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促生专用的复合微生物菌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814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促生专用的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组分以重量份计为:植物促生菌剂8‑24,其他活性添加物1‑2,防腐剂0.003‑0.03。该菌肥采用深层液体发酵提取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将发酵液与其他活性添加物和防腐剂复配为产品。该小麦促生菌肥中不仅富含多种促进植物生长的内源激素,对小麦植株具有广泛的促生效果;而且是一种以植物促生为主,兼顾生物固氮和广谱益生的复合型生物菌肥。施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所述的促生菌肥所生长的小麦植株在品质和产量方面均明显优于施用普通复合肥所生长的植株。

A special compound microbial fertilizer for promoting wheat grow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促生专用的复合微生物菌肥
本专利技术属于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促生专用的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提高植物的抗逆性、适应性和光合效率,改善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具有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分化的功效。常见的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有玉米素、脱落酸、吲哚乙酸、赤霉素等。小麦作为世界30%以上人口的主要粮食来源,其品质和产量在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常用的小麦生物肥大多添加具有抗病作用的益生菌,或者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物活性产品,复合添加产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合菌及其发酵产物的菌剂的配方则鲜有报道。专利CN105036961A所述的《一种小麦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在传统复合肥中添加复合菌液,具有一定的促生抗病效果。然而,该小麦专用肥所添加的菌液不具有特定的植物促生功效,而原料中的促生成分也不是生物活性产品,因而促生效果有限且该肥料不属于绿色环保的生物菌肥。专利CN105565957A公开了《一种用于小麦增产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该复混肥分别添加发酵菌剂和成品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复配无机复合物和其他营养成分;同时具有促生和抗病的功效且营养成分丰富。然而,由于添加的生物制品都是纯度较高的产品,其制备成本较高;且除活菌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外,配方中不含有益生或促生菌发酵液中的其他有益成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麦促生专用的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首先,选取三种或以上促生功能型菌群,其中同种功能菌群的菌株来源如下所述。产脱落酸菌株为黑曲霉,产吲哚乙酸菌株包括蜡样芽孢杆菌和深绿木霉,产玉米素菌株包括地衣芽孢杆菌、泾阳链霉菌和淡紫灰链霉菌,固氮菌株包括雀稗固氮菌、茎瘤固氮根瘤菌和巴西固氮螺菌。各植物促生菌剂均采用深层液体发酵制备,其发酵培养基配方如下:脱落酸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0-2.0%,味精0.3-0.5%,磷酸氢二钾0.04-0.06%,七水硫酸镁0.02-0.03%,氯化钾0.03-0.5%,维生素B10.1-0.2%,碳酸钙0.3-0.5%,无水硫酸铜0.4-0.8%,七水硫酸锌0.2-0.5%,pH6.0-6.5。吲哚乙酸发酵培养基葡萄糖0.05-0.1%,蛋白胨0.05-0.1%,可溶性淀粉0.05-0.1%,酵母浸提物0.05-0.1%,酸水解酪蛋白0.05-0.1%,丙酮酸钠0.05-0.1%,KH2PO40.03-0.06%,MgSO40.002-0.005%,色氨酸0.02-0.05%,pH7.0-7.2。玉米素发酵培养基葡萄糖0.2-0.5%,面粉3.0-5.0%,牛肉膏0.5-1.0%,蛋白胨0.5-1.0%,NaCl0.3-0.5%,KH2PO40.2-0.5%,MgSO40.1-0.2%,pH7.0~7.2。固氮菌株发酵培养基糖浆0.5-1.0%,酵母膏0.5-1.0%,羧甲基纤维素钠0.5-0.7%,KH2PO40.03-0.06%,MgSO40.002-0.005%,pH7.0~7.5。其中,细菌发酵工艺为:通气比1.0-1.5,培养温度35-40℃,搅拌转速160-200rpm,培养24-48小时。真菌和放线菌发酵工艺为:通气比0.8-1.0,培养温度25-30℃,搅拌转速100-150rpm,培养72-96小时。