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煤裂解产生兰炭的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7667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型煤裂解产生兰炭的混合装置。所述型煤裂解产生兰炭的混合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放置箱固定于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所述固定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座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进料组件设置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进料组件包括第一入料管、第二入料管和输料管;所述连接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入料管和所述第二入料管相对的一侧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型煤裂解产生兰炭的混合装置具有通过推动组件将放置箱内部的兰炭均匀分布,使放置箱可以填满,更好的利用放置箱,且通过一个顶部电机驱动两个系统进行运行,更加的节能环保,且在不需要推动组件时,可以使其不被驱动,减小顶部电机的负荷,且可以防止输料管堵塞,提高了经济效益。

A mixing device for producing blue carbon from briquette crac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型煤裂解产生兰炭的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煤裂解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型煤裂解产生兰炭的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在惰性气氛下加热热解,可以制取半焦、煤气和焦油等产品,可以梯级利用,对油气资源充分提取的同时,又提高了煤炭的综合利用效率。裂解的煤炭包括小粒径的煤炭和大粒径的煤炭,小粒径的煤炭直径平均在10毫米以下,大粒径的煤炭包括10-30毫米、20-50毫米和30-80毫米,大粒径和小粒径的煤炭通过不同的装置系统进行裂解焦化,产生的兰炭、煤气和焦油需要进行混合,现有将兰炭进行混合装入时,兰炭落入容器后,会存在中间堆积的高,两侧低的情况,不能对容器进行充分的利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型煤裂解产生兰炭的混合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型煤裂解产生兰炭的混合装置,解决了兰炭落入容器后,会存在中间堆积的高,两侧低的情况,不能对容器进行充分的利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型煤裂解产生兰炭的混合装置,包括:支撑座;放置箱,所述放置箱固定于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型煤裂解产生兰炭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n放置箱,所述放置箱固定于所述支撑座的顶部;/n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座顶部的左右两侧;/n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设置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进料组件包括第一入料管、第二入料管和输料管;/n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入料管和所述第二入料管相对的一侧之间;/n顶部电机,所述顶部电机固定于所述连接座的顶部;/n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通过减速装置固定于所述顶部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n螺旋板,所述螺旋板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表面;/n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煤裂解产生兰炭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
放置箱,所述放置箱固定于所述支撑座的顶部;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座顶部的左右两侧;
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设置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进料组件包括第一入料管、第二入料管和输料管;
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入料管和所述第二入料管相对的一侧之间;
顶部电机,所述顶部电机固定于所述连接座的顶部;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通过减速装置固定于所述顶部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
螺旋板,所述螺旋板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表面;
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煤裂解产生兰炭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料管和所述第二入料管的底端均贯穿所述支撑座且延伸至所述支撑座的下方,所述第一入料管和所述第二入料管的底端分别与所述输料管的左右两侧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煤裂解产生兰炭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装置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底端贯穿所述输料管且延伸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平刘卫星刘明锐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万众炜业科技环保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