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头枕及带有折叠头枕的汽车前排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513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头枕及带有折叠头枕的汽车前排座椅,包括:转动支架;壳体组件,其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支架上;电驱动组件,其设置于壳体组件内部,用于自动驱动所述壳体组件相对转动支架向前或者向后翻转。所述转动支架安装在靠背的顶部,座椅的底部能够以旋转方式设置在汽车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满足中后排座椅以水平姿态放倒的技术需求,且操控便利,用户乘驾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头枕的使用倾角,从而提升头枕的舒适性。同时在智能座舱模式下,前排座椅向后转动180°,然后启动电机使头枕向后翻转,即可达到降低头枕高度的目的,从而使车内的视野空间更加开阔。

Folding headrests and front seats with folding headre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头枕及带有折叠头枕的汽车前排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头枕,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头枕及带有折叠头枕的汽车前排座椅。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头枕是一种驾驶舒适性配置用品和安全防护用品,其设置于汽车座椅的靠背顶部,在驱车行驶中,可对乘驾人员的头部进行支撑,为乘驾人员提供舒适的坐感,以及减少发生意外时乘客颈部的伤害。部分汽车的中后排座椅根据特定的使用需求,比如需要扩充车辆后部的储物空间时,往往需要将中后排座椅放倒,由于为了提高头枕的支撑性,头枕安装在座椅靠背的顶部后,头枕的前侧通常会适当的向前凸出,再加之现有的大多数头枕不便于收折,从而导致中后排座椅不能够彻底的以水平姿态放倒,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其次,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深入市场,汽车前排的座椅能够被赋予更多的功能,比如将车辆内部整体布局成方便休闲、洽谈的智能座舱时,可以选择性地将前排座椅向后转动180°,但是座椅转动至朝向后面时,由于无法降低头枕高度,从而导致在智能座舱模式下,车内的视野空间不够开阔。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头枕,以解决传统头枕不便于向后翻转收折的技术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头枕,其关键在于,包括:转动支架;壳体组件,其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支架上;电驱动组件,用于以电控方式驱动壳体组件相对转动支架向前或者向后翻转,其包括电机、由电机驱动转动的蜗杆,以及与蜗杆啮合的涡轮;其中所述电机以择一方式固定安装在壳体组件和转动支架中的其中一个上,涡轮固定安装在壳体组件和转动支架中的另一个上。采用上述结构,转动支架固定安装在座椅靠背的顶端,启动电驱动组件即可实现头枕的前后翻转,能够满足中后排座椅以水平姿态放倒的技术需求,且操控便利,用户乘驾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头枕的使用倾角,从而提升头枕的舒适性。并且通过电机驱动蜗杆绕涡轮转动的电控方式,还有利于实现头枕倾角调节的电动控制,即通过操控电源按钮实现头枕倾角的调节,用户坐在座椅上时,按住电源按钮头枕即自动翻转,松开按钮头枕即停止翻转,具有操控便利的技术优势。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支架包括纵向安装柱,以及与纵向安装柱垂直的横向支撑柱,所述涡轮固定套装在该横向支撑柱上。采用上述结构,电机工作即可驱动壳体组件绕着涡轮的中心线转动。作为优选:所述涡轮的两端均设有沿轴向向外凸出的支撑圆台,所述壳体组件对应支撑圆台的位置设有安装孔,且支撑圆台转动设置在安装孔上。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壳体组件与转动支架之间的转动配合,且有利于产品装配。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其中前壳体的内侧设有前半圆槽,后壳体的内侧设有后半圆槽,所述前半圆槽与后半圆槽合围形成所述安装孔。采用上述结构,便于装配。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罩盖,该罩盖包括扣装在前壳体前侧的头部支撑板和扣装在后壳体上侧的上支撑板。采用上述结构,不仅能够增加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还能够对用户的头部起到更有效的支撑作用。作为优选:所述后壳体在对应电机的位置设有电机安装槽。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安装电机。作为优选:所述后壳体的下端分布有朝头部支撑板方向延伸的下卡舌,顶部分布有卡孔,上支撑板的下侧设有与卡孔相适应的卡块,头部支撑板下端设有与下卡舌相适应的扣接部。采用上述结构,在前壳体固定连接在后壳体上之后,下卡舌穿过前壳体的下端,然后将上支撑板下侧的卡块插入卡孔内,头部支撑板下端的扣接部扣在下卡舌上即可完成罩盖的安装,装配十分便捷。作为优选:所述横向支撑柱的端部设有卡线槽。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卡装电机的导电线。