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泄漏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45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泄漏水泵,包括:底座;动力电机,固接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其设有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水泵外壳;水泵外壳,呈空腔壳体结构,与所述动力电机的端部密封连接,所述水泵壳体上形成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叶轮,所述水泵外壳的内部还设置叶轮,所述叶轮与内置于所述水泵外壳的输出轴同轴转动连接。将转动的输出轴内置于水泵外壳内腔中不仅能参与液体的输送,还能对其进行保护,可有效防止作业事故的发生,也能避免输出轴本身的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泄漏水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泵
,具体涉及一种防泄漏水泵。
技术介绍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水泵在农业、生产等生活领域应用的较为广泛。在有些场合下需要使用大功率的水泵,进行工作,这样就需要使用较大功率的电机驱动泵体,通常来说,大功率的电机大多为卧式的,方便安装,且工作时候稳定。而且防泄漏水泵其底盘直接与地面接触,稳定性极高。水泵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轴密封的问题,导致水泵在工作时发生泄漏,造成水力损失且降低了水泵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泄漏水泵来解决上述技术难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泄漏水泵,包括:水泵本体,内部设有空腔,且所述水泵本体的壳体形成有一进水端口和一出水端口;输水碟管,所述水泵本体的内部空腔中转动设有一输水碟管,所述输水碟管随驱动马达转动,所述输水碟管的内部管道与所述进水端口密封连接,所述输水碟管还形成有输水流道,所述输水流道与所述出水端口连通;驱动马达,所述水泵本体的一侧还设置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伸入所述水泵本体的内部空腔中且与所述输水碟管固接;密封套,所述水泵本体上远离进水端口的一侧密封连接有密封套,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密封套,且所述密封套的端部设有轴封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输水碟管与密封套之间还设有固定密封盘,所述固定密封盘呈圆盘形状且其形成结构分为密封部和固接部,密封部,处于所述固定密封盘的中间部位,所述密封部的中心开设有允许输出轴穿过的中心孔,所述密封部呈凹形结构且与所述输水碟管的端面滑动接触并形成一密封腔;固接部,处于所述固定密封盘的外围且与所述密封部一体成型,所述固接部的外缘设置有后接卡环,所述后接卡环背向所述输水碟管,且所述后接卡环与所述密封套的端面螺钉固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输水碟管在形成结构上分为接水部、输水流道、连接部,接水部,处于所述输水碟管的一端,所述接水部与所述水泵本体上形成有进水端口的内壁滑动接触;输水流道,所述输水碟管的内部设有输水流道,所述输水流道与所述接水部连通,且所述输水流道的出口形成于所述输水碟管的侧壁处;连接部,处于所述输水碟管的另一端,所述连接部的截面呈E形,所述连接部的中间部位用于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外围环状结构用于与所述固定密封盘的密封部滑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在所述水泵本体上,所述进水端口形成于所述水泵本体的端部,所述出水端口形成于所述水泵本体的侧壁,所述输水流道的截面呈圆弧状且朝向所述出水端口,所述水泵本体与所述固定密封盘共同形成用于输水的水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密封套之间通过两个的轴承连接,所述轴承的外端面处均设有轴封环,所述轴封环在形成结构上分为轴端密封部和套接密封部,轴端密封部,截面呈横置的“之”字形结构,所述轴端密封部的底端设有与所述输出轴接触的第一密封端与第二密封端,所述轴端密封部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套接密封部固接的插槽;套接密封部,截面为由多个框形串接而成,所述套接密封部的底部与所述轴端密封部的插槽配合连接,所述套接密封部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密封套的水平面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框,以及与所述密封套的竖直面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密封框的框架内部还设有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的表面呈锯齿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密封套的内腔中还设有往复增压密封装置,所述往复增压密封装置包括:竖直吊柱,所述密封套内腔的上方内壁还固接有竖直朝下的竖直吊柱,所述竖直吊柱上套设有上下滑动的滑球;齿形圆盘,所述密封套内腔中还转动设置有齿形圆盘,所述齿形圆盘的周面为斜齿面,所述斜齿面与开设在输出轴上的齿面啮合;柔性滑套组件,所述输出轴上还滑动套接有柔性滑套组件;第一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