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寄生蜂电镜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8755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寄生蜂电镜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寄生蜂虫体样本以及寄生蜂触角;通过乙醇溶液对所述寄生蜂触角进行处理,获取寄生蜂触角样本;对所述触角样本进行修剪处理,并通过导电胶带将修剪处理后的触角样本固定在样品台上;使用放电防止液对寄生蜂触角样本进行处理;对所述触角样本进行表面镀金处理;通过配置电镜的电压,获取触角的电镜图像。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寄生蜂触角的独有特点,对电镜配置电镜电压,使用乙醇溶液和放电防止液处理触角样本,为电镜研究寄生蜂的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该电镜研究寄生蜂的方法可以为后续探索寄生蜂超微结构提供参考和支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生物电镜领域。

A metho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of parasitoid electron microscop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寄生蜂电镜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电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寄生蜂电镜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美洲大蠊已在地球上存在逾2亿年,适应多种环境条件,并成为可携带多种病毒、污染人类生活环境的害虫。目前,防治美洲大蠊主要依赖化学农药和诱饵剂。美洲大蠊数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控制,但由此增加了引发美洲大蠊抗药性的风险,此外有毒化学材料通过食物链传给其他动物,造成更大的环境危害。针对以上问题,利用寄生蜂来防治美洲大蠊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新方向。目前已报道了9种蜚蠊卵寄生蜂,但对它们寄生生活史缺乏系统的研究。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哈氏啮小蜂,证实了啮小蜂可以有效控制美洲大蠊种群密度。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中的成功应用依赖于其在复杂的化学与物理环境中寻找寄主的能力。研究表明有过学习经历的寄生蜂在田间释放后,可以通过气味更准确快速地找到寄主,具有更高的搜索效率和对寄主的寄生率。而其中嗅觉感器在寄生蜂寻找寄主并决定是否在寄主上产卵等一系列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昆虫的感器分布在触角、足、腹部、产卵器等部位,其功能和形态各有不同。目前,我国已经有对其他昆虫触角上的感受器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哈氏啮小峰和旗腹姬蜂触角等蜚蠊卵寄生蜂的超微结构研究尚存在空白。考虑到蜚蠊卵寄生蜂对美洲大蠊防治具有重大意义,而触角感器对其寻找寄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迫切需要对此类寄生蜂的触角感器加以研究。但是如今却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关于寄生蜂超微结构研究的电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的寄生蜂电镜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寄生蜂电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寄生蜂虫体样本以及寄生蜂触角;通过乙醇溶液对所述寄生蜂触角进行处理,获取寄生蜂触角样本;对所述触角样本进行修剪处理,并通过导电胶带将修剪处理后的触角样本固定在样品台上;使用放电防止液对寄生蜂触角样本进行处理;对所述触角样本进行表面镀金处理;通过配置电镜的电压,获取触角的电镜图像。进一步,所述获取寄生蜂虫体样本以及寄生蜂触角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寄生蜂的生殖器形态,从培养处获取未交配的若干只雌寄生蜂和若干只雄寄生蜂;将所述寄生蜂置于离心管或培养皿中;通过二氧化碳对所述培养皿中的寄生蜂进行处理,获取寄生蜂虫体样本;通过处理寄生蜂虫体样本,获取寄生蜂触角。进一步,所述通过乙醇溶液对所述寄生蜂触角进行处理,获取寄生蜂触角样本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寄生蜂触角,并放置于30%浓度的乙醇溶液中处理;对所述乙醇溶液处理过的触角进行超声波清洗;分别使用50%,70%,80%,90%和100%浓度的乙醇溶液对所述触角进行逐级脱水,每次脱水进行15分钟;将所述触角放置于通风处晾干,获得触角样本;进一步,还包括对所述触角样本进行保存的步骤,该步骤具体为:将触角样品置于离心管中,该离心管内存有10%浓度的乙醇溶液;将所述离心管置于-80℃环境下保存。进一步,对所述触角样本进行表面镀金处理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使用离子溅射仪对所述触角样本进行若干次镀金操作,其中,一次镀金操作的时长为30秒。进一步,所述使用放电防止液对寄生蜂触角样本进行处理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触角样本完成固定到样品台上的操作后,向触角样本上滴加放电防止液。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寄生蜂电镜系统,包括:寄生蜂虫体样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寄生蜂虫体样本以及寄生蜂触角;寄生蜂触角样本获取模块,用于通过乙醇溶液对所述寄生蜂触角进行处理,获取寄生蜂触角样本;触角样本固定模块,用于对所述触角样本进行修剪处理,并通过导电胶带将修剪处理后的触角样本固定在样品台上;放电防止液模块,用于使用放电防止液对寄生蜂触角样本进行处理;镀金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触角样本进行表面镀金处理;电镜图像获取模块,用于通过配置电镜的电压,获取触角的电镜图像。