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根际杂合二倍体内生真菌菌株,该菌株为金链根际盐生霉(Laburnicola rhizohalophila)JP‑R‑19,保藏编号:CGMCC No.3.19611;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同时提供了上述根际杂合二倍体内生真菌菌株的用途:用于提高植物(植物幼苗)的耐盐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
Heterodiploid endophytic fungi and their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杂合二倍体内生真菌菌株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碱蓬根际暗色有隔内生真菌-金链根际盐生霉(LaburnicolarhizohalophilaJP-R-19)杂合二倍体菌株及其功能,属于生物
技术介绍
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由来已久。在共生关系中,植物与微生物互相依存、相互影响,构建了高度协调和平衡的体系。例如,植物为微生物提供了必须的栖息地和营养基质,而微生物则可以通过调节养分循环,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虽然外界环境(例如植物的根系分泌物等)也可以调节或者影响共生微生物的功能,但是遗传因素(例如基因组的结构与特征)是决定和影响微生物功能执行的根本原因。自然界中,绝大部分丝状真菌的菌丝体为单倍体,只有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从形成合子到减数分裂以前是一个短暂的二倍体世代。然而1912年,HansBurgeff在研究闪光须霉Phycomycesnitens时发现,该物种的无性生殖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菌丝。后来的科学家陆续揭示出更多类似的现象,证实真菌存在“准性生殖”的生殖方式。在准性生殖过程中,来自不同个体的菌丝细胞相互靠近、核融合后,形成“异核体”结构,异核体经过有丝分裂,形成两个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菌丝体。这一过程中,短暂存在的异核体有效实现了基因重组,提高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增强真菌对环境的耐受能力。但少数情况下,异核体也能稳定存在并在生理功能、生物学性状方面呈现出所谓的“杂合优势”。但是,目前鲜有关于稳定异核体(或杂合二倍体真菌)的报道。共生真菌在林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之一是用于开发高效的微生物接种剂,提高苗木对困难立地(例如盐碱地)的适应能力。以我国为例,我国盐碱地面积约有14亿亩,盐碱胁迫是制约我国生态防护林工程、沿海滩涂绿化工程和海水灌溉农林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虽然已有一些研究从植物角度出发,通过生理育种和分子育种尝试构建具有抗逆性的转基因苗木,但是往往受限于各种挑战(例如耐盐性能受数量性状控制、育种周期长、抗逆性状不稳定等),而未能得到理想的效果。而从微生物的角度出发,发掘盐生植物共生微生物的潜力,构建合理的植物-微生物互作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植物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微生物自身较快的进化速度也可以弥补抗性育种的诸多不足。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了PGPR、菌根真菌以及印度梨形孢等对拟南芥、水稻、小麦等植物耐盐性状的调控和作用机制。但是,目前对于苗木耐盐能力的提高、耐盐性状的调控仍然鲜有研究;对于能够提高苗木耐盐性能的真菌资源的挖掘也不够充分。金链菌属(Laburnicola)是Wanasinghe等人于2016年发现的一个新属,以其最先从宿主金链花分离而得名。Wanasinghe等人共分离出四个新的物种,分别为LaburnicolacentaureaeWanasinghe,Camporesi,E.B.G.Jones&K.D.Hyde,sp.nov.(分离自矢车菊),LaburnicoladactylidisWanasinghe,Camporesi,E.B.G.Jones&K.D.Hyde,sp.nov.(分离自鸭茅),LaburnicolahawksworthiiWanasinghe,Camporesi,E.B.G.Jones&K.D.Hyde,sp.nov.(分离自金链花),LaburnicolamuriformisWanasinghe,Camporesi,E.B.G.Jones&K.D.Hyde,sp.nov.(分离自金链花)。Laburnicolarhizohalophila是袁志林等人于2019年发现的一个真菌新物种,分离自盐地碱蓬(Suaedasalsa)。在分类地位上,Laburnicolarhizohalophila属于隔孢假壳科Didymosphaeriaceae,格孢腔目Pleosporales。由于金链菌属被发现时间较晚,目前报道较少,仅有的报道也集中于新物种的发现和菌株的分离、鉴定,几乎没有对菌株功能的报告。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物种也是专利技术人首次分离鉴定得到,目前尚无关于功能(例如,能否促进苗木耐受性)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株源于碱蓬根际的暗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该菌株具有独特的杂合二倍体结构,能用于提高植物(杨树幼苗)的耐盐能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株根际杂合二倍体内生真菌菌株,该菌株为金链根际盐生霉(Laburnicolarhizohalophila)JP-R-19,保藏编号:CGMCCNo.3.19611。本专利技术还同时提供了上述根际杂合二倍体内生真菌菌株的用途:用于提高植物(植物幼苗)的耐盐能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根际杂合二倍体内生真菌菌株的用途的改进:促进植物的生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根际杂合二倍体内生真菌菌株的用途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植物为杨树,特别为杂种无性系84K杨(Populusalba×P.glandulosa)。本专利技术的菌株JP-R-19,保藏名称为金链根际盐生霉Laburnicolarhizohalophila,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CGMCCNo.3.19611,保藏时间2019年11月06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基于群体水平SNPs的29个菌株遗传发育树。图2:三组菌株的SNPs序列峰图。图3:JP-R-19与JP-R-44的全基因组共线性图。图4:JP-R-19与JP-R-44的局部共线性图。图5:盐胁迫处理前(上图)与处理后(下图)杨树幼苗的生长状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菌株的分离培养1、分离和培养培养基的配置MEA(分离)培养基:麦芽糖提取物(maltextract,Oxoid)20g,适量超纯水溶解后,加入琼脂15g,超纯水定容至1L。灭菌后、常温冷却至45℃,加入终浓度为0.05g/L和0.02g/L的硫酸链霉素和盐酸四环素,以抑制细菌污染。PDA(培养)培养基:马铃薯200g,去皮、切小块,加超纯水(约500ml)煮烂后用四层纱布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5g,超纯水定容至1L。灭菌后、常温冷却至45℃,加入终浓度为0.05g/L和0.02g/L的硫酸链霉素和盐酸四环素,以抑制细菌污染。上文中的灭菌均为常规的高温灭菌,一般为在1.1个大气压,121℃下灭菌20min。2、本专利技术涉及菌株的分离培养用自来水连续冲洗碱蓬根系(该碱蓬根系采自山东省东营市),洗去植物根系附着的土壤颗粒及其他杂质。洗净的根系用75%的酒精溶液浸泡2min后,放入1%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5min,随后放入95%的酒精溶液中浸泡30s,最后用无菌水洗涤5次。消毒完成后,用无菌滤纸擦干表面残留水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根际杂合二倍体内生真菌菌株,其特征是:该菌株为金链根际盐生霉(Laburnicolarhizohalophila)JP-R-19,保藏编号:CGMCC No.3.19611。/n
【技术特征摘要】
1.根际杂合二倍体内生真菌菌株,其特征是:该菌株为金链根际盐生霉(Laburnicolarhizohalophila)JP-R-19,保藏编号:CGMCCNo.3.196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际杂合二倍体内生真菌菌株的用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预展,袁志林,王欣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