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361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支架,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支撑座、多个驱动装置、夹持机构、定位结构和行走机构,底座底部设有多个避空槽,支撑座设于底座上,驱动装置两端分别连接于底座和支撑座,驱动装置用于调节支撑座和底座间的间距,夹持机构包括顶板和两防脱板,顶板转动设于支撑座上,且两防脱板相对滑动固定于顶板上,定位结构设于支撑座上,且定位结构用于锁紧顶板,行走机构包括多个调节机构和多个行走轮,调节机构穿过避空槽固定于底座上,行走轮固定于调节机构上,且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行走轮进入或滑出避空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支撑不同尺寸和角度的横梁,并增大支撑时的支撑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建筑支架。
技术介绍
在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需要使用支架对一些尚未完全凝固,或者不稳定的横梁进行一定时间的支撑,以保证其完全的凝固和稳定。目前,现有的用于支撑横梁的建筑支架上的顶板设置的卡口是固定尺寸的,并且无法调整卡口的角度,在支撑一些尺寸差异较大和位置较为狭小的不规则横梁时,容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降低了建筑支架的适用范围,并且现有的建筑支架设置的滚轮无法收起,使得建筑支架下端的支撑面积较小,进而大大的影响了建筑支架的支撑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建筑支架,能够支撑不同尺寸和角度的横梁,并增大支撑时的支撑面积。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建筑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多个避空槽;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于所述底座上;多个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和支撑座,所述驱动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支撑座和底座间的间距;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顶板和两防脱板,所述顶板转动设于所述支撑座上,且两所述防脱板相对滑动固定于所述顶板上;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设于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定位结构用于锁紧所述顶板;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多个调节机构和多个行走轮,所述调节机构穿过所述避空槽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行走轮固定于所述调节机构上,且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行走轮进入或滑出所述避空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截面为圆形的安装槽,所述顶板远离所述防脱板的一侧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安装槽形状匹配,且转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定位结构包括配合设置的定位组件和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和弹性件,所述定位杆穿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定位杆上,且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抵持于所述支撑座和定位杆上,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杆朝向所述连接块运动,多个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连接块上,且所述定位孔用于容纳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同轴的通孔和凹槽,所述通孔直径小于所述凹槽直径,所述安装槽、凹槽、通孔和外界大气依次连通,所述定位杆上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将所述定位杆分为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部分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一定位杆上套设有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抵持于所述凹槽和定位环上,所述定位环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直径,小于所述凹槽直径,所述定位孔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定位杆。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定位杆远离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支撑座外。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轴承座、调节套和螺纹杆,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调节套套设于所述螺纹杆上,并与所述轴承座转动固定,所述调节套内设有与所述螺纹杆匹配的螺纹,所述螺纹杆一端与所述行走轮固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行走轮的一端设有第一把手,所述调节套上设有第二把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新型建筑支架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于所述防脱板上,且所述定位件用于与所述顶板配合锁紧所述防脱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定位件为螺栓,所述顶板上沿所述防脱板滑动方向设有多个与所述螺栓匹配的螺纹孔。