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失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7978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失粘胶带,包括基材层、设于基材层一面的表面处理层、以及设于基材层另一面的胶粘剂层;所述胶粘剂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丙烯酸酯胶乳52‑95%,热膨胀塑料微球0.1‑10%,水性增粘树脂2‑38%,交联剂1‑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热失粘胶带贴合后,经过加热处理能迅速失去粘性,从而方便移除;同时胶带的基材层经过含浸处理,并在基材层的一面设有一层由非硅离型剂涂布形成的表面处理层,能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失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胶带
,尤其涉及一种热失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高温失粘胶黏剂制成的高温失粘压敏胶带是一种在常温下可以正常贴合使用以保护被贴物,但是在高温状态下会迅速失去粘性的胶带。压敏胶带的粘接力主要是范德华力,粘接面形成后,粘接表面的结构不会被破坏。压敏胶带是一种对压力敏感、不需加热、不需溶剂、不需较大的压力、只需稍微加压或用手指一按即可实现粘接的胶带。特点是粘之容易、揭之不难、剥而不损。现行市面上在使用的普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制成的压敏胶带,产品可以正常贴合保护被贴物表面,但是基本都有遇高温后,不但没有失去粘性,反而还有上升或残胶现象。当用作汽车行业等的遮蔽材料时,普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带在贴合后,经过喷漆、烘烤(干燥)后,由于胶带贴合较紧,去除时容易断裂,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因此,如何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失粘胶带及其制备方法,该胶带在喷漆、烘烤(干燥)后,会失去大量的粘性,去除时很省力,甚至不需要进行去除就可以自行脱落。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失粘胶带,包括基材层、设于基材层一面的表面处理层、以及设于基材层另一面的胶粘剂层;所述胶粘剂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为经过含浸剂含浸处理的基材。进一步地,所述含浸剂为丙烯酸胶乳、丁苯胶乳、丁腈胶乳、氯丁胶乳中的一种或两种。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处理层为非硅离型剂涂层。进一步地,所述非硅离型剂涂层的涂布干量为0.2-10g/m2。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酯胶乳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醋酸乙烯酯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两种经乳化处理后制得。进一步地,所述热膨胀塑料微球的粒径为10-15um,经过加热之后粒径可膨胀至40um。进一步地,所述水性增粘树脂为松香树脂、氢化松香树脂、脂肪族烯烃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松香树脂。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剂为环氧基交联剂、异氰酸酯交联剂、碳化二亚胺交联剂和氮丙啶交联剂中的一种。优选为氮丙啶交联剂。一种热失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基材置于含浸剂中浸渍处理,制成基材层;步骤2:在基材层的一面涂布非硅离型剂,制得表面处理层;步骤3:按照重量百分比为丙烯酸酯胶乳52-95%,热膨胀塑料微球0.1-10%,水性增粘树脂2-38%,交联剂1-3%的原料组成制得胶粘剂;步骤4:将制得胶粘剂涂布于基材层的另一面,烘干后即制得所述热失粘胶带。进一步地,步骤1中浸渍处理后的含浸干量为10-40g/m2。进一步地,步骤4中胶粘剂的涂布干量为20-80g/m2。进一步地,步骤4中烘干温度为60-70℃,烘干时间为5-10min。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失粘胶带贴合后,经过加热处理能迅速失去粘性,从而方便移除;同时胶带的基材层经过含浸处理,并在基材层的一面设有一层由非硅离型剂涂布形成的表面处理层,能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中,表示量的“%”和“份”只要无特别说明,则为重量基准。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表示特征尺寸、数量和物理特性的所有数字均应该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均是由术语“约”来修饰的。因此,除非有相反的说明,否则上述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列出的数值参数均是近似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文所公开的教导内容寻求获得的所需特性,适当改变这些近似值。用端点表示的数值范围的使用包括该范围内的所有数字以及该范围内的任何范围,例如,1至5包括1、1.2、1.4、1.55、2、2.75、3、3.80、4和5等等。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术语“优选”指的是较优的选择方案,但不只限于所选方案。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热失粘胶带,包括基材层、设于基材层一面的表面处理层、以及设于基材层另一面的胶粘剂层;所述胶粘剂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所述基材层为经过含浸剂含浸处理的基材。所述含浸剂为丙烯酸胶乳、丁苯胶乳、丁腈胶乳、氯丁胶乳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表面处理层为非硅离型剂涂层。所述非硅离型剂涂层的涂布干量为0.2-10g/m2。所述丙烯酸酯胶乳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醋酸乙烯酯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两种经乳化处理后制得。所述热膨胀塑料微球的粒径为10-15um,经过加热之后粒径可膨胀至40um。所述水性增粘树脂为松香树脂、氢化松香树脂、脂肪族烯烃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松香树脂。所述交联剂为环氧基交联剂、异氰酸酯交联剂、碳化二亚胺交联剂和氮丙啶交联剂中的一种。优选为氮丙啶交联剂。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热失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基材置于含浸剂中浸渍处理,制成基材层;步骤2:在基材层的一面涂布非硅离型剂,制得表面处理层;步骤3:按照重量百分比为丙烯酸酯胶乳52-95%,热膨胀塑料微球0.1-10%,水性增粘树脂2-38%,交联剂1-3%的原料组成制得胶粘剂;步骤4:将制得胶粘剂涂布于基材层的另一面,烘干后即制得所述热失粘胶带。步骤1中浸渍处理后的含浸干量为10-40g/m2。步骤4中胶粘剂的涂布干量为20-80g/m2。步骤4中烘干温度为60-70℃,烘干时间为5-10min。具体的,下面通过几组具体的制胶实施例来做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1将和纸基材置于丙烯酸胶乳中浸渍处理(含浸干量为20g/m2),制得基材层;在基材层的一面涂布非硅离型剂(涂布干量为5g/m2),制得表面处理层;按重量百分比为丙烯酸酯胶乳(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经乳化处理后制得)88.9%,热膨胀塑料微球1%,松香树脂10%,氮丙啶交联剂0.1%的原料组成制得胶粘剂;再将制得胶粘剂涂布于基材层的另一面(涂布干量为40g/m2),在85℃条件下干燥6min,即制得所述热失粘胶带。实施例2将和纸基材置于丙烯酸胶乳中浸渍处理(含浸干量为20g/m2),制得基材层;在基材层的一面涂布非硅离型剂(涂布干量为5g/m2),制得表面处理层;按重量百分比为:丙烯酸酯胶乳(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经乳化处理后制得)74.9%,热膨胀塑料微球5%,松香树脂20%,氮丙啶交联剂0.1%的原料组成制得胶粘剂;再将制得胶粘剂涂布于基材层的另一面(涂布干量为40g/m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失粘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设于基材层一面的表面处理层、以及设于基材层另一面的胶粘剂层;所述胶粘剂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失粘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设于基材层一面的表面处理层、以及设于基材层另一面的胶粘剂层;所述胶粘剂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失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经过含浸剂含浸处理的基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失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浸剂为丙烯酸胶乳、丁苯胶乳、丁腈胶乳、氯丁胶乳中的一种或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求1所述的热失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层为非硅离型剂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失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硅离型剂涂层的涂布干量为0.2-10g/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失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胶乳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醋酸乙烯酯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两种经乳化处理后制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文蔡振乐周晓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晶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