滑球与所述齿形圆盘铰接;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柔性滑套组件与所述齿形圆盘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与齿形圆盘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杆与齿形圆盘的连接点之间所形成的弧长为整个齿形圆盘周长的四分之一;所述柔性滑套组件包括:滑套本体,分为相互套接的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内套筒滑动套设在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上,所述外套筒由第一肋条圈和第二肋条圈交错套设而成,所述第一肋条圈与所述内套筒同步固接,所述第二肋条圈通过T槽滑动套设在所述第一肋条圈的外周面上,所述T槽的内部还设有弹性件;密封胶垫,所述第二肋条圈上远离所述竖直吊柱的一端设有双密封垫,所述双密封垫与所述密封套的内壁密封贴合;连接环,所述第一肋条圈上靠近所述竖直吊柱的一端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连接于所述密封套内,并套设于所述输出轴外表面,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座,所述冷却座连接于所述密封套内壁上;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冷却座中心位置,所述输出轴穿设所述安装孔;储水腔,所述储水腔设于所述冷却座内,并贴合所述密封套内壁设置,所述储水腔连通所述水泵本体内;主冷却水道,所述主冷却水道设置于所述冷却座内,所述主冷却水道包括:集成部和分部,所述集成部沿所述输出轴传动方向平行设置,所述集成部两端密封,所述分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分部一端连通所述集成部设置,多个所述分部另一端连通所述储水腔设置;副冷却水道,所述副冷却水道设置于所述冷却座内,所述副冷却水道沿所述输出轴传动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副冷却水道一端密封,所述副冷却水道另一端连通所述储水腔设置;所述主冷却水道设于所述冷却座内并贴合所述输出轴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还包括:节流机构,所述节流机构连接于连通所述储水腔和水泵本体之间的管路上,所述节流机构包括:节流座,所述节流座连接于所述密封套外壁靠近水泵本体位置;入水槽,入水槽开设于所述节流座靠近密封套端,所述入水槽槽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水泵本体内设置;出水槽,所述出水槽开设于所述节流座靠近密封套端,所述出水槽槽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储水腔内设置;连通管路,所述连通管路设于所述节流座内,所述连通管路一端连通所述入水槽槽底设置,所述连通管路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水槽槽底设置;堵槽,所述渡槽开设于所述节流座远离密封套端,所述堵槽槽底连通所述出水槽槽底设置;堵头,所述堵头连接于所述堵槽内,所述堵头侧端靠近出水槽端呈倾斜式设置;转杆,所述转杆一端与所述堵头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入水槽槽口和所述出水槽槽口均连接有密封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对驱动马达进行供电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包括检测电路以及整流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包括端点C和端点D,所述端点C与外部的蓄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泄漏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泵本体(10),内部设有空腔,且所述水泵本体(10)的壳体形成有一进水端口(11)和一出水端口(12);/n输水碟管(20),所述水泵本体(10)的内部空腔中转动设有一输水碟管(20),所述输水碟管(20)随驱动马达(30)转动,所述输水碟管(20)的内部管道与所述进水端口(11)密封连接,所述输水碟管(20)还形成有输水流道(21),所述输水流道(21)与所述出水端口(12)连通;/n驱动马达(30),所述水泵本体(10)的一侧还设置有驱动马达(30),所述驱动马达(30)的输出轴(31)伸入所述水泵本体(10)的内部空腔中且与所述输水碟管(20)固接;/n密封套(40),所述水泵本体(10)上远离进水端口(11)的一侧密封连接有密封套(40),所述驱动马达(30)的输出轴(31)贯穿所述密封套(40),且所述密封套(40)的端部设有轴封环(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泄漏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泵本体(10),内部设有空腔,且所述水泵本体(10)的壳体形成有一进水端口(11)和一出水端口(12);
输水碟管(20),所述水泵本体(10)的内部空腔中转动设有一输水碟管(20),所述输水碟管(20)随驱动马达(30)转动,所述输水碟管(20)的内部管道与所述进水端口(11)密封连接,所述输水碟管(20)还形成有输水流道(21),所述输水流道(21)与所述出水端口(12)连通;
驱动马达(30),所述水泵本体(10)的一侧还设置有驱动马达(30),所述驱动马达(30)的输出轴(31)伸入所述水泵本体(10)的内部空腔中且与所述输水碟管(20)固接;
