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43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护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开关管Q1、Q2、Q3、Q4,驱动模块U1,二极管D1,偏置电阻R1、R2、R5,分压电阻R3、R4,采样电阻R6,电容C1和启动模块P1。当客户端出现过流或短路,U1的ISENSE端达到设定电压时,COMP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电源输入端停止给U1的电源端VCC供电,U1的OUT输出控制端无PWM脉冲输出。此时,启动模块给U1的电源端VCC充电,出现荡机。当客户端恢复正常时,U1的OUT输出控制端正常输出PWM脉冲,避免了传统保护电路在客户端输出过流或者短路时,开关电源出现锁死,当客户端恢复正常后,需要重置输入交流电,开关电源才能恢复输出的问题。

protection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开关电源技术的迅速发展,输出隔离防反灌的线路也已经很成熟了,传统的隔离防反灌电路一般用MOS管或者二极管来实现。但是此种保护线路并不适用于客户端实际负载为马达、电机或者感性的设备,因为客户端的这种设备会反转且产生能量,而且产生的能量需要回路来释放,如果用此种防反灌线路,会容易烧坏客户设备,因为这种隔离,能量流不到电源里面去,能量只能由客户端设备来承受,而客户端设备又无法承受这种高的电压,导致损坏。因此如果负载为感性设备,最终的能量是要反灌到电源里面去的,但是电磁感应生电,导致反灌的电压要比电源输出电压高,而且有些设备反灌的时间还较长,这样就会导致电源出现过压保护的情况。为防止电源过压保护,只能将输出电解电容的容量加大,但是由于空间问题,此种情况也难以实现。传统的保护电路是通过辅助源来供电,但是辅助源一直供电,在客户端输出过流或者短路时,开关电源会出现锁死现象,即需要关闭输入交流电,重新打开输入交流电,开关电源才能恢复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保护电路。一种保护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开关管Q1,开关管Q2,驱动模块U1,开关管Q3,开关管Q4,二极管D1,偏置电阻R1,偏置电阻R2,分压电阻R3,分压电阻R4,偏置电阻R5,采样电阻R6,电容C1,启动模块P1。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至电源输入端和偏置电阻R1一端的连接端,开关管Q1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二极管D1连接至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至偏置电阻R1的另一端和开关管Q2的输入端的连接端。开关管Q2的输出端接地。驱动模块U1的COMP输出端通过分压电阻R4和分压电阻R3连接至开关管Q3的控制端,所述COMP输出端通过分压电阻R4接地。驱动模块U1的ISENSE端通过采样电阻R6连接客户端负载,所述ISENSE端通过电容C1接地。驱动模块U1的OUT端为输出控制端;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并且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连接启动模块P1的一端;驱动模块U1的VREF端连接至开关管Q3的输入端和开关管Q4的输入端的连接端。开关管Q3的输出端连接至开关管Q4的控制端,开关管Q3的输出端通过偏置电阻R5接地,开关管Q3的控制端通过分压电阻R3接地;开关管Q4的输出端通过偏置电阻R2连接至开关管Q2的输入端;启动模块P1用于为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提供启动电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输入直流电源电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电路还包括稳压管Z1、电容C2、电容C3和二极管D2。稳压管Z1的负极连接至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3的一端和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的连接端,稳压管Z1的正极接地。电容C2的一端连接至开关管Q1的输出端和二极管D1的正极的连接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3的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1的负极、稳压管Z1的负极和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的连接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2与分压电阻R4并联,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至分压电阻R4和分压电阻R3的连接端,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驱动模块U1的COMP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电路还包括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4的一端连接至电源输入端,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一端连接至开关管Q4的输出端和偏置电阻R2的连接端,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6的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的一端连接至分压电阻R4和分压电阻R3的连接端,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电路还包括电阻R7、电容C8、电容C9。电阻R7的一端连接至驱动模块U1的VREF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和驱动模块U1的RT/CT端的连接端;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至驱动模块U1的ISENSE端和采样电阻R6的一端的连接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和开关管Q4为三极管或MOS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管Q1和开关管Q2为NPN型三极管,开关管Q3和开关管Q4为PNP型三极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模块包括驱动芯片,驱动芯片的型号为UC28XX系列或UC38XX系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芯片的型号为UC2844,采样电阻R6的电阻为510欧姆或680欧姆或820欧姆或1000欧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模块U1包括比较器,所述比较器将采样电阻R6的采样电压和设定电压比较,采样电压等于设定电压时,通过驱动模块U1的COMP输出端输出高电平;采样电压小于设定电压时,通过驱动模块U1的COMP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定电压为1伏特或0.8伏特。