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坑构件信息模型编码和数据交换的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9142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基坑构件信息模型编码和数据交换的方法和系统。本方法针对标准化处理的建筑基坑构件BIM模型研发的BIM构件自动编码,完成了建筑基坑BIM构件的编码体系的建立,并且实现了建筑基坑BIM模型中的构件自动编码技术,极大提高编码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材料物资采购、清单工程量统计和不同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换功能,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为后续设计、施工、运维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基坑构件信息模型编码和数据交换的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信息模型(BIM)信息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基坑构件信息模型编码和数据交换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与其他工程结构相比,建筑基坑结构类型多、形式复杂、异型构件多、受力分析要求高、信息专属性墙等特点。建筑基坑工程BIM构件模型必须按其构型、受力特点、属性特点等特点进行分类和编码;适用于构件的全寿命周期,从构思、设计、建造到最终拆卸、解构、回收或重新利用。并可以通过使用表格来跟踪和记录设施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数据和不断变化的生命周期中物业设施作为一个整体所进行的修改的数据,以此达到信息分类的标注。BIM作为数据化的建筑信息模型的代表,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数据资料库,在构件编码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BIM构件编码体系是实现BIM技术渗透到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重要基础,通过BIM构件编码体系,可以实现BIM模型数据的高效管理和信息传递。然而国内大部分BIM模型的内部组成比较混乱,且没有统一标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BIM构件编码体系尚未建立或者不完备。不仅如此,BIM模型的各类构件和编码的关联,面临巨大的困难。建筑基坑BIM模型构件数量巨大,人工实现关联匹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建筑基坑构件BIM编码体系可以辅助建立合理的BIM构件库,包括分类、编码和命名信息,以构件库的标准构件作为建模样板,可以极大程度提高模型的标准性,且根据模型快速导出工程量清单。所以实现BIM构件的标准编码和将BIM构件编码与BIM模型关联意义重大。<br>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信息模型(BIM)信息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基坑构件信息模型编码和数据交换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实现了建筑基坑工程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及快速检索,保证了构件的唯一性,为建筑基坑工程的BIM应用奠定基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的具体步骤为:步骤1:打开二次开发工具,按六级编码的方法对建筑基坑构件进行分类和编码;步骤2:在Revit软件中建立建筑基坑模型,并获取模型各构件的ID号;步骤3:将Revit软件中获取的ID号与编码号进行关联;步骤4:根据基于Revit软件二次开发的工程统计量和物资采购清单功能出工程量和清单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关键部分,现对建筑基坑构件编码的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一包括:将构件编码划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为一级编码,采用六级编码,一共设置17位阿拉伯数字,前9位分表建设进程、数据导入、专业检查、交付成果、建设属性,代码前五级;最后一位根据BIM构件的数目来确定,为构件流水号。其中编码规则具体如下:(1)第一级编码,共三位数字,主要表示建设进程,前一位编码为大编码,代表建设进程,后两位分别为小编码,为建设进程的流水编码,范围为0~99,例如:100代表建设进程,200代表行为、300专业领域,101代表项目前期、102项目规划、103决策和评价、104代表勘查、105初步设计、106代表建造、107代表验收、108代表运营、109代表拆除等;201代表行为;(2)第二级编码,共二位数字,主要表示数据,前一位“1”、“2”、“3”编码分别代表场地工程地质数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数据,后一位代表第一位编码的信息分类,例如:场地工程地质数据的信息分类包括地层空间信息,地层物理指标,地层力学指标,即:第二位中“1”、“2”、“3”分别代表地层空间信息,地层物理指标,地层力学指标,具体如下所示:(3)第三级编码,共二位数字,主要表示构件检查,前一位编码分别表示支护构件、子模型,后一位编码表示前一位编码的结构类型,例如10表示支护结构中的排桩地下连续墙类型,21表示子模型中的建筑子模型,具体如下所示:(4)第四级编码,共二位数字,主要表示交付成果,前一位编码分别表示说明书、图纸、计算书,例如“1”表示说明书;(5)第五级编码,共四位数字,主要表示材质和属性,分别为大小编码,大编码表示自定义的材质,小编码表示构件属性,各由两位数字表示;(6)第六级编码,共四位数字,表示同类构件数量;(7)每一级编码用“-”符号进行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对建筑基坑构件模型的编码进规范化,实现了建筑基坑构件的快速检索,提高了构件编码的效率;(2)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建筑基坑领域BIM的深层及应用,而不仅仅是模型构件的简单分类。