密封套(40),所述水泵本体(10)上远离进水端口(11)的一侧密封连接有密封套(40),所述驱动马达(30)的输出轴(31)贯穿所述密封套(40),且所述密封套(40)的端部设有轴封环(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泄漏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碟管(20)与密封套(40)之间还设有固定密封盘(60),所述固定密封盘(60)呈圆盘形状且其形成结构分为密封部(61)和固接部(62),
密封部(61),处于所述固定密封盘(60)的中间部位,所述密封部(61)的中心开设有允许输出轴(31)穿过的中心孔(63),所述密封部(61)呈凹形结构且与所述输水碟管(20)的端面滑动接触并形成一密封腔(64);
固接部(62),处于所述固定密封盘(60)的外围且与所述密封部(61)一体成型,所述固接部(62)的外缘设置有后接卡环(65),所述后接卡环(65)背向所述输水碟管(20),且所述后接卡环(65)与所述密封套(40)的端面螺钉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泄漏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碟管(20)在形成结构上分为接水部(22)、输水流道(21)、连接部(23),
接水部(22),处于所述输水碟管(20)的一端,所述接水部(22)与所述水泵本体(10)上形成有进水端口(11)的内壁滑动接触;
输水流道(21),所述输水碟管(20)的内部设有输水流道(21),所述输水流道(21)与所述接水部(22)连通,且所述输水流道(21)的出口形成于所述输水碟管(20)的侧壁处;
连接部(23),处于所述输水碟管(20)的另一端,所述连接部(23)的截面呈E形,所述连接部(23)的中间部位用于与所述输出轴(3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23)的外围环状结构用于与所述固定密封盘(60)的密封部(61)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泄漏水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泵本体(10)上,所述进水端口(11)形成于所述水泵本体(10)的端部,所述出水端口(12)形成于所述水泵本体(10)的侧壁,所述输水流道(21)的截面呈圆弧状且朝向所述出水端口(12),所述水泵本体(10)与所述固定密封盘(60)共同形成用于输水的水腔(6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泄漏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31)与所述密封套(40)之间通过两个的轴承(41)连接,所述轴承(41)的外端面处均设有轴封环(50),所述轴封环(50)在形成结构上分为轴端密封部(51)和套接密封部(52),
轴端密封部(51),截面呈横置的“之”字形结构,所述轴端密封部(51)的底端设有与所述输出轴(31)接触的第一密封端(53)与第二密封端(54),所述轴端密封部(51)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套接密封部(52)固接的插槽(55);
套接密封部(52),截面为由多个框形串接而成,所述套接密封部(52)的底部与所述轴端密封部(51)的插槽(55)配合连接,所述套接密封部(52)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密封套(40)的水平面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框(56),以及与所述密封套(40)的竖直面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框(5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泄漏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框(57)的框架内部还设有密封胶圈(58),所述密封胶圈(58)的表面呈锯齿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泄漏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的内腔中还设有往复增压密封装置,所述往复增压密封装置包括:
竖直吊柱(91),所述密封套(40)内腔的上方内壁还固接有竖直朝下的竖直吊柱(91),所述竖直吊柱(91)上套设有上下滑动的滑球(92);
齿形圆盘(93),所述密封套(40)内腔中还转动设置有齿形圆盘(93),所述齿形圆盘(93)的周面为斜齿面,所述斜齿面与开设在输出轴(31)上的齿面(94)啮合;
柔性滑套组件(100),所述输出轴(31)上还滑动套接有柔性滑套组件(100);
第一连杆(95),两端分别与所述滑球(92)与所述齿形圆盘(93)铰接;
第二连杆(96),两端分别与所述柔性滑套组件(100)与所述齿形圆盘(93)铰接;
所述第一连杆(95)与齿形圆盘(93)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杆(96)与齿形圆盘(93)的连接点之间所形成的弧长为整个齿形圆盘(93)周长的四分之一;
所述柔性滑套组件(100)包括:
滑套本体(101),分为相互套接的外套筒(102)和内套筒(103),所述内套筒(103)滑动套设在所述输出轴(31)的外周面上,所述外套筒(102)由第一肋条圈(104)和第二肋条圈(105)交错套设而成,所述第一肋条圈(104)与所述内套筒(103)同步固接,所述第二肋条圈(105)通过T槽滑动套设在所述第一肋条圈(104)的外周面上,所述T槽的内部还设有弹性件(106);
密封胶垫(10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正钊吴凡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盐邦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