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驱动装置外套设有壳体和伸缩筒,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伸缩筒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建筑支架,通过夹持机构,能够完成对不同尺寸横梁的夹持固定操作,通过设置的支撑座、定位结构和顶板,能够完成不同角度的横梁的支撑操作,通过设置的行走机构,能够在进行支撑横梁时,通过调节机构完成对行走轮的收起操作,从而能够增加支撑横梁时的支撑面积,即能够同时完成不同尺寸和角度的横梁支撑,并增大支撑时的支撑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新型建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撑座和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撑座和夹持机构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撑座和夹持机构连接处的定位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底座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座,11-避空槽,2-支撑座,21-安装槽,3-驱动装置,31-壳体,32-伸缩筒,4-夹持机构,41-顶板,411-滑槽,42-防脱板,421-橡胶垫,422-滑块,43-连接块,431-定位孔,44-定位件,5-定位结构,51-定位组件,511-定位杆,512-弹性件,513-定位环,514-第一定位杆,515-第二定位杆,516-限位块,52-通孔,53-凹槽,6-行走机构,61-调节机构,611-轴承座,612-调节套,613-螺纹杆,614-限位件,62-行走轮,71-第一把手,72-第二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建筑支架,包括底座1、支撑座2、多个驱动装置3、夹持机构4、定位结构5和行走机构6,,底座1底部设有多个避空槽11,支撑座2设于底座1上,驱动装置3两端分别连接于底座1和支撑座2,驱动装置3用于调节支撑座2和底座1间的间距,夹持机构4包括顶板41和防脱板42,顶板41转动设于支撑座2上,且两防脱板42相对滑动固定于顶板41上,定位结构5设于支撑座2上,且定位结构5用于锁紧顶板41,行走机构6包括多个调节机构61和多个行走轮62,调节机构61穿过避空槽11固定于底座1上,行走轮62固定于调节机构61上,且调节机构61用于调节行走轮62进入或滑出避空槽11。在进行支撑横梁时,通过将该新型建筑支架移动至待支撑横梁处,调节防脱板42使两防脱板42的间距明显大于横梁宽度(也可直接调至最大),通过操作人员作用于调节机构61,完成对行走轮62的收起操作,使其能够收入避空槽11内,进而使得支座1直接进行支撑,能够增大支撑的面积,调节驱动装置3驱动支撑座2远离底座1运动,直至顶板41抵持于横梁上,调节两防脱板42的间距,同时,转动顶板41以使两防脱板42与横梁接触时的夹持面为最大的接触面积,并使防脱板42与顶板41固定,以此完成不同尺寸和角度的横梁的支撑,进而提高了新型建筑支架的适用范围,同时,底座1增加的支撑面积,提高了新型建筑支架的支撑安全性。参见图1至图3所示,其中,支撑座2远离底座1的一侧设有截面为圆形的安装槽21,顶板41远离防脱板42的一侧设有连接块43,连接块43与安装槽21形状匹配,且转动设于安装槽21内,通过安装槽21和连接块43的配合设置,在进行转动顶板41时,安装槽21对连接块43具有限位作用,能够保证顶板41在支撑座2上的预定范围内进行旋转,进而避免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建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1),所述底座(1)底部设有多个避空槽(11);/n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设于所述底座(1)上;/n多个驱动装置(3),所述驱动装置(3)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1)和支撑座(2),所述驱动装置(3)用于调节所述支撑座(2)和底座(1)间的间距;/n夹持机构(4),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顶板(41)和两防脱板(42),所述顶板(41)转动设于所述支撑座(2)上,且两所述防脱板(42)相对滑动固定于所述顶板(41)上;/n定位结构(5),所述定位结构(5)设于所述支撑座(2)上,且所述定位结构(5)用于锁紧所述顶板(41);/n行走机构(6),所述行走机构(6)包括多个调节机构(61)和多个行走轮(62),所述调节机构(61)穿过所述避空槽(11)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行走轮(62)固定于所述调节机构(61)上,且所述调节机构(61)用于调节所述行走轮(62)进入或滑出所述避空槽(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底部设有多个避空槽(11);
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设于所述底座(1)上;
多个驱动装置(3),所述驱动装置(3)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1)和支撑座(2),所述驱动装置(3)用于调节所述支撑座(2)和底座(1)间的间距;
夹持机构(4),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顶板(41)和两防脱板(42),所述顶板(41)转动设于所述支撑座(2)上,且两所述防脱板(42)相对滑动固定于所述顶板(41)上;
定位结构(5),所述定位结构(5)设于所述支撑座(2)上,且所述定位结构(5)用于锁紧所述顶板(41);
行走机构(6),所述行走机构(6)包括多个调节机构(61)和多个行走轮(62),所述调节机构(61)穿过所述避空槽(11)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行走轮(62)固定于所述调节机构(61)上,且所述调节机构(61)用于调节所述行走轮(62)进入或滑出所述避空槽(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有截面为圆形的安装槽(21),所述顶板(41)远离所述防脱板(42)的一侧设有连接块(43),所述连接块(43)与所述安装槽(21)形状匹配,且转动设于所述安装槽(21)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5)包括配合设置的定位组件(51)和多个定位孔(431),所述定位组件(51)包括定位杆(511)和弹性件(512),所述定位杆(511)穿设于所述支撑座(2)上,所述弹性件(512)套设于所述定位杆(511)上,且所述弹性件(512)两端分别抵持于所述支撑座(2)和定位杆(511)上,所述弹性件(512)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杆(511)朝向所述连接块(43)运动,多个所述定位孔(431)设于所述连接块(43)上,且所述定位孔(431)用于容纳所述定位杆(511)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上设有同轴的通孔(52)和凹槽(53),所述通孔(52)直径小于所述凹槽(53)直径,所述安装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康张平张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