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6733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1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菌菇渣11‑13份;秸秆5‑7份;可降解造纸纤维0.5‑1.5份;营养琼脂0.5‑1.5份;水6‑7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降低了育秧成本,同时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保护环境;将育秧秧盘、基质、养分等物质一体化处理,有利于培育壮秧,节约劳动力,为大面积水稻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A substrate type tray for cultivating strong rice seedling with machine transplanting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秧盘,特别涉及一种水稻壮秧的秧盘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中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机插秧技术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大面积规模化的种植,是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机插秧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于前期培育壮秧,各地生产上曾以取农田表层土来配制营养土用于育秧,近年来,大规模育秧出现取土费工费时,运输不便,连年的取土造成耕作层土壤的破坏等问题,育苗生产对土壤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育苗过程出现的秧苗病害问题也日趋严重。研究人员发现采用基质替代营养土培肥育秧,能减少取土对土层的破坏且无病害传染,有效解决营养土育秧带来的问题。但基质生产成本高、质量轻、孔隙大、保水能力差、不耐冲淋,生产基质过程中容易发生发酵不充分,搅拌不均匀等问题,在育秧中仍然存在基质使用成本高,安全性低,后期肥力不足导致秧苗素质不高,秧苗盘根差等问题。同时,在常规营养土及基质育秧过程中必须使用秧盘,秧盘的购买、摆放、清洗、搬运、损耗等环节大大增加了机插秧育秧对人工、资金及空间的需求,影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因此亟需对现有的育秧基质和秧盘使用方面进行改良和优化,专利技术一种针对机插秧育秧的高效、节本、环保的育秧基质秧盘一体化产品的制作方法,并研究与其配套的应用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及其制造方法,不仅实现废弃物循环再利用,而且是节约水稻育秧成本、保护农田耕层土免遭破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秧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菌菇渣11-13份;秸秆5-7份;可降解造纸纤维0.5-1.5份;营养琼脂0.5-1.5份;水6-7份。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准备:按照权利要求1中的重量份配比配备好原料,将准备好的菌菇渣和秸秆粉碎至0.5~1.0cm长;(2)混合配比:取准备好的菌菇渣、秸秆、可降解造纸纤维、营养琼脂以及水充分匀浆;(3)制作模具:按照目前机插秧秧盘大小制作模具,在模具上制作突出圆孔,用以在原料上压制出能够容纳水稻种子的孔;(4)克模成型: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均匀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型;(5)烘干:在烘箱中烘干,冷却后取出,得到秧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还包含黄原胶0.4-0.6份、农用硫磺0.4-0.6份、硫酸铵0.4-0.6份、过磷酸钙0.2-0.4份、氯化钾0.1-0.3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菌菇渣12份;秸秆6份;可降解造纸纤维1份;营养琼脂1份;黄原胶0.5份;农用硫磺0.5份;硫酸铵0.5份;过磷酸钙0.3份;氯化钾0.2份;水6.7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菌菇渣和秸秆的长度为0.5~1.0c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步骤3中的模具长58±2cm,宽28±2cm,所述圆孔的直径0.7cm,按18*38排列,圆孔间距0.8c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步骤5中烘箱的温度为105±5℃,烘干时间为3小时。本专利技术中各组分所起到的作用效能如下:菌菇渣:秧盘主要原料,为秧苗生长提供基质及有机肥来源;秸秆:秧盘主要原料,有效将菌菇渣固定,有利于秧盘成型;可降解造纸纤维:粘结秸秆和菌菇渣;黄原胶:辅助秧盘成型,便于秧盘紧实,防治秧盘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松散;营养琼脂:有利于秧苗根系生长;农用硫磺:调节秧盘PH值至适宜水稻生长的范围;硫酸铵:增加速效氮养分,有利于秧苗生长;过磷酸钙:增加速效磷养分,有利于秧苗生长;氯化钾:增加速效钾养分,有利于秧苗生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专利技术了一种可以不用塑料秧盘的育秧方法,有效降低了育秧成本,同时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保护环境;(2)该专利技术将育秧秧盘、基质、养分等物质一体化处理,有利于培育壮秧,节约劳动力,每盘秧育秧成本节约1元,为大面积水稻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得的秧盘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模具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制得的秧盘结构实物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制得的秧盘结构实物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制得的秧盘使用状态实物图。图6为本实施例的秧盘育出秧苗和现有营养土育出秧苗的对比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的秧盘育出秧苗和现有商品基质育出秧苗的对比示意图。其中,1秧盘,2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5所示的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菌菇渣330g;秸秆150g;可降解造纸纤维15g;营养琼脂15g;黄原胶12g、农用硫磺12g、硫酸铵12g、过磷酸钙6g、氯化钾3g;水180g;所述菌菇渣和秸秆的长度为0.5~1.0cm。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准备:按照权利要求1中的重量份配比配备好原料,将准备好的菌菇渣和秸秆粉碎至0.5~1.0cm长;(2)混合配比:取准备好的菌菇渣、秸秆、可降解造纸纤维、营养琼脂以及水充分匀浆;(3)制作模具:按照目前机插秧秧盘大小制作模具,模具长58cm,宽28cm,在模具上制作突出圆孔,圆孔的直径0.7cm,按18*38排列,圆孔间距0.8cm,用以在原料上压制出能够容纳水稻种子的孔;(4)克模成型: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均匀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型;(5)烘干:在烘箱中烘干,烘箱的温度为105±5℃,烘干时间为3小时,冷却后取出,得到秧盘。实施例2如图1-5所示的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菌菇渣360g;秸秆180g;可降解造纸纤维30g;营养琼脂30g;黄原胶15g、农用硫磺15g、硫酸铵15g、过磷酸钙9g、氯化钾6g;水200g;所述菌菇渣和秸秆的长度为0.5~1.0cm。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准备:按照权利要求1中的重量份配比配备好原料,将准备好的菌菇渣和秸秆粉碎至0.5~1.0cm长;(2)混合配比:取准备好的菌菇渣、秸秆、可降解造纸纤维、营养琼脂以及水充分匀浆;(3)制作模具:按照目前机插秧秧盘大小制作模具,模具长58cm,宽28cm,在模具上制作突出圆孔,圆孔的直径0.7cm,按18*38排列,圆孔间距0.8cm,用以在原料上压制出能够容纳水稻种子的孔;(4)克模成型: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均匀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型;(5)烘干:在烘箱中烘干,烘箱的温度为105±5℃,烘干时间为3小时,冷却后取出,得到秧盘。实施例3如图1-5所示的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菌菇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n菌菇渣 11-13份;秸秆 5-7份;可降解造纸纤维 0.5-1.5份;营养琼脂0.5-1.5份;水6-7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菌菇渣11-13份;秸秆5-7份;可降解造纸纤维0.5-1.5份;营养琼脂0.5-1.5份;水6-7份。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黄原胶0.4-0.6份、农用硫磺0.4-0.6份、硫酸铵0.4-0.6份、过磷酸钙0.2-0.4份、氯化钾0.1-0.3份。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菌菇渣12份;秸秆6份;可降解造纸纤维1份;营养琼脂1份;黄原胶0.5份;农用硫磺0.5份;硫酸铵0.5份;过磷酸钙0.3份;氯化钾0.2份;水6.7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基质型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菇渣和秸秆的长度为0.5~1.0cm。


5.一种培育机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敏黄丽芬郭保卫沈新平霍中洋戴其根刘世平许轲庄恒扬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