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8896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5:4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提高了光转换层的安装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光转换层的安装良率。上述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出光区域;多个光源,多个光源位于基板上,多个光源位于出光区域;透明封装层,透明封装层覆盖多个光源;光转换层,光转换层位于透明封装层背向基板的一侧,光转换层覆盖出光区域,光转换层包括色转换材料;光学膜材,光学膜材位于透明封装层背向基板的一侧,光学膜材覆盖出光区域。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充足亮度且分布均匀的光源。背光模组包括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相比于侧入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具有高对比度等优势,成为了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目前,直下式背光模组中通常采用蓝色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并利用色转换结构将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出的蓝光转换为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白光。然而,现有的色转换结构尺寸较小,容易脱落,导致安装良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提高了光转换层的安装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光转换层的安装良率。第一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出光区域;多个光源,多个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基板上,多个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出光区域;透明封装层,所述透明封装层覆盖多个所述光源;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位于所述透明封装层背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光转换层覆盖所述出光区域,所述光转换层包括色转换材料;光学膜材,所述光学膜材位于所述透明封装层背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光学膜材覆盖所述出光区域。可以看出,将多个光源通过透明封装层进行封装后,通过在透明封装层上再设置一光转换层,就能够实现对全部光源发出的光进行色转换,无需再对应每个光源单独设置色转换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尺寸较小的色转换结构,整面设置的光转换层在背光模组中的稳定性较高,不易脱落,使得光转换层具有较高的安装稳定性,提高了安装良率,并且,还能够降低制作成本。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中,光转换层中的色转换材料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色转换时,还存在离子激发现象,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一定程度的扩散,实现一定程度的混光,当进一步通过光学膜材进行二次混光后,就能够提高混光效果,使其形成更加均匀的面光源。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光转换层包括透明基底、以及涂覆在所述透明基底背向所述基板一侧的所述色转换材料,通过采用透明材料形成光转换层的基底,提高了光转换层的光线透过率,从而在实现色转换的同时,降低了光线损耗。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色转换材料包括荧光粉材料或量子点材料,其中,所述荧光粉材料的粒径为d1,2μm≤d1≤50μm,所述量子点材料的粒径为d2,2nm≤d2≤100nm,将荧光粉材料或量子点材料的粒径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使所形成的背光色域较大,提高对比度。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透明基底为扩散膜,此时,所述光学膜材包括第一棱镜膜和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位于所述色转换材料背向所述基底的一侧,将透明基底设置为扩散膜,不仅能够提高扩散膜对光线的扩散效果,而且光学膜材中无需再设置扩散膜,实现了背光模组厚度的降低。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透明基底为第一棱镜膜,此时,所述光学膜材包括扩散膜和第二棱镜膜,其中,所述扩散膜位于所述第一棱镜膜与所述透明封装层之间,将透明基底设置为第一棱镜膜,且将扩散膜设于第一棱镜膜与透明封装层之间,光线在背光模组的底部进行扩散和修正,能够优化混光效果,而且,光学膜材无需再设置第一棱镜膜,降低了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扩散膜,所述扩散膜的出光区包括呈矩阵式排布的多个子出光区,所述子出光区包括中心出光区域和围绕所述中心出光区域的边界出光区域,所述边界出光区域包括多个阻隔区;所述扩散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位于所述子出光区中除所述阻隔区之外的区域;通过在阻隔区不设置第一微结构,能够降低整个边界出光区域的扩散程度,当液晶显示面板显示画面时,就能够改善与边界出光区域对应位置处的光晕现象,进而改善整体显示画面边界处的光晕现象。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位于所述子出光区,并且,部分所述第二微结构位于所述阻隔区;通过在阻隔区内设置第二微结构,能够使阻隔区存在较小程度的扩散,改善液晶显示面板在阻隔区对应的位置处存在暗线的现象。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子出光区,沿所述中心出光区域朝向所述边界出光区域的方向,所述第二微结构的分布密度递减,从而使得光线的扩散程度逐渐降低,扩散程度的变化更为柔和,优化了调光效果。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子出光区,沿所述中心出光区域朝向所述边界出光区域的方向,所述第二微结构的尺寸递减,从而使得光线的扩散程度逐渐降低,扩散程度的变化更为柔和,优化了调光效果。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光转换层通过第一透明胶层粘接于所述透明封装层背向所述基板的表面,光源发出的光直接穿透第一透明胶层入射至光转换层,提高了光获取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光学膜材位于所述光转换层背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光学膜材通过第二透明胶层粘接于所述光转换层背向所述基板的表面,光源发出的光直接穿透第二透明胶层入射至光转换层,提高光获取率;或,所述光学膜材与所述光转换层背向所述基板的表面之间间隔有间隙,示例性的,光转换层背向基板的表面上可分散设置多个透明支撑柱,从而使光学膜材与光转换层之间间隔有间隙,如此设置,光源发出的光线传输至间隙时发生折射,使得光线发生扩散,优化混光效果。第二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前框;液晶显示面板和第一方面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通过框体安装在所述背板和所述前框所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所述背光模组通过所述框体安装在所述背板上,且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背向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的一侧;在驱动液晶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时,背光模组向其提供白色的背光,进而通过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的扭转控制射出的光线数量,以实现画面显示。可以看出,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因此,采用该液晶显示装置,基于背光模组中的光转换层的设置方式,无需对每个光源分别设置一个色转换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尺寸较小的色转换结构,整面设置的光转换层在背光模组中的稳定性较高,不易脱落,使得光转换层具有较高的安装稳定性,提高了安装良率,并且,还能够降低制作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1’-A2’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在俯视角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沿A1-A2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膜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光转换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板;/n出光区域;/n多个光源,多个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基板上,多个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出光区域;/n透明封装层,所述透明封装层覆盖多个所述光源;/n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位于所述透明封装层背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光转换层覆盖所述出光区域,所述光转换层包括色转换材料;/n光学膜材,所述光学膜材位于所述透明封装层背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光学膜材覆盖所述出光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出光区域;
多个光源,多个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基板上,多个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出光区域;
透明封装层,所述透明封装层覆盖多个所述光源;
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位于所述透明封装层背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光转换层覆盖所述出光区域,所述光转换层包括色转换材料;
光学膜材,所述光学膜材位于所述透明封装层背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光学膜材覆盖所述出光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转换层包括:
透明基底;
涂覆在所述透明基底背向所述基板一侧的所述色转换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色转换材料包括:
荧光粉材料,所述荧光粉材料的粒径为d1,2μm≤d1≤50μm;
或,量子点材料,所述量子点材料的粒径为d2,2nm≤d2≤100n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基底为扩散膜;
所述光学膜材包括第一棱镜膜和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位于所述色转换材料背向所述基底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基底为第一棱镜膜;
所述光学膜材包括扩散膜和第二棱镜膜,其中,所述扩散膜位于所述第一棱镜膜与所述透明封装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的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扩散膜,所述扩散膜的出光区包括呈矩阵式排布的多个子出光区,所述子出光区包括中心出光区域和围绕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玲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