传统的保护电路是通过辅助源(即保护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输入的电压)来给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供电,当客户端出现过流或者短路,驱动模块U1的ISENSE端达到设定电压时,驱动模块U1的COMP输出端输出高电平,驱动模块U1的OUT输出控制端无PWM脉冲输出,辅助源持续给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供电,驱动模块U1的COMP输出端持续输出高电平,驱动模块U1的OUT输出控制端持续无PWM脉冲信号,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持续关断,导致开关电源出现锁死现象,即需要关闭输入交流电,重新打开输入交流电,开关电源才能恢复输出。在客户端出现输出反灌时,辅助源同样持续给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供电,驱动模块U1的ISENSE端未达到设定电压,驱动模块U1的COMP输出端输出低电平,驱动模块U1的OUT输出控制端持续输出PWM脉冲信号,开关电源的输出端维持反灌过来的电压,开关电源不会出现过压保护。本技术提供的新的保护电路,驱动模块U1的ISENSE端通过采样电阻R6对客户端进行采样,当客户端出现过流或短路,驱动模块U1的ISENSE端达到设定电压时,驱动模块U1的COMP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开关管Q3关断,Q4导通,将高电平输出到开关管Q2的控制端,Q2导通,将与Q2输入端连接的Q1的控制端变为低电平,Q1关断,电源输入端停止给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供电,驱动模块U1的OUT输出控制端无PWM脉冲输出,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关断。此时,启动模块P1给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充电,达到电源端VCC的启动门限时,驱动模块U1的OUT输出控制端输出PWM脉冲波形,输出电压建立,但是启动模块P1提供给电源端VCC的电流不足以维持驱动模块U1的OUT输出控制端持续输出PWM脉冲,因此OUT输出控制端重复出现脉冲输出和无脉冲输出,出现荡机情况。当客户端的输出负载恢复正常时,驱动模块U1的OUT输出控制端正常输出PWM脉冲,驱动模块U1的COMP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开关管Q3导通,Q4关断,将低电平输出到Q2的控制端,Q2关断,将与Q2输入端连接的Q1的控制端变为高电平,Q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开关管Q1,开关管Q2,驱动模块U1,开关管Q3,开关管Q4,二极管D1,偏置电阻R1,偏置电阻R2,分压电阻R3,分压电阻R4,偏置电阻R5,采样电阻R6,电容C1,启动模块P1;/n所述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电源输入端和偏置电阻R1一端的连接端,所述开关管Q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所述二极管D1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偏置电阻R1的另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2的输入端的连接端;/n所述开关管Q2的输出端接地;/n所述驱动模块U1的COMP输出端通过所述分压电阻R4和所述分压电阻R3连接至开关管Q3的控制端,所述COMP输出端通过所述分压电阻R4接地;所述驱动模块U1的ISENSE端通过所述采样电阻R6连接客户端负载,所述ISENSE端通过电容C1接地;所述驱动模块U1的OUT端为输出控制端;所述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并且所述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连接所述启动模块P1的一端;所述驱动模块U1的VREF端连接至所述开关管Q3的输入端和所述开关管Q4的输入端的连接端;/n所述开关管Q3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开关管Q4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偏置电阻R5接地,所述开关管Q3的控制端通过所述分压电阻R3接地;/n所述开关管Q4的输出端通过偏置电阻R2连接至所述开关管Q2的输入端;/n所述启动模块P1用于为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提供启动电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开关管Q1,开关管Q2,驱动模块U1,开关管Q3,开关管Q4,二极管D1,偏置电阻R1,偏置电阻R2,分压电阻R3,分压电阻R4,偏置电阻R5,采样电阻R6,电容C1,启动模块P1;
所述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电源输入端和偏置电阻R1一端的连接端,所述开关管Q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所述二极管D1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偏置电阻R1的另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2的输入端的连接端;
所述开关管Q2的输出端接地;
所述驱动模块U1的COMP输出端通过所述分压电阻R4和所述分压电阻R3连接至开关管Q3的控制端,所述COMP输出端通过所述分压电阻R4接地;所述驱动模块U1的ISENSE端通过所述采样电阻R6连接客户端负载,所述ISENSE端通过电容C1接地;所述驱动模块U1的OUT端为输出控制端;所述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并且所述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连接所述启动模块P1的一端;所述驱动模块U1的VREF端连接至所述开关管Q3的输入端和所述开关管Q4的输入端的连接端;
所述开关管Q3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开关管Q4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偏置电阻R5接地,所述开关管Q3的控制端通过所述分压电阻R3接地;
所述开关管Q4的输出端通过偏置电阻R2连接至所述开关管Q2的输入端;
所述启动模块P1用于为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提供启动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端输入直流电源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稳压管Z1、电容C2、电容C3、二极管D2,所述稳压管Z1的负极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电容C3的一端和所述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的连接端,所述稳压管Z1的正极接地;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开关管Q1的输出端和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的连接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稳压管Z1的负极和所述驱动模块U1的电源端VCC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旗杨俊锋黄周雨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普德新星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普德新星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