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粘接混合料下料斗的热再生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82353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3:26
一种不粘接混合料下料斗的热再生加热装置,在底座上设拌合釜内壳,拌合釜内壳内设搅拌器,底座上拌合釜内壳外设导热油外壳,导热油外壳与拌合釜内壳之间构成导热油腔,底座下部设下料机构和2根位于导热油腔内的火管,导热油腔内装有导热油,导热油外壳外设外包皮,外包皮与导热油外壳之间填充有保温层,拌合釜内壳上端设上盖,上盖上设与拌合釜内壳内相联通的加料斗。下料机构为:气缸底座和下料筒设在底座上,在下料筒的上端设置安装有上门接耳的上门板,在气缸底座下端设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上端设在联接板上,联接板上设两个滚动轴承,连杆下端设在联接板上、上端设下门板,下门板上设置有与上门接耳活动联接的下门接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粘接混合料下料斗的热再生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建路面或对已完成的路面进行维修的设备或装置
,具体涉及到对已建路面进行维修的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事业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已建成道路养护周期的临近,各种沥青面的公路相继进入了大、中修阶段,对于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改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路面废弃材料如何加以全部再生利用,是防止公路养护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走现代公路建设之路的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重要课题。用路面旧料直接热再生是一种新型、实用的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路面旧料热再生养护车是一种100%利用旧沥青混凝土料现场直接热拌和再生进行路面(坑槽修补)养护的移动式养护设备,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是将需要返修或废弃的旧沥青路面混合料,经过翻挖回收、破碎,在特制的搅拌装置中重新加热拌合,形成具有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然后再用摊铺机铺筑在路面或基层上。但推广该技术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旧沥青路面混合料在特制的搅拌装置中进行再生混合,如何避免混合料中的沥青成分不发生老化并且可以达到均匀地加热,保证再生形成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质量,这就对沥青混合料的搅拌装置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沥青路面旧料热再生,目前现有的旧沥青混合料加热搅拌装置有火焰直接加热、红外线直接加热、导热油等加热设备,这些加热设备的下料机构普遍存在因门板粘接沥青混合料,下料机构开关料门失败或关闭料门不严密,出现泄漏旧沥青混合料现象,造成浪费,严重污染了环境,在加热过程中,出现料门关闭料门不严密时,需停工清洗料门,延长了施工周期,增加了工程费用。在公路道路维修
,当前需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为旧沥青混合料加热搅拌装置提供一种料门关闭灵活、下料速度快的旧沥青路面混合料的加热设备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旧沥青混合料加热搅拌装置的下料机构的缺点,提供一种下料机构开关灵活、关闭严密、下料速度快的不粘接混合料下料斗的热再生加热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底座上设置有拌合釜内壳,拌合釜内壳内设置有搅拌器,底座上拌合釜内壳外设置有导热油外壳,导热油外壳与拌合釜内壳之间构成导热油腔,底座下部设置有下料机构和2根位于导热油腔内的火管,导热油腔内装有导热油,导热油外壳外设置有外包皮,外包皮与导热油外壳之间填充有保温层,拌合釜内壳上端设置有上盖,上盖上设置有与拌合釜内壳内相联通的加料斗。本专利技术的下料机构为:气缸底座和下料筒设置在底座上,在下料筒的上端设置安装有上门接耳的上门板,在气缸底座的下端设置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上端设置在联接板上,联接板上设置有两个滚动轴承,连杆的下端设置在联接板上、上端设置有下门板,下门板上设置有与上门接耳活动联接的下门接耳。本专利技术的上门板的内侧面加工成斜平面,内侧面与底面的夹角β为45°~75°,上门板的下表面加工有一圈止料槽a。本专利技术的下门板的内侧面加工成斜平面,内侧与底面的夹角γ为30°~45°。本专利技术上门板下表面加工的一圈止料槽a的竖截面为矩形。本专利技术的止料槽a的槽宽为10~20mm、槽深为3~8mm。本专利技术的连杆为弯折杆。本专利技术的连杆的长臂与短臂之间的夹角α为90°~150°,短臂与长臂的长度比为1:2。由于本专利技术的下料机构采用了上门板的内侧面与底面成45°~75°夹角,上门板的下表面加工有一圈止料槽a,下门板的内侧与底面成30°~45°的夹角,下门板向上移动与上门板搭接关闭出料口时,下门板与上门板实现线接触,防止热旧沥青混合料粘接在下门板与上门板的接触部位,上门板下表面粘接的热旧沥青混合料进入到止料槽a,堆积到止料槽a边缘,在重力下掉落,解决了在加热过程中因下料机构的门板关闭不严密泄漏热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下料机构具有开关灵活、关闭严密、下料速度快等优点,可作为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热再生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中I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图1、2给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2中,本实施例的不粘接混合料下料斗的热再生加热装置由加料斗1、搅拌器2、上盖3、外包皮4、火管5、下料机构6、底座7、导热油外壳8、保温层9、拌合釜内壳10联接构成。