因是因为设计人员在绘制图纸时只考虑了消防规范,所设计的各个喷淋节点满足消防规范,但节点之间的长度往往比较随意,一般在同一个房间内的节点间距是相等的,而相邻房间的管线节点间距往往就是不同,而管件的预制长度是固定的,需要将预制长度的管件切割后才满足设计要求,而切下来的部分往往都是浪费掉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装配式管道施工存在管件长度不标准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优化长度设计的装配式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防管线的装配式施工方法,包括:A、优化二维施工图纸,不改变每个空间内喷淋节点的数量,仅微调节管线上各个喷淋节点的位置,使得相邻节点之间的管件长度为第一预制长度,调节主管位置,使得主管接出支管的长度为第二预制长度;B、现场测量立柱间距、净高、主次梁数据,计算管线需要翻弯绕梁的具体数据;喷淋支管是顺着梁布置,除个别大梁需要翻弯绕梁外,基本可以忽略大梁对支管下料单数据的影响。C、预制管件和连接件;所述第一预制长度是将一根标准管件按照比例切为两段后得到的管件长度,通常情况下需要得到两段不同长度的管件,以满足节点调节;所述第二预制长度是将一根标准管件切为3-6段后得到小段长度,通常也需要得到不同长度的小段管件以适用于管线调节。D、使用预制的管件和连接件在现场安装管线。可以基于BIM建立三维结构图纸或直接以二维图纸进行碰撞检查,综合优化管线。支管末端节点的长度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能是预制长度,这段管件的长度用于补偿中部节点按照预制长度设置后总长度的差值。对于这种长度特殊的管件,预制后打上标记,以识别其安装位置。喷头设置在管件连接节点处,通过调整主管位置使得支管喷头避让立柱、支管及喷头均匀分布。根据优化后的管线编制施工工艺,对材料采购成本、制造成本、人工需求和设备需求作出预算。每次施工完成后,将施工工艺、预算及施工记录和图纸绑定,存储在数据库中,需要时可通过相似性检索将想要的图纸找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优化喷头节点的长度设计,使各个节点之间的管件可以由标准长度的管件按照比例切割得到,避免了切割部分的管件浪费。2.由于工厂各环节为全自动机械化工艺,再结合下面BIM技术,基本实现降低劳务用工90%以上,改变行业用工模式。对局部特殊支管下料,借助二维码、BIM技术、网络平台等手段达到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式施工。3.按本编制后续办法将BIM图库建立,达到图库量及施工信息存储量后,通过简单识别,提供具备施工信息、疑难点、采购、管理等全信息服务,类似全智能,具备设计师、项目经理、造价预算、签证等全部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优化后的管线示意图,图中圆圈代表喷头,黑色方块代表立柱,虚线表示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做一详细描述。(1)喷淋支管调整方法:①菱形或其它异形建筑通过主管角度调整变为支管按矩形“理解”布置。②考虑四边墙边距离数据、大梁方向调整支管采取方向:横向布置或竖向布置方向。③避开立柱和大梁,将喷头均匀布置,支管采用DN32管,按3米或2.5米与3.5米组合的方式均匀布置支管,而建筑物的总长是固定的,若喷头间距全部按照上述方式布置,肯定会超出或不足总长度,因此需要对末端的支管和喷淋节点进行设计补偿。④主管上下距墙边总长通过调整主管上下位置达到支管喷头避让立柱、支管及喷头均匀分布。⑤末端支管采用DN25管,在规范间距2.4m-3.6m的任意取支管长度及末端喷头距墙0.6m-1.8m的任意间距弥补中间支管按3m或2.5米与3.5米组合间距布置后带来的的总长度差异。对于这种长度特殊的管件,预制后打上标记,以识别其安装位置。进一步的,可以打印二维码,进行手机扫描识别,在手机中安装相应的app,显示出安装位置。⑥通过主管两侧喷头间距在2.5m-3.5m按两侧支管间距0.5m/1m/1.5m/2m调整后边其它支管均匀布置。通过上述方式,除DN25末端支管不规则间距下料外(DN25废料可以全部用于上下喷头支管,无废料),DN32支管为3m或2.5m与3.5m组合下料,DN40支管3m下料,主管两侧也是0.5m/1m/1.5m/2m标准下料,整体建筑平面支管优化后统一一个下料数据,按管长6米无废料,可以整体后场工厂生产:切管、套丝、装DN25管件、装DN32-DN50一头装管件(另一头不装管件但保护好,现场用胶水组装也不影响维修拆除)、喷漆喷字等所有制作环节均可工厂化,前场仅装配式安装。由于工厂各环节为全自动机械化工艺,再结合BIM技术,基本实现降低劳务用工90%以上,改变行业用工模式。对局部特殊支管下料,借助二维码、BIM技术、网络平台等手段达到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式。其它装配工艺解决:主管相对居中布置走向。管道支架和吊架,7字型支架用椭圆孔移动调整膨胀螺丝和U型卡安装,可按标准件工厂预制;结合BIM技术、图集、新技术完成吊架工厂预制;可机械下料、主管打孔、焊接、喷漆等。现场配备带充电的电锤、快速扳手、升降台等先进机械完成支吊架、管道等装配式安装。结合BIM技术及其它手段,就阀门、末端试水装置等管道连接设备完成工厂成套预制,现场法兰(焊接或沟槽)快速安装。结合BIM技术及其它手段,完成主管开孔预制定点准确并将上管件工厂预制。上述方式把消防喷淋系统在消防规范、施工规范、图集约定内形成共性统一的施工标准,将建筑分类,结构特点分类,设计参数数据归类,建立管道组、设备组等模型组块,形成标准化“中心图”数据库,借助BIM技术、GPS、二维码、编号、检索与识别、区域网、商业软件优质功能开发等技术手段,借助施工信息不断完善,提供综合考虑完善的图纸深化、设计参数深化、多专业协同设计、设计施工疑点难点、碰撞检查、三维可视化校验、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场布管理、施工方案模拟、成本5D计划(进度计划+工程造价)、运维数据整合与管理、运维对象空间定位与可视化、三维场地平面布置、BIM图纸检查、BIM协调碰撞、BIM方案模拟优化、BIM工程量计算、BI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管线的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A、优化二维施工图纸,不改变每个施工空间内喷淋节点的数量,微调节管线上各个喷淋节点的位置,使得相邻节点之间的管件长度为第一预制长度,调节主管位置,使得主管接出支管的长度为第二预制长度;/nB、现场测量立柱间距、净高、主次梁数据,计算管线需要翻弯绕梁的具体数据;/nC、将标准管件切割为的预制管件,预制连接件、固定件;/nD、使用预制的管件和连接件在现场安装管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管线的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优化二维施工图纸,不改变每个施工空间内喷淋节点的数量,微调节管线上各个喷淋节点的位置,使得相邻节点之间的管件长度为第一预制长度,调节主管位置,使得主管接出支管的长度为第二预制长度;
B、现场测量立柱间距、净高、主次梁数据,计算管线需要翻弯绕梁的具体数据;
C、将标准管件切割为的预制管件,预制连接件、固定件;
D、使用预制的管件和连接件在现场安装管线。


2.据权利要求1所述消防管线的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完成后,进行综合管线碰撞检查,综合优化管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消防管线的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管线进行优化时:所述第一预制长度是将一根标准管件按照一定比例切为两段后得到的管件长度,所述第二预制长度是将一根标准管件按照一定比例切为3-6段后得的管件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消防管线的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支管末端节点的支管长度可以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飚
申请(专利权)人:朱文飚徐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