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品质的预制柱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389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品质的预制柱制备工艺,包括用于搭建模具的模台、两个侧模板、两个端模板以及用于预制的至少四个主筋、若干箍筋、若干套筒,主筋包括上层钢筋,侧模板和端模板上开设的孔洞通过测量装置检测,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检测模板;步骤2)组装侧模板以及绑扎钢筋笼;步骤3)吊装钢筋笼;步骤4)组装端模板;步骤5)检测拼装质量;步骤6)调节上层钢筋,采用吊装钢丝将主筋吊装在标准位置上,首先吊装钢丝制作标记点,根据吊装装置与主筋之间的间距在吊装钢丝上标注两个标记点;步骤7)浇筑混凝土;步骤8)拆除钢丝;步骤9)拆卸模具,得到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预制柱品质,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品质的预制柱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构件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品质的预制柱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PC构件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降低成本、提供使用功能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建筑产业化、节能减排、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种种建筑新理念为PC构件带来了发展契机,城镇化进程中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保障房急需标准化、快速建造高质量建筑,更为PC构件提供了广阔空间。由于PC构件均为预制结构,因此构件质量决定了建筑质量。预制柱作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核心受力构件,其质量关乎整个建筑结构,是重中之重。而预制柱在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把关极为关键,在对预制柱成品的检测过程中发现,预制柱的质量问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主筋或套筒位置偏位;预制柱制备时,主筋的位置基本由端模板决定,端模板上开设有孔洞,受力主筋一端直接穿过端模板孔洞固定,另一端与套筒螺纹连接(或插设在全灌浆套筒中),而套筒外端通过固定装置与端模板连接,固定装置安装在端模板的孔洞内,因此开设孔洞的直径和位置直接决定着预制柱主筋和套筒的尺寸位置偏差。由于预制柱需要相互拼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品质的预制柱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搭建模具的模台、两个侧模板、两个端模板以及用于预制的至少四个主筋、若干箍筋、若干套筒,主筋包括上层钢筋,所述侧模板和端模板上开设的孔洞通过测量装置检测,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对中壳体和游标,所述对中壳体和游标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游标上设置有尺体,所述对中壳体内设置有对中头,所述对中头朝向对中壳体底部的一端设置为锥形,另一端与操作轴连接,所述操作轴一端伸出对中壳体顶部并与操作把手连接,所述操作把手与对中壳体顶部之间的操作轴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尺体与游标配合归零时,尺体的端面与对中头的轴截面位于同一平面内;/n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检测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品质的预制柱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搭建模具的模台、两个侧模板、两个端模板以及用于预制的至少四个主筋、若干箍筋、若干套筒,主筋包括上层钢筋,所述侧模板和端模板上开设的孔洞通过测量装置检测,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对中壳体和游标,所述对中壳体和游标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游标上设置有尺体,所述对中壳体内设置有对中头,所述对中头朝向对中壳体底部的一端设置为锥形,另一端与操作轴连接,所述操作轴一端伸出对中壳体顶部并与操作把手连接,所述操作把手与对中壳体顶部之间的操作轴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尺体与游标配合归零时,尺体的端面与对中头的轴截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模板,通过测量装置针对侧模板和端模板上开设的孔洞进行尺寸和位置测量;先对测量装置进行归零,然后单手握持操作把手,将对中头初步对准孔洞并将对中壳体抵触在孔洞周边,然后挤压操作把手,对中头伸出进入孔洞并自适应调整中心位置,挤压后对中头无法继续移动且对中壳体也无位移后推动尺体,使尺体与侧模板或端模板的翼缘表面接触,记录游标上的数值,通过在X轴和Y轴方向测量即可得到位置数据;归零后,单手握持对中壳体,然后将对中壳体贴合摆放在孔洞周边,然后微调位置,使得尺体位于孔洞的直径方向上,并且尺体端部与孔洞一侧圆弧相切,然后推动尺体,使得尺体移动至直径方向相对应的另一侧圆弧,当尺体完全遮挡另一侧圆弧时,记录游标上的数值,即可测量得到孔洞的直径尺寸;
步骤2)组装侧模板以及绑扎钢筋笼,将测量合格的侧模板组装在模台上,并将主筋、箍筋和套筒在外部进行绑扎组装形成钢筋笼;
步骤3)吊装钢筋笼,将钢筋笼吊入两个侧模板组之间的模台上,并在侧模板和模台之间摆放垫块垫高支撑;
步骤4)组装端模板,将其中一个端模板套设在钢筋笼的主筋上并与侧模板固定,另一个端模板上安装固定装置并与侧模板固定,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套筒;
步骤5)检测拼装质量,通过钢尺对端模板和侧模板之间的组装位置进行校验,以及钢筋笼与模台、钢筋笼与侧模板、钢筋笼与端模板的组装位置进行校验;
步骤6)调节上层钢筋,采用吊装钢丝将上层钢筋吊装在标准位置上,首先吊装钢丝制作标记点,根据吊装装置与上层钢筋之间的间距在吊装钢丝上标注两个标记点,两个标记点之间的间距;具体的,两个标记点的长度可以根据上层钢筋直径D、钢筋保护层厚度B以及混凝土表面至吊装装置的间距L1计算得到,计算公式为:
两个标记点的长度=1/2πD+2*(L1+B+1/2D);
先在吊装装置上固定吊装钢丝的一端,在固定前先将该端相邻的标记点与吊装装置底部对齐,然后锁固,随后将吊装钢丝的另一端穿过下方对应的上层钢筋底部后回到吊装装置上并固定,在固定前先将该端向上拉扯,使得该端相邻的标记点与吊装装置底部对齐,然后锁固;
步骤7)浇筑混凝土,在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
步骤8)拆除钢丝,养护结束后将吊装钢丝直接在混凝土表面剪断;
步骤9)拆卸模具,拆卸吊装装置以及侧模板和端模板,位于主筋伸出模具一侧的端模板使用端模拆卸装置拆除,得到成品。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雒朋康徐爱民王鹏程彭宇王树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杰通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