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寄生蜂电镜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所述的一种寄生蜂电镜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一种寄生蜂电镜方法。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针对寄生蜂触角的独有特点,对电镜配置合适的电镜电压,使用乙醇溶液和放电防止液处理触角样本,为电镜研究寄生蜂的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该电镜研究寄生蜂的方法可以为后续探索寄生蜂超微结构提供参考和支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寄生蜂电镜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寄生蜂电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参考图1,一种寄生蜂电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寄生蜂虫体样本以及寄生蜂触角。S2通过乙醇溶液对所述寄生蜂触角进行处理,获取寄生蜂触角样本。S3对所述触角样本进行修剪处理,并通过导电胶带将修剪处理后的触角样本固定在样品台上。S4使用放电防止液对寄生蜂触角样本进行处理。S5对所述触角样本进行表面镀金处理。S6通过配置电镜的电压,获取触角的电镜图像。结合本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来说明本方法的详细步骤。以寄生蜂中的哈氏啮小蜂为例,在获取哈氏啮小蜂虫体样本阶段,采集在美洲大蠊养殖房累代繁殖和饲养的哈氏啮小蜂,其中寄生蜂的饲养条件为:纱网特制正方体状养殖盒(边长:40cm),温度为(2((1(℃,光周期:14:10(L:D(,纱网内放置少量美洲大蠊卵荚和10%蜂蜜水。一般取用刚从羽荚出来羽化的哈氏啮小蜂,通过哈氏啮小蜂的生殖器形态,取用5只雌虫和5只雄虫。将这些虫体置于2.0ml离心管,用二氧化碳熏晕后备用。获取哈氏啮小蜂虫体样本后,将已被二氧化碳熏晕的雌雄哈氏啮小蜂置于解剖台上,在解剖镜下使用解剖手术刀剪取哈氏啮小蜂头部,并将触角从从头部取下,迅速放置于30%的乙醇溶液中。随后对浸泡的触角进行超声波清洗100~120秒,再将它们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进行逐级脱水(50%,(0%,80%,90%,100%),每个乙醇梯度脱水处理3次,每次15分钟。最后将其放置于通风处,使其自然晾干,最终获得哈氏啮小蜂触角样本。然后在解剖镜下使用镊子摘取触角,用解剖手术刀修剪整齐,分背面、正面、两侧面用导电胶粘于样品台上,用于后续观察触角整体着生状态及柄节、梗节基部的刺形感觉器,以及小环节、索节和棒节表面的感觉器。最后用导电胶带纸将哈氏啮小蜂的触角样本粘贴并固定到样品台上。其中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四个观察面之外,一般还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寄生蜂电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获取寄生蜂虫体样本以及寄生蜂触角;/n通过乙醇溶液对所述寄生蜂触角进行处理,获取寄生蜂触角样本;/n对所述触角样本进行修剪处理,并通过导电胶带将修剪处理后的触角样本固定在样品台上;/n使用放电防止液对寄生蜂触角样本进行处理;/n对所述触角样本进行表面镀金处理;/n通过配置电镜的电压,获取触角的电镜图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寄生蜂电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寄生蜂虫体样本以及寄生蜂触角;
通过乙醇溶液对所述寄生蜂触角进行处理,获取寄生蜂触角样本;
对所述触角样本进行修剪处理,并通过导电胶带将修剪处理后的触角样本固定在样品台上;
使用放电防止液对寄生蜂触角样本进行处理;
对所述触角样本进行表面镀金处理;
通过配置电镜的电压,获取触角的电镜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寄生蜂电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寄生蜂虫体样本以及寄生蜂触角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寄生蜂的生殖器形态,从培养处获取未交配的若干只雌寄生蜂和若干只雄寄生蜂;
将所述寄生蜂置于离心管或培养皿中;
通过二氧化碳对所述培养皿中的寄生蜂进行处理,获取寄生蜂虫体样本;
通过处理寄生蜂虫体样本,获取寄生蜂触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寄生蜂电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乙醇溶液对所述寄生蜂触角进行处理,获取寄生蜂触角样本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寄生蜂触角,并放置于30%浓度的乙醇溶液中处理;
对所述乙醇溶液处理过的触角进行超声波清洗;
分别使用50%,70%,80%,90%和100%浓度的乙醇溶液对所述触角进行逐级脱水,每次脱水进行15分钟;
将所述触角放置于通风处晾干,获得触角样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寄生蜂电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触角样本进行保存的步骤,该步骤具体为:
将触角样品置于离心管中,该离心管内存有10%浓度的乙醇溶液;
将所述离心管置于-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李胜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梅州市华师昆虫发育生物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梅园研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