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带有折叠头枕的汽车前排座椅,以解决在智能座舱模式下,车内的视野空间不够开阔的技术问题,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带有折叠头枕的汽车前排座椅,其关键在于:包括上述折叠头枕,其中所述转动支架安装在靠背的顶部,座椅的底部设有旋转机构,用于使座椅以旋转方式设置在汽车内。采用上述结构,在智能座舱模式下,前排座椅向后转动180°,然后启动电机使头枕向后翻转,即可达到降低头枕高度的目的,从而使车内的视野空间更加开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折叠头枕及带有折叠头枕的汽车前排座椅,转动支架固定安装在座椅靠背的顶端,启动电驱动组件即可实现头枕的前后翻转,能够满足中后排座椅以水平姿态放倒的技术需求,且操控便利,用户乘驾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头枕的使用倾角,从而提升头枕的舒适性。同时在智能座舱模式下,前排座椅向后转动180°,然后启动电机使头枕向后翻转,即可达到降低头枕高度的目的,从而使车内的视野空间更加开阔。附图说明图1为折叠头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折叠头枕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罩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转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汽车前排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头枕正常使用状态);图8为汽车前排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头枕向后翻转90°状态);图9为用于使座椅旋转的旋转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和6所示,一种折叠头枕,主要由转动支架1、壳体组件2以及电驱动组件3三部分组成,其中转动支架1包括纵向安装柱1a,以及与纵向安装柱1a垂直的横向支撑柱1b,纵向安装柱1a用于固定安装在座椅靠背的上端,横向支撑柱1b用于转动支撑壳体组件2,电驱动组件3设置于壳体组件2内部,用于自动驱动壳体组件2绕着横向支撑柱1b向前或者向后翻转。电驱动组件3包括电机3a、互相啮合的涡轮3c和蜗杆3b,其中电机3a固定扣装在壳体组件2上,并经过减速机构3e驱动蜗杆3b转动,涡轮3c固定套装在转动支架1的横向支撑柱1b上,且涡轮3c的两端对称设有支撑圆台3d,壳体组件2在对应支撑圆台3d的位置设有安装孔c,涡轮3c两端的支撑圆台3d转动套装在安装孔c内,由于涡轮3c是相对静止的,在电机3a启动后,蜗杆3b绕着涡轮3c转动,即驱动壳体组件2以支撑圆台3d为转动中心绕着横向支撑柱1b向前或者向后翻转。再如图3、4和5所示,壳体组件2由前壳体2a、后壳体2b和罩盖2f三部分组成,其中前壳体2a通过螺钉a固定安装在后壳体2b的前端,罩盖2f具有扣装在前壳体2a前侧的头部支撑板2f1和扣装在后壳体2b上侧的上支撑板2f2,通过设置罩盖2f不仅能够增加前壳体2a与后壳体2b之间的连接强度,还能够对用户的头部起到更有效的支撑作用。为方便扣装罩盖2f,后壳体2b的下端分布有朝头部支撑板2f1方向延伸的下卡舌2h,顶部分布有卡孔2i,上支撑板2f2的下侧设有与卡孔2i相适应的卡块2j,头部支撑板2f1下端设有与下卡舌2h相适应的扣接部2k,在前壳体2a固定连接在后壳体2b上之后,下卡舌2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动支架(1);/n壳体组件(2),其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支架(1)上;/n电驱动组件(3),用于以电控方式驱动壳体组件(2)相对转动支架(1)向前或者向后翻转,其包括电机(3a)、由电机(3a)驱动转动的蜗杆(3b),以及与蜗杆(3b)啮合的涡轮(3c);/n其中所述电机(3a)以择一方式固定安装在壳体组件(2)和转动支架(1)中的其中一个上,涡轮(3c)固定安装在壳体组件(2)和转动支架(1)中的另一个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动支架(1);
壳体组件(2),其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支架(1)上;
电驱动组件(3),用于以电控方式驱动壳体组件(2)相对转动支架(1)向前或者向后翻转,其包括电机(3a)、由电机(3a)驱动转动的蜗杆(3b),以及与蜗杆(3b)啮合的涡轮(3c);
其中所述电机(3a)以择一方式固定安装在壳体组件(2)和转动支架(1)中的其中一个上,涡轮(3c)固定安装在壳体组件(2)和转动支架(1)中的另一个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架(1)包括纵向安装柱(1a),以及与纵向安装柱(1a)垂直的横向支撑柱(1b),所述涡轮(3c)固定套装在该横向支撑柱(1b)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3c)的两端均设有沿轴向向外凸出的支撑圆台(3d),所述壳体组件(2)对应支撑圆台(3d)的位置设有安装孔(c),且支撑圆台(3d)转动设置在安装孔(c)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2)包括通过螺钉(a)固定连接的前壳体(2a)和后壳体(2b),其中前壳体(2a)的内侧设有前半圆槽(2d),后壳体(2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鹏邓明珠蒋小龙龙军胡忠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