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家用燃气灶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765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燃烧器头部有一个偏心圆,形成一条由小到大的对称缝隙,使得从引射混合管内的混合管气体进入炉头后,经缝隙到达火孔根部,混合管气体的压力趋于一致,火孔火苗长短一致。在整个气体流动过程能量损失比较小,气体混合充分,燃烧效果比较好,它特别适用于嵌入式家用燃气灶。(*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炉芯带有偏心圆的燃烧器。燃烧器头部截面积和整个容积与各火孔的火焰高度是否一致相关,截面积和整个容积大则火焰高度容易一致,反之则不容易一致,但截面积和整个面积大了,则容易产生点火和灭火时的回火噪音和增加了金属耗量,也增加了制造成本。在“燃烧与应用”同济大学等编写的书中有关头部截面积及容积是这样推荐的“通常取头部截面积为火孔总面积的两倍以上。当头部较长时,为了减少头部面积,头部截面沿气流方向可做成渐缩形,并保证任一点的截面积为该点以后的火孔总面积的两倍以上”。在煤气应用手册“日本煤气协会编,李强霖等译的书中有关燃烧与容积是这样推荐的”为使各火孔压力均匀,头部必须沿气流动方向逐渐缩小,头部任意一点的横截面应以其前端火孔总面积的2-3倍为宜"。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燃气灶炉头与引射混合管为一体的都符合以上要求,但嵌入式灶要求在炉架的锅溢出汤水不能流到灶面以下去,目前普通所用燃烧器都不符合嵌入式灶的要求;从国外引进的套管式的燃烧器,虽然符合嵌入式灶的要求但存在炉头面积过大,燃烧热负荷随燃烧时间长短会变动且小、热效低的不足。还有一种符合嵌入式灶要求的燃烧器,其文氏管引射混合器与炉头分离的燃烧器,混合气体从引射混合管进入炉头的中心,再通过三条或四条分路进入炉头、或直接进入炉头。虽然炉头截面积与分路符合两书的要求,同样存在气体混合不均,热负荷小,热效率低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射混合管与炉头分离,符合嵌入式燃气灶使用要求,燃烧火焰均匀,热负荷能大能小,热效率高的新型燃烧器。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用如下方法实现的一种新型家用燃气灶燃烧器,由喷咀,空调板。8字风门,引射混合管,弯头,炉芯,炉壳,火盖,整饰圈,放电针,热电偶探头及定位板组成。其整饰圈盖在火盖上,火盖上有使内外火孔相通的引火槽,火盖依靠火孔的斜面与炉壳的斜面对中心,依靠火盖上的定位销与炉芯孔定位相连,炉壳与炉芯相铆接,炉芯小端为与炉壳内园的园心偏差一定距离的园,挡着炉头的进气口。偏心园与炉壳内圆形成由小逐渐到大对称缝隙,其宽度0.5~1.5毫米,最隹宽度为1毫米,缝隙总面积为火孔面积1.5~1.99倍,最隹为1.8倍。由炉壳的斜面与炉芯上下两面形成一个气体混合腔,使得从引射混合管进入到炉头的具有一定动压力的混合气体经过混合后,从缝隙进入炉头后的气体动压力,静压力趋于一致。这虽然不符合两书推荐的数值,但气体到达火孔的根部时压力基本一致,燃烧的火焰高低一致。由于在整个气体流动过程中阻力损失很小,因此引射管引射空气的作用很好,使得一次空气充分燃烧。本专利技术由于从引射混合管出口到炉头的气体进口用弯头相连接,并且弯头气体的进口与出口的直经比为1-5,因此动压力的损为最小,从而混合气体到达炉头具有比较高的动压力以利气体充分混合,克服缝隙的阻力。本专利技术由于在炉芯的下底面有三个定高的圆柱,使得炉头与灶面形成间隙,又由于炉芯有内孔,使得空气能从灶面与炉头的下底面进到炉芯的内孔,从而到达火盖的内火孔旁,提供足够的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保证充分燃烧。本专利技术由炉芯进气口管插入到弯头的出气口内并紧配,炉头由炉芯下底面三个定高圈柱与灶面定位,炉头与混合管。弯头用一根螺钉相连接,使得炉头安装稳定可靠,又使锅溢出汤水流在灶面上。下面结合附图和一个实旋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抽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剖视示意2为本专利技术拿走火盖,装饰圈后的炉头俯视示意图由图1图2可知,本技术家用燃气灶新型燃烧器由喷咀(1),空调板(2),8字风门(3),引射混合管(4),弯头(7),炉芯(5),炉壳(6),火盖(8),整饰圈(9),放电针热电偶探头安装定位板(10)放电针(11),热电偶探头等组成。其引射混合管,8字风门,弯头用铝压铸压铸和后期金加工装配而成。炉芯为铝质炉壳为铜质,炉壳的大外径用铆接的方法与炉芯相连,显然也可用精密铸造成一体和后期金加工而成,也可用薄板冲压成几个零件后铆接而成。