其他活性添加物包括生化黄腐酸钾、活性海藻酸提取物、黄原胶、甲壳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活性海藻酸提取物通过纤维素酶解法提取,其海藻酸含量不小于3.0%。防腐剂包括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山梨酸、丙酸钙等。各成分发酵液与其他添加物以重量份计,按照如下比例复配:脱落酸产生菌发酵液2-6,吲哚乙酸产生菌发酵液2-6,玉米素产生菌发酵液2-6,固氮菌发酵液2-6,其他活性添加物1-2,防腐剂0.003-0.03。将上述各组分充分混匀,即为产品。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该小麦促生菌肥中富含多种促进植物生长的内源激素,对小麦植株具有广泛的促生效果。该微生物菌肥中含有脱落酸、吲哚乙酸和玉米素三种促进植物生长的内源激素,有助于小麦生长过程中淀粉的积累和蔗糖的合成,有效促进小麦籽粒的生长。同时,部分激素产生菌为广谱型益生菌株,对于防治植物病害具有较好的效果。再次,该菌肥中添加固氮菌,有助于植物生长健壮和产量提高。该小麦专用促生菌肥是一种以植物促生为主,兼顾固氮和广谱益生的复合型生物菌肥。施用本专利技术所制的促生菌肥所生长的小麦植株,在品质和产量方面均明显优于施用普通复合肥所生长的植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用于复合微生物发酵的菌株及其所产内源激素分别为:产脱落酸菌株为黑曲霉,产吲哚乙酸菌株为蜡样芽胞杆菌,产玉米素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固氮菌株选取雀稗固氮菌。各植物促生菌剂均采用深层液体发酵制备,其发酵培养基配方如下(/L):脱落酸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g,味精5g,磷酸氢二钾0.5g,七水硫酸镁0.3g,氯化钾0.5g,维生素B11.0mg,碳酸钙4g,无水硫酸铜5.0mg,七水硫酸锌5mg,pH6.5。吲哚乙酸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0g,蛋白胨1.0g,可溶性淀粉0.5g,酵母浸提物0.5g,酸水解酪蛋白1.0g,丙酮酸钠0.5g,KH2PO40.3g,MgSO40.05g,色氨酸0.2g,pH7.2。玉米素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g,面粉40g,牛肉膏6g,蛋白胨8g,NaCl5g,KH2PO43g,MgSO42g,pH7.2。固氮菌株发酵培养基糖浆8g,酵母膏8g,羧甲基纤维素钠7g,KH2PO40.5g,MgSO40.03g,pH7.5。其中,细菌发酵工艺为:通气比1.5,培养温度37℃,搅拌转速180rpm,培养24小时。真菌和放线菌发酵工艺为:通气比0.8,培养温度28℃,搅拌转速120rpm,培养72小时。上述五种发酵液按重量份添加,添加比例为脱落酸:吲哚乙酸:玉米素:固氮菌=1:2:1:2。以重量份计,按照复合微生物发酵液24,其他活性添加物1,防腐剂0.01的比例复配。其中,其他添加物选用纤维素酶解法提取的活性海藻酸提取物,海藻酸含量为3.5%,防腐剂选用苯甲酸钠。将上述各组分充分混匀,即为产品。实施例2用于复合微生物发酵的产生菌及其所产内源激素分别为:产脱落酸菌株为黑曲霉,产吲哚乙酸菌株为深绿木霉,产玉米素菌株为泾阳链霉菌,固氮菌株选取茎瘤固氮根瘤菌。各植物促生菌剂均发酵液采用深层液体发酵制备,其发酵培养基配方如下(/L):吲哚乙酸发酵培养基葡萄糖0.6g,蛋白胨0.5g,可溶性淀粉0.5g,酵母浸提物0.5g,酸水解酪蛋白0.5g,丙酮酸钠0.5g,KH2PO40.3g,MgSO40.02g,色氨酸0.2g,pH7.2。...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麦促生专用的复合微生物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麦专用肥以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植物促生菌剂8-24,其他活性添加物1-2,防腐剂0.003-0.03。/n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促生专用的复合微生物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麦专用肥以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植物促生菌剂8-24,其他活性添加物1-2,防腐剂0.003-0.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促生菌包括以下五个功能型菌群中的三种或以上,其中同种功能菌群的菌株来源如下所述:
产脱落酸菌株为黑曲霉,产吲哚乙酸菌株包括蜡样芽孢杆菌和深绿木霉,产玉米素菌株包括地衣芽孢杆菌、泾阳链霉菌和淡紫灰链霉菌,固氮菌株包括雀稗固氮菌、茎瘤固氮根瘤菌和巴西固氮螺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植物促生菌采用深层液体发酵制备;其中,细菌发酵工艺为:通气比1.0-1.5,培养温度35-40℃,搅拌转速160-200rpm,培养24-48小时;真菌和放线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昆仑胡博李宝君赵林岳秋林苏乐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航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药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