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的一种建筑基坑构件与Revit相关联,并出工程量和物资采购清单的结构流程示意图。图2是建筑基坑构件参数化编码的编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信息模型(BIM)信息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基坑构件信息模型编码和数据交换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实现了建筑基坑工程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及快速检索,保证了构件的唯一性,为建筑基坑工程的BIM应用奠定基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的具体步骤为:步骤一:按六级编码的方法对建筑基坑构件进行分类和编码;步骤二:在Revit软件中建立建筑基坑模型,并获取构件的ID号;步骤三:将Revit软件中获取的ID号与编码进行关联;步骤四:根据基于Revit软件二次开发的工程统计量和物资采购清单功能出工程量和清单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关键部分,现对建筑基坑构件编码的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一包括:将构件编码划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为一级编码,采用六级编码,一共设置17位阿拉伯数字,前9位分表建设进程、数据导入、专业检查、交付成果、建设属性,代码前五级;最后一位根据BIM构件的数目来确定,为构件流水号。具体编码规则如下:(1)第一级编码,共三位数字,主要表示建设进程,前一位编码为大编码,代表建设进程,后两位分别为小编码,为建设进程的流水编码,范围为0~99。例如:100代表建设进程,200代表行为、300专业领域,101代表项目前期、102项目规划、103决策和评价、104代表勘查、105初步设计、106代表建造、107代表验收、108代表运营、109代表拆除等;(2)第二级编码,共二位数字,主要表示数据导入,前一位“1”、“2”、“3”编码分别代表场地工程地质数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数据,后一位代表第一位编码的信息分类,例如:场地工程地质数据的信息分类包括地层空间信息,地层物理指标,地层力学指标,即:第二位中“1”、“2”、“3”分别代表地层空间信息,地层物理指标,地层力学指标;(3)第三级编码,共二位数字,主要表示构件检查,前一位编码分别表示支护构件、子模型,后一位编码表示前一位编码的结构类型,例如10表示支护结构中的排桩地下连续墙类型,21表示子模型中的建筑子模型;(4)第四级编码,共二位数字,主要表示交付成果,前一位编码分别表示说明书、图纸、计算书,例如“1”表示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基坑构件信息模型编码和数据交换的方法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建筑基坑构件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的方法遵循唯一、简明性、合理性、规范性、完整性、可操作性的编码原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坑构件信息模型编码和数据交换的方法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建筑基坑构件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的方法遵循唯一、简明性、合理性、规范性、完整性、可操作性的编码原则。


2.一种建筑基坑构件信息模型编码和数据交换的方法和系统,其特征在于:本次编码对建筑基础BIM构件信息模型分类结构内容包括建设进程、数据导入、专业检查、交付成果、建设属性;其中:
(1)建设进程包括工程建设项目阶段、行为和专业领域;
(2)数据导入包括场地工程地质数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数据;
(3)构件检查包括:支护构件、设计子模型;
(4)交付成果包括:说明书、图纸、计算书;
(5)建设属性包括:材质和属性。


3.根据权利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基坑构件信息模型编码采用六级编码,一共设置17位阿拉伯数字,前9位分表建设进程、数据导入、专业检查、交付成果、建设属性,代码前五级;最后一位根据BIM构件的数目来确定,代表编码最后一级;其中:
第一级编码,共三位数字,主要表示建设进程,前一位编码为大编码,代表建设进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常乐辛德林刘姣梁霏飞许丹欧阳文杰陈莹莹祁建权安国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