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908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系统,属于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系统,包括:转运箱体、固定槽、底座、冷凝水进入口、倾卸机构、冷凝水排出口、压力传感器、存储水箱、冷凝水输入管、冷凝水溢流管、冷凝水输出管、第一电磁阀和控制器;转运箱体为密闭腔室结构,固定槽为上方敞口的矩形凹槽结构,转运箱体设置在固定槽内部,固定槽底部固定设置在底座上,转运箱体上部一侧设置有冷凝水进入口和冷凝水排出口,转运箱体底壁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该设备广泛应用于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系统
本技术属于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焦炉煤气管网冷凝水是现阶段焦化企业的主要废水来源之一,该水的特点是呈酸性,浊度大,悬浮物高,而且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氯化物、硫化物等酸性物质能够腐蚀管道设备,特别是氯离子含量偏高,导致电导率高,发生电化学腐蚀,使管道腐蚀速度加快。因此,必须及时将冷凝水从管道中排出。现有的冷凝水收集装置一般通过浮球开关对集水箱中的液位测量控制,然而浮球开关长时间使用灵敏度下降且动作迟缓,不能准确对集水箱中的液位进行控制;同时,有的冷凝水收集距离焦化废水处理站较远,不能满足冷凝水的远距离运输,降低了废水处理的效率。因此,提供一种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系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中存在的现有冷凝水收集装置的液位测量装置复杂、准确性低以及冷凝水不能远距离运输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系统。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系统,包括:转运箱体、固定槽、底座、冷凝水进入口、倾卸机构、冷凝水排出口、压力传感器、存储水箱、冷凝水输入管、冷凝水溢流管、冷凝水输出管、第一电磁阀和控制器;所述转运箱体为密闭腔室结构,所述固定槽为上方敞口的矩形凹槽结构,所述转运箱体设置在固定槽内部,所述固定槽底部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用于移动升降转运箱体,所述转运箱体上部一侧设置有冷凝水进入口和冷凝水排出口,所述转运箱体底壁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倾卸机构设置在转运箱体一侧,所述倾卸机构用于将转运箱体倾倒;所述存储水箱为密闭腔室结构,所述转运箱体顶部设置于存储水箱下部一旁,所述存储水箱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冷凝水输入管一端与存储水箱连通,所述冷凝水输入管另一端与冷凝水排水器连通,所述冷凝水溢流管一端与存储水箱上部出水口A相连通,所述冷凝水溢流管另一端与转运箱体上部入水口B相连通,所述冷凝水输出管一端与存储水箱下部出水口C相连通,所述冷凝水输出管另一端与转运箱体上部入水口D相连通,所述冷凝水输出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控制器设置在存储水箱顶部。所述底座包括:矩形腔室、油泵、液压油缸、支撑座和万向轮,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矩形腔室,所述矩形腔室内部设置有油泵,所述液压油缸固定在底座下方,所述液压油缸上的活塞杆竖直设置,且活塞杆下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为水平板状,所述油泵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缸连接,所述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控制液压油缸的工作,所述底座底部还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倾卸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倾卸机构以固定槽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且位于转运箱体外侧,倾卸机构包括上下方向设置的油缸,油缸的活塞杆与固定槽铰接,油缸的缸筒中部与转运箱体铰接。所述控制器为DDC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底座的一侧还设置有推移手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技术采用的一种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系统,通过设置转运箱体和存储箱体的高度位置,当存储水箱中的冷凝液达到冷凝水溢流管的高度时,冷凝液由于连通器原理通过冷凝水溢流管进入转运箱体中,转运箱体底部的压力传感器接收到重力变化信号,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使得冷凝液还可从冷凝水输出管进入转运箱体中,从而快速降低存储水箱中冷凝液的高度,使得存储水箱中的液位高度可以简便快捷的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液位控制的准确度,保证了冷凝水回收的安全性。二、本技术采用的一种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系统,通过万向轮和支撑座的设置,使得转运箱体移动便利和固定平稳,当需要移动转运箱体时,第二电磁阀控制液压油缸收缩,此刻万向轮接触地面,可手动推移转运箱体,当转运箱体需要固定位置时,第一电磁阀控制液压油缸伸长,此刻支撑座接触地面,万向轮被抬起,转运箱体得以固定,使得转运箱体移动更加灵活,适应不同位置和距离的冷凝水转运,提高废水的处理效率;通过设置倾卸机构,可以对转运箱体中的冷凝水倾倒,通过控制油缸的伸缩,实现转运箱体的转动,使得冷凝水更便捷回收至焦化废水处理站。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运箱体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转运箱体倾倒冷凝液的状态图。