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体积大冲力气动弹簧冲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805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体积大冲力气动弹簧冲压机,包括气动机构,包括竖向布置的直线气缸,直线气缸的输出杆穿入机架内;配重机构,包括设置在输出杆上的配重块,机架内部具备竖向的中空腔,配重块与中空腔内壁接触,配重块的下端设有冲头;弹性机构,中空腔的顶部具备上开口,上开口的边沿具备上止口,中空腔的底部具备下开口,下开口的边沿具备下止口,配重块的上表面与上止口的下表面之间设有若干个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绕输出杆环形阵列于同一水平面,上止口具备容纳螺旋弹簧端头的盲孔,上开口的直径大于螺旋弹簧的直径。采用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较低的成本、较小的尺寸,在低功率的前提下,利用气动力的转移集中来实现较大的冲压力输出。

A kind of pneumatic spring press with small volume and large punch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体积大冲力气动弹簧冲压机
本技术涉及冲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体积大冲力气动弹簧冲压机。
技术介绍
冲压设备一般是具备竖向的往复移动自由度的,利用自身强大的冲力来实现对产品的冲裁或形变,如果要增加冲压的效果,往往直接的手段是增加冲压设备的功率,这样会导致设备的体积、功耗、成本都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小体积大冲力气动弹簧冲压机,利用较低的成本、较小的尺寸,在低功率的前提下,利用气动力的转移集中来实现较大的冲压力输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小体积大冲力气动弹簧冲压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体积大冲力气动弹簧冲压机,包括:气动机构,包括竖向布置的直线气缸,直线气缸的输出杆穿入机架内;配重机构,包括设置在输出杆上的配重块,机架内部具备竖向的中空腔,配重块与中空腔内壁接触,配重块的下端设有冲头;弹性机构,中空腔的顶部具备上开口,上开口的边沿具备上止口,中空腔的底部具备下开口,下开口的边沿具备下止口,配重块的上表面与上止口的下表面之间设有若干个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绕输出杆环形阵列于同一水平面,上止口具备容纳螺旋弹簧端头的盲孔,上开口的直径大于螺旋弹簧的直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直线气缸拉起配重块同时螺旋弹簧被压缩,当直线气缸放开配重块时,配重块自身的重量加上螺旋弹簧被压缩的重量高速下冲。最后下移冲压动作时,可以是三种力量的聚合,包括直线气缸自身下移的气动力,还有配重块因自身重力的下落冲击力,还包括螺旋弹簧释放出来的弹力,三种力量的聚合能够提供强大的下压力。在冲头上移过程中,气动力大多都转化为配重块提升的重力势能和螺旋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最终的冲头的能量来源其实都来源于气动力,只是将更多的气动力集中在下移过程中释放。同时如果仅仅全由螺旋弹簧来实现弹性势能的转移,那样螺旋弹簧的尺寸也较大,耗散的内能也较大,如果仅由配重块来实现重力势能的转移,那样整个竖向的往复动作缺少弹性缓冲,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盲孔正好为螺旋弹簧的端部提供了限位位置。中空腔起到对配重块的导向作用,保证冲头仅具备竖向的往复直线自由度。本技术方案利用较低的成本、较小的尺寸,在较低功率的前提下,巧妙利用气动力的转移集中来实现较大的冲压力输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螺旋弹簧、盲孔的数量均为偶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同时可以调节螺旋弹簧的数量,以控制弹性势能所占比例的大小,偶数的布局也保证弹力沿输出杆轴对称分布。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配重块和中空腔的侧面均为圆周面,下开口的直径小于配重块的直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周面的搭配,使得相互接触稳固顺滑,下止口可以限制配重块从中控腔下部滑脱。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螺旋弹簧与上止口、配重块一体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螺旋弹簧除了被压缩来积蓄弹性势能之外,冲头下移到一定程度时,螺旋弹簧可以被拉伸,也可以起到最后对冲头弹性缓冲的底部,防止误操作过程中造成冲头、配重块损伤。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直线气缸的缸体与机架固定,机架的底部通过支架固定有底板,底板上设有底模,底模位于冲头的正下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底板为整体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输出杆与配重块通过活动挂钩连接,配重块移动至最高极限位置时,机架上设有触发活动挂钩脱钩的拨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如果直线气缸下移输出时的最大速度不能满足要求,利用可活动连接的挂钩机构可以仅由弹力、重力来施加冲压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机架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A-A剖视图。