在底座7上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安装有拌合釜内壳10,拌合釜内壳10内安装有搅拌器2,搅拌器2用于对拌合釜内壳10内的旧沥青混合料进行搅拌混合。底座7上拌合釜内壳10外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安装有导热油外壳8,导热油外壳8与拌合釜内壳10之间构成导热油腔,导热油腔内装有导热油,底座7的下部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安装有下料机构6和2根火管5,火管5位于导热油腔内,高温燃气经过火管5对导热油进行加热,用于对拌合釜内壳10内的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导热油外壳8外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安装有外包皮4,外包皮4与导热油外壳8之间填充有保温层9,保温层9用于对导热油保温。在拌合釜内壳10的上端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安装有上盖3,上盖3上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安装有加料斗1,加料斗1与拌合釜内壳10内相联通,旧沥青混合料由加料斗1加入,进入到拌合釜内壳10内搅拌加热。图2给出了图1的A-A剖视图,图3给出了图2中I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图2、3中,本实施例的下料机构6由上门板6-1、下门板6-2、连杆6-3、气缸6-4、气缸底座6-5、联接板6-6、滚动轴承6-7、下料筒6-8、下门接耳6-9、上门接耳6-10联接构成。气缸底座6-5和下料筒6-8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安装在底座7上,下料筒6-8的上端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安装有上门板6-1,上门板6-1的内侧面加工成斜平面,内侧面与底面的夹角β为60°,上门板6-1的下表面加工有一圈止料槽a,止料槽a竖截面为矩形,止料槽a的槽宽为15mm、槽深为5mm,上门板6-1上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安装有上门接耳6-10。在气缸底座6-5的下端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安装有气缸6-4,气缸6-4的活塞杆上端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安装在联接板6-6上,联接板6-6上安装有两个滚动轴承6-7,滚动轴承6-7可沿着气缸底座6-5上下滚动。连杆6-3的下端用联接轴活动联接安装在联接板6-6上、上端用联接轴活动联接安装有下门板6-2,本实施例的连杆6-3为弯折杆,连杆6-3的长臂与短臂之间的夹角α为120°,短臂与长臂的长度比为1:2,连杆6-3相对于气缸底座6-5上下移动。下门板6-2的内侧面加工成斜平面,内侧与底面的夹角γ为40°,下门板6-2向上移动与上门板6-1搭接关闭出料口时,下门板6-2与上门板6-1实现线接触,防止热旧沥青混合料粘接在下门板6-2与上门板6-1的接触部位。下门板6-2上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安装有下门接耳6-9,下门接耳6-9用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粘接混合料下料斗的热再生加热装置,在底座(7)上设置有拌合釜内壳(10),拌合釜内壳(10)内设置有搅拌器(2),底座(7)上拌合釜内壳(10)外设置有导热油外壳(8),导热油外壳(8)与拌合釜内壳(10)之间构成导热油腔,底座(7)下部设置有下料机构(6)和2根位于导热油腔内的火管(5),导热油腔内装有导热油,导热油外壳(8)外设置有外包皮(4),外包皮(4)与导热油外壳(8)之间填充有保温层(9),拌合釜内壳(10)上端设置有上盖(3),上盖(3)上设置有与拌合釜内壳(10)内相联通的加料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料机构(6)为:气缸底座(6-5)和下料筒(6-8)设置在底座(7)上,在下料筒(6-8)的上端设置安装有上门接耳(6-10)的上门板(6-1),在气缸底座(6-5)的下端设置有气缸(6-4),气缸(6-4)的活塞杆上端设置在联接板(6-6)上,联接板(6-6)上设置有两个滚动轴承(6-7),连杆(6-3)的下端设置在联接板(6-6)上、上端设置有下门板(6-2),下门板(6-2)上设置有与上门接耳(6-10)活动联接的下门接耳(6-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粘接混合料下料斗的热再生加热装置,在底座(7)上设置有拌合釜内壳(10),拌合釜内壳(10)内设置有搅拌器(2),底座(7)上拌合釜内壳(10)外设置有导热油外壳(8),导热油外壳(8)与拌合釜内壳(10)之间构成导热油腔,底座(7)下部设置有下料机构(6)和2根位于导热油腔内的火管(5),导热油腔内装有导热油,导热油外壳(8)外设置有外包皮(4),外包皮(4)与导热油外壳(8)之间填充有保温层(9),拌合釜内壳(10)上端设置有上盖(3),上盖(3)上设置有与拌合釜内壳(10)内相联通的加料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料机构(6)为:气缸底座(6-5)和下料筒(6-8)设置在底座(7)上,在下料筒(6-8)的上端设置安装有上门接耳(6-10)的上门板(6-1),在气缸底座(6-5)的下端设置有气缸(6-4),气缸(6-4)的活塞杆上端设置在联接板(6-6)上,联接板(6-6)上设置有两个滚动轴承(6-7),连杆(6-3)的下端设置在联接板(6-6)上、上端设置有下门板(6-2),下门板(6-2)上设置有与上门接耳(6-10)活动联接的下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乐薛韶华侯中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高远公路养护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