图中1为转运箱体,2为固定槽,3为底座,4为冷凝水进入口,5为倾卸机构,6为冷凝水排出口,7为压力传感器,8为存储水箱,9为冷凝水输入管,10为冷凝水溢流管,11为冷凝水输出管,12为第一电磁阀,13为控制器,30为矩形腔室,31为油泵,32为液压油缸,33为支撑座,34为万向轮,51为油缸。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系统,包括:转运箱体1、固定槽2、底座3、冷凝水进入口4、倾卸机构5、冷凝水排出口6、压力传感器7、存储水箱8、冷凝水输入管9、冷凝水溢流管10、冷凝水输出管11、第一电磁阀12和控制器13;所述转运箱体1为密闭腔室结构,所述固定槽2为上方敞口的矩形凹槽结构,所述转运箱体1设置在固定槽2内部,所述固定槽2底部固定设置在底座3上,所述底座3用于移动升降转运箱体1,所述转运箱体1上部一侧设置有冷凝水进入口4和冷凝水排出口6,所述转运箱体1底壁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倾卸机构5设置在转运箱体1一侧,所述倾卸机构5用于将转运箱体1倾倒;所述存储水箱8为密闭腔室结构,所述转运箱体1顶部设置于存储水箱8下部一旁,所述存储水箱8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冷凝水输入管9一端与存储水箱8连通,所述冷凝水输入管9另一端与冷凝水排水器连通,所述冷凝水溢流管10一端与存储水箱8上部出水口A相连通,所述冷凝水溢流管10另一端与转运箱体1上部入水口B相连通,所述冷凝水输出管11一端与存储水箱8下部出水口C相连通,所述冷凝水输出管11另一端与转运箱体1上部入水口D相连通,所述冷凝水输出管11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2,所述控制器13设置在存储水箱8顶部。所述底座3包括:矩形腔室30、油泵31、液压油缸32、支撑座33和万向轮34,所述底座3内部设置有矩形腔室30,所述矩形腔室30内部设置有油泵31,所述液压油缸32固定在底座3下方,所述液压油缸32上的活塞杆竖直设置,且活塞杆下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座33,所述支撑座33为水平板状,所述油泵31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缸32连接,所述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控制液压油缸32的工作,所述底座3底部还设置有万向轮34。所述倾卸机构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倾卸机构5以固定槽2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且位于转运箱体1外侧,倾卸机构5包括上下方向设置的油缸51,油缸51的活塞杆与固定槽2铰接,油缸51的缸筒中部与转运箱体1铰接。所述控制器13为DDC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7、第一电磁阀12和第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箱体(1)、固定槽(2)、底座(3)、冷凝水进入口(4)、倾卸机构(5)、冷凝水排出口(6)、压力传感器(7)、存储水箱(8)、冷凝水输入管(9)、冷凝水溢流管(10)、冷凝水输出管(11)、第一电磁阀(12)和控制器(13);/n所述转运箱体(1)为密闭腔室结构,所述固定槽(2)为上方敞口的矩形凹槽结构,所述转运箱体(1)设置在固定槽(2)内部,所述固定槽(2)底部固定设置在底座(3)上,所述底座(3)用于移动升降转运箱体(1),所述转运箱体(1)上部一侧设置有冷凝水进入口(4)和冷凝水排出口(6),所述转运箱体(1)底壁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倾卸机构(5)设置在转运箱体(1)一侧,所述倾卸机构(5)用于将转运箱体(1)倾倒;/n所述存储水箱(8)为密闭腔室结构,所述转运箱体(1)顶部设置于存储水箱(8)下部一旁,所述存储水箱(8)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冷凝水输入管(9)一端与存储水箱(8)连通,所述冷凝水输入管(9)另一端与冷凝水排水器连通,所述冷凝水溢流管(10)一端与存储水箱(8)上部出水口A相连通,所述冷凝水溢流管(10)另一端与转运箱体(1)上部入水口B相连通,所述冷凝水输出管(11)一端与存储水箱(8)下部出水口C相连通,所述冷凝水输出管(11)另一端与转运箱体(1)上部入水口D相连通,所述冷凝水输出管(11)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2),所述控制器(13)设置在存储水箱(8)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炉煤气冷凝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箱体(1)、固定槽(2)、底座(3)、冷凝水进入口(4)、倾卸机构(5)、冷凝水排出口(6)、压力传感器(7)、存储水箱(8)、冷凝水输入管(9)、冷凝水溢流管(10)、冷凝水输出管(11)、第一电磁阀(12)和控制器(13);
所述转运箱体(1)为密闭腔室结构,所述固定槽(2)为上方敞口的矩形凹槽结构,所述转运箱体(1)设置在固定槽(2)内部,所述固定槽(2)底部固定设置在底座(3)上,所述底座(3)用于移动升降转运箱体(1),所述转运箱体(1)上部一侧设置有冷凝水进入口(4)和冷凝水排出口(6),所述转运箱体(1)底壁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倾卸机构(5)设置在转运箱体(1)一侧,所述倾卸机构(5)用于将转运箱体(1)倾倒;
所述存储水箱(8)为密闭腔室结构,所述转运箱体(1)顶部设置于存储水箱(8)下部一旁,所述存储水箱(8)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冷凝水输入管(9)一端与存储水箱(8)连通,所述冷凝水输入管(9)另一端与冷凝水排水器连通,所述冷凝水溢流管(10)一端与存储水箱(8)上部出水口A相连通,所述冷凝水溢流管(10)另一端与转运箱体(1)上部入水口B相连通,所述冷凝水输出管(11)一端与存储水箱(8)下部出水口C相连通,所述冷凝水输出管(11)另一端与转运箱体(1)上部入水口D相连通,所述冷凝水输出管(11)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2),所述控制器(13)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云岗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光大焦化气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