燃气在一定的压力下,以一定流速从喷咀流出,进入到文氏管引射混合管,燃气靠本身的动能吸入一次空气,在引射混合管内混合管,经弯头混合气体碰撞管壁进一步混合,部分动压能转化为静压能,混合气体进入炉头后一小部混合气体经过缝隙进入炉芯偏心园的上部炉腔,大部分混合气体分两股逐渐进入进入炉芯偏心园的下部炉腔,随着缝隙逐渐增加,混合气体逐渐进入炉芯偏心园的上部炉腔,由于混合气体动压能随着前进路径增长而降低,转化为静压能。因此混合气体经过宽窄不等的缝隙后,到达偏心园的上部炉腔,其压力趋于一致,然后经火孔流出进行燃烧。在整个气体流动过程能量损失比较小,混合充分因此燃烧也充分。混合气体到达火孔的根部时,静压比较高,还有一定的动压力,所以抗风性能,抗回火性能都比较好,熄火噪音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制成几个炉头都取得理想的效果。以下所列数据是采用国家标准GB16410-1996的测试方法所得到的。 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家用燃气灶燃烧器,可适用于台式家用燃气灶,特别适用于嵌入式家用燃气灶。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家用燃气灶燃烧器,由喷嘴(1),空调板(2),8字风门(3),引射混合管(4),弯头(7),炉芯(5),炉壳(6),火盖(8),整饰圈(9),放电针、热电偶探头的安装定位板(10),放电针(11),热电偶探头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火盖依靠火孔的斜面与炉壳的斜面对中心,依靠火盖上定位销与炉芯孔定位相连,炉壳与炉芯相铆接,炉芯小端为与炉壳内圆圆心偏差一定距离圆,挡着炉头进气口,炉芯大端外有三个定位圆柱和一个进气口管,进气口管插入弯头的内孔,弯头的另一端,插入引射混合管,用螺钉固定相连。用一个螺钉串通已与炉壳铆接在一起的炉芯与引射混合管相连接使得成为一个整体的燃烧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炉芯小端为与炉壳圆心偏差一定距离的圆,使与炉壳火孔斜面的内圆形成由小逐渐到大对称的缝隙,其缝隙的宽度为0.5-1.5毫米,最佳为1毫米。最小缝隙为0.5-2毫米,缝隙总面积为火孔面积1.5-1.99倍,最佳缝隙为1毫米,最佳总面积为火孔面积的1.8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小缝隙为最接近混合进气口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放电针,热电偶串过炉芯的内孔,炉芯与灶面或承液盘间有定圆柱的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火盖依靠炉芯的孔定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炉壳与炉芯用铆接的方法制成,也可以用精密铸造或薄板冲压制造。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放电针,热电偶探头安装定位板以弯头出气孔的外圆为定位基准,以弯头进气孔处与固定引射混合管螺钉为定点,靠固定混合管螺钉的下端与弹簧使定位板定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炉头与混合管依靠一只螺钉相连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炉头的进气口直径为引射混合管的出口直径的1-1.5倍,最佳为1.5倍。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炉蕊的上下两端与炉壳的斜面构成下腔,火盖的内形构成上腔,上下两腔有缝隙相串。全文摘要一种在燃烧器头部有一个偏心圆,形成一条由小到大的对称缝隙,使得从引射混合管内的混合管气体进入炉头后,经缝隙到达火孔根部,混合管气体的压力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家用燃气灶燃烧器,由喷嘴(1),空调板(2),8字风门(3),引射混合管(4),弯头(7),炉芯(5),炉壳(6),火盖(8),整饰圈(9),放电针、热电偶探头的安装定位板(10),放电针(11),热电偶探头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火盖依靠火孔的斜面与炉壳的斜面对中心,依靠火盖上定位销与炉芯孔定位相连,炉壳与炉芯相铆接,炉芯小端为与炉壳内圆圆心偏差一定距离圆,挡着炉头进气口,炉芯大端外有三个定位圆柱和一个进气口管,进气口管插入弯头的内孔,弯头的另一端,插入引射混合管,用螺钉固定相连。用一个螺钉串通已与炉壳铆接在一起的炉芯与引射混合管相连接使得成为一个整体的燃烧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同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华燃气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