1-直线气缸;2-螺旋弹簧;3-机架;3a-上开口;3b-盲孔;3c-中空腔;3d-下止口;4-配重块;5-冲头;6-底模;7-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一种小体积大冲力气动弹簧冲压机,包括:气动机构,包括竖向布置的直线气缸1,直线气缸1的输出杆穿入机架3内;配重机构,包括设置在输出杆上的配重块4,机架3内部具备竖向的中空腔3c,配重块4与中空腔3c内壁接触,配重块4的下端设有冲头5;弹性机构,中空腔3c的顶部具备上开口3a,上开口3a的边沿具备上止口,中空腔3c的底部具备下开口,下开口的边沿具备下止口3d,配重块4的上表面与上止口的下表面之间设有若干个螺旋弹簧2,螺旋弹簧2绕输出杆环形阵列于同一水平面,上止口具备容纳螺旋弹簧2端头的盲孔3b,上开口3a的直径大于螺旋弹簧2的直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直线气缸拉起配重块同时螺旋弹簧被压缩,当直线气缸放开配重块时,配重块自身的重量加上螺旋弹簧被压缩的重量高速下冲。最后下移冲压动作时,可以是三种力量的聚合,包括直线气缸自身下移的气动力,还有配重块因自身重力的下落冲击力,还包括螺旋弹簧释放出来的弹力,三种力量的聚合能够提供强大的下压力。在冲头上移过程中,气动力大多都转化为配重块提升的重力势能和螺旋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最终的冲头的能量来源其实都来源于气动力,只是将更多的气动力集中在下移过程中释放。同时如果仅仅全由螺旋弹簧来实现弹性势能的转移,那样螺旋弹簧的尺寸也较大,耗散的内能也较大,如果仅由配重块来实现重力势能的转移,那样整个竖向的往复动作缺少弹性缓冲,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盲孔正好为螺旋弹簧的端部提供了限位位置。中空腔起到对配重块的导向作用,保证冲头仅具备竖向的往复直线自由度。本技术方案利用较低的成本、较小的尺寸,在较低功率的前提下,巧妙利用气动力的转移集中来实现较大的冲压力输出。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2、盲孔3b的数量均为偶数。图2用虚线表示了盲孔3b、中空腔3c的俯视轮廓,一般选择四个或六个,图2中显示了盲孔3b为六个。螺旋弹簧2、盲孔3b相互的数量相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同时可以调节螺旋弹簧的数量,以控制弹性势能所占比例的大小,偶数的布局也保证弹力沿输出杆轴对称分布。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配重块4和中空腔3c的侧面均为圆周面,下开口的直径小于配重块4的直径。如图3所示,上开口3a和下开口的直径均是小于中空腔3c的直径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周面的搭配,使得相互接触稳固顺滑,下止口可以限制配重块从中控腔下部滑脱。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体积大冲力气动弹簧冲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气动机构,包括竖向布置的直线气缸,所述直线气缸的输出杆穿入机架内;/n配重机构,包括设置在输出杆上的配重块,所述机架内部具备竖向的中空腔,所述配重块与中空腔内壁接触,所述配重块的下端设有冲头;/n弹性机构,所述中空腔的顶部具备上开口,所述上开口的边沿具备上止口,所述中空腔的底部具备下开口,所述下开口的边沿具备下止口,所述配重块的上表面与上止口的下表面之间设有若干个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绕输出杆环形阵列于同一水平面,所述上止口具备容纳螺旋弹簧端头的盲孔,所述上开口的直径大于螺旋弹簧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体积大冲力气动弹簧冲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动机构,包括竖向布置的直线气缸,所述直线气缸的输出杆穿入机架内;
配重机构,包括设置在输出杆上的配重块,所述机架内部具备竖向的中空腔,所述配重块与中空腔内壁接触,所述配重块的下端设有冲头;
弹性机构,所述中空腔的顶部具备上开口,所述上开口的边沿具备上止口,所述中空腔的底部具备下开口,所述下开口的边沿具备下止口,所述配重块的上表面与上止口的下表面之间设有若干个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绕输出杆环形阵列于同一水平面,所述上止口具备容纳螺旋弹簧端头的盲孔,所述上开口的直径大于螺旋弹簧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体积大冲力气动弹簧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盲孔的数